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4.2 建(构)筑物
14.2.1 存在可燃气体、液化烃及可燃液体建筑物的门窗应向外开启,并应采取相应的泄压措施。
14.2.2 当控制室采用抗爆设计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GB 50779的有关规定。
14.2.3 设备框架、平台的安全疏散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设备的框架、平台应设置不少于2个通往地面的梯子作为安全疏散通道;当甲类气体和甲、乙A类液体设备的平台长度不大于8m时,可只设1个梯子;
2 相邻的框架、平台宜采用走桥连通,与相邻平台连通的走桥可作为一个安全疏散通道;
3 相邻安全疏散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0m。
14.2.4 钢结构耐火保护的做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 50160的有关规定。
14.2.5 火炬塔架、放空管塔架宜采用钢结构。火炬塔架顶部受高温辐射影响的构件应采取耐高温措施。
14.2.6 设备基础宜采用现浇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储罐基础、压缩机基础、冷箱基础等大型设备基础均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设计时,应采取防止混凝土水化热及伸缩裂缝的措施。
14.2.7 液化天然气储罐、冷箱等设备基础,应有耐低温的措施,液化天然气储罐罐体底板与基础之间应做好防水渗密封措施。
14.2.8 防火堤、隔堤应为不燃烧实体结构,结构强度应能承受所包容的液化天然气的静压及低温影响且不渗漏,防火堤(土堤除外)应采取在堤内侧培土或喷涂隔热防火涂料等保护措施。
14.2.9 集液池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应小于P6。
14.2.2 当控制室采用抗爆设计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GB 50779的有关规定。
14.2.3 设备框架、平台的安全疏散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设备的框架、平台应设置不少于2个通往地面的梯子作为安全疏散通道;当甲类气体和甲、乙A类液体设备的平台长度不大于8m时,可只设1个梯子;
2 相邻的框架、平台宜采用走桥连通,与相邻平台连通的走桥可作为一个安全疏散通道;
3 相邻安全疏散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0m。
14.2.4 钢结构耐火保护的做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 50160的有关规定。
14.2.5 火炬塔架、放空管塔架宜采用钢结构。火炬塔架顶部受高温辐射影响的构件应采取耐高温措施。
14.2.6 设备基础宜采用现浇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储罐基础、压缩机基础、冷箱基础等大型设备基础均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设计时,应采取防止混凝土水化热及伸缩裂缝的措施。
14.2.7 液化天然气储罐、冷箱等设备基础,应有耐低温的措施,液化天然气储罐罐体底板与基础之间应做好防水渗密封措施。
14.2.8 防火堤、隔堤应为不燃烧实体结构,结构强度应能承受所包容的液化天然气的静压及低温影响且不渗漏,防火堤(土堤除外)应采取在堤内侧培土或喷涂隔热防火涂料等保护措施。
14.2.9 集液池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应小于P6。
条文说明
14.2.1 这些建筑物的门、窗向外开启,有利于可燃气体扩散、泄压和事故状态下人员快速逃生,泄压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14.2.3 危险性装置的设备、构筑物的平台设置两个以上的梯子通往地面,主要是为防止一个梯子事故状态下被封住,影响人员逃生。有的平台虽只有一个梯子通往地面,但另一端与邻近平台用走桥连通,可视为两个安全出口。
14.2.6 大型设备基础为混凝土体积大于20m³的设备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定义详见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
14.2.7 液化天然气储罐、冷箱等设备基础在低温情况下可能受到冷损害,故应有耐低温保护的措施,如基础下设置自然通风、储罐的内外罐之间应有绝热措施及储罐底部设置测温元件、非自然通风的液化天然气储罐基础设计时应考虑预留放置电伴热带的套管,并保证施工时不堵塞。此外,基础本身混凝土也应有抗冻要求,抗冻标号不小于F100;由于混凝土的含水率直接影响抗冻性能,因此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较为关键,一般不大于0.5。储罐罐体底板与基础之间做好防水,主要是防止积水对罐体底板造成锈蚀,积水也可能会受上部低温影响反复冻融,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
14.2.8 设置防火堤、隔堤的目的是将泄漏的液化天然气圈定在堤内,防止液化天然气流淌扩散。防火堤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满足强度与稳定性的要求及存介质低温的情况下不燃烧、不坍塌、不渗漏的要求。
14.2.3 危险性装置的设备、构筑物的平台设置两个以上的梯子通往地面,主要是为防止一个梯子事故状态下被封住,影响人员逃生。有的平台虽只有一个梯子通往地面,但另一端与邻近平台用走桥连通,可视为两个安全出口。
14.2.6 大型设备基础为混凝土体积大于20m³的设备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定义详见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
14.2.7 液化天然气储罐、冷箱等设备基础在低温情况下可能受到冷损害,故应有耐低温保护的措施,如基础下设置自然通风、储罐的内外罐之间应有绝热措施及储罐底部设置测温元件、非自然通风的液化天然气储罐基础设计时应考虑预留放置电伴热带的套管,并保证施工时不堵塞。此外,基础本身混凝土也应有抗冻要求,抗冻标号不小于F100;由于混凝土的含水率直接影响抗冻性能,因此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较为关键,一般不大于0.5。储罐罐体底板与基础之间做好防水,主要是防止积水对罐体底板造成锈蚀,积水也可能会受上部低温影响反复冻融,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
14.2.8 设置防火堤、隔堤的目的是将泄漏的液化天然气圈定在堤内,防止液化天然气流淌扩散。防火堤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满足强度与稳定性的要求及存介质低温的情况下不燃烧、不坍塌、不渗漏的要求。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4.1 一般规定
- 下一节:1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区域规划
- 5 工厂总平面布置
- 5.1 一般规定
- 5.2 工厂内防火间距
- 5.3 厂区大门及道路
- 6 工艺系统和装置
- 6.1 一般规定
- 6.2 工艺系统
- 6.3 装置内布置
- 6.4 材料选用及绝热、防腐
- 7 储存装卸系统
- 7.1 一般规定
- 7.2 液化天然气储存设施
- 7.3 液化天然气汽车装卸车设施
- 7.4 液化天然气灌装站
- 7.5 制冷剂、辅助产品的储存与装卸
- 8 管道布置
- 8.1 一般规定
- 8.2 管线综合布置
- 8.3 工艺及公用工程管道
- 8.4 生产污水管道
- 8.5 阀门布置
- 8.6 管道应力分析与支吊架
- 9 安全泄放设施
- 9.1 一般规定
- 9.2 可燃气体排放
- 9.3 液化烃及可燃液体排放
- 9.4 泄漏控制
- 9.5 火炬设施及全厂集中放散设施
- 10 自控系统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过程控制系统(BPCS)
- 10.3 安全仪表系统(SIS)
- 10.4 火气系统(FGS)
- 11 电气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爆炸危险环境
- 11.3 防雷、防静电及接地
- 12 消防设施
- 12.1 消防站
- 12.2 消防给水系统
- 12.3 干粉灭火系统
- 12.4 泡沫灭火系统
- 12.5 灭火器
- 13 给水排水
- 13.1 给水
- 13.2 排水
- 14 建(构)筑物
- 14.1 一般规定
- 14.2 建(构)筑物
- 1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5.1 一般规定
- 15.2 供暖
- 15.3 通风
- 15.4 空气调节
- 16 要全、环境保护与健康
- 16.1 安全
- 16.2 环境保护
- 16.3 健康
- 附录A 防火间距起算点的规定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