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1 施工


5.1.1 一体化预制泵站运输到现场后,应对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外观和各组成部件进行进场检查。

5.1.2 应根据基坑工艺设计中围护结构的类型、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地面荷载等因素制定施工方案。

5.1.3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基坑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开挖前应制定一体化预制泵站开挖方案,并应按方案实施开挖;

    2 基坑底部应设有排水设施,不得有积水;

    3 应采取合适的坑壁支护方式,避免坑壁坍塌;

    4 基坑开挖结束后,应确认现场一体化预制泵站进出水连接管及电缆等配套设施齐备,方可进行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安装。

5.1.4 一体化预制泵站基坑排水、开挖和支护方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的有关规定,具体方式应根据场地地质情况、一体化预制泵站埋深、施工装备、工艺能力、施工工期和周边环境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5.1.5 一体化预制泵站钢筋混凝土底板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板应平整,水平精度宜为1‰,应无积水;

    2 应根据抗浮计算确定的连接方式将一体化预制泵站底座安装在底板上。

5.1.6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的起吊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用升降套索把一体化预制泵站从水平位置起吊到垂直位置,不应使用壳体上的吊耳;

    2 垂直起吊一体化预制泵站时,应将重量均匀分配到全部吊耳上;

    3 设备的起吊和安装不应对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水泵、机械格栅等电气设备和电缆造成碰撞和损坏,同时应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5.1.7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钢筋混凝土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主体安装;

    2 应用毛刷清洁水泥底板表面;

    3 应用起重吊钩吊起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对准水泥底板中心;

    4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的进出口方向应正确;

    5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应垂直、无变形和损伤;

    6 应采用满足抗浮的连接方式固定;

    7 应确认无残留应力;

    8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底部径状结构为空腔体时,应用混凝土充实;

    9 一体化预制泵站安装和回填期间,基坑内部不得有积水。

5.1.8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基坑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完成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在水泥底板上安装和灌浆工作后,应在24h内进行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基坑的回填;

    2 当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大于等于1m时,回填材料可为含水率小于18%、颗粒粒径小于32mm的素土或颗粒粒径小于32mm的级配砂石;

    3 当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大于等于0.5m但小于1m时,回填材料应为颗粒粒径小于32mm的级配砂石;

    4 当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小于0.5m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回填方案;

    5 在冬季和降水天气回填时,应检查回填材料的粘连情况,回填作业应快速和连续,施工中应防止基坑外部水流入基坑;

    6 应分层回填,每层高度不应大于30cm,压实度应大于90%;回填夯实应在一体化预制泵站周围均匀夯实,一体化预制泵站不得由于受力不均匀发生倾斜;

    7 当回填作业边界与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或进出水管距离小于30cm时,应采用人工夯实。

5.1.9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安装回填后应进行回填后的检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体化预制泵站中心轴线位置的施工允许偏差应为±10mm;

    2 进出水管标高和顶盖等高程的施工允许偏差应为±10mm;

    3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平面尺寸的施工允许偏差应为±20mm;

    4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垂直度的施工允许偏差应为±1.5‰H(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高度)。

5.1.10 水泵、格栅和其他设备的安装应在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安装回填结束且满足回填要求后进行。水泵和格栅的安装应符合设备安装手册的要求,水泵、格栅和自耦、管路连接应契合,连接螺栓应牢固,导杆不应变形。

5.1.11 水泵控制柜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控制柜安装在户外时,应安装在平整的地面上并不得被水淹没;

    2 当控制柜安装在井筒内部时,不得被水淹没,并应通风散热;

    3 控制柜安装的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操作,并应与水泵电缆的长度相协调;

    4 控制柜应垂直安装在稳固的底座上,并应保持电缆进线处的密封;

    5 一体化预制泵站电缆出线口应注意密封,腐蚀气体不得对控制柜内部电气元件造成腐蚀及对运行维护人员造成人身伤害。


条文说明
5.1.1  进场检查的内容包括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外观目视检查,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外形尺寸和进出水管尺寸、位置测量和复核,一体化预制泵站内部管路和安装附件检查,随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运输到现场的控制柜、通风管其他部件和安装附件的检查等。
5.1.4  基坑开挖的顺序、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遵循“对称平衡、分层分段(块)、限时挖土、限时支撑”的原则。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基坑排水可采用明沟排水或井点降水。明沟排水可用于排除地表水或土质坚实,土层渗透系数较小,地下水位较低、水量较少、降水深度在5m以内的基坑排水。采取明沟排水施工时,应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和地基不被扰动。当边坡岩土出现裂痕、沉降失稳等征兆时,必须立刻停止开挖,进行加固、削坡等处理。井点降水应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面以下不小于0.5m,对软土地基的水位降低深度宜适当加大。
    设有支撑的基坑,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开挖。
5.1.5  钢筋混凝土底板在安装时,基坑底部可铺上一层卵石层或砾石层,并用夯实机压实,压实度应达到90%的压实试验结果。采用膨胀螺栓连接底板和底座安装法兰时,膨胀螺栓的数量应根据抗浮计算确定。膨胀螺栓可在圆周范围内均匀等角度安装,或在施工时预埋地脚螺栓但强度不得低于标配螺栓。当一体化预制泵站井简底座与混凝土底板进行二次浇筑时,参照本标准第4.4.6条第3款相关要求进行施工。
5.1.7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安装应确保钢筋混凝土底板安装面和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底板安装法兰之间没有泥土等杂物。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底部空腔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或混凝土振动棒确保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底部和混凝土底板之间完全充满混凝土。
5.1.8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基坑应在安装完成后及时回填,防止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上浮及倾倒,对于玻璃钢材质的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不应进行强行牵拉挤压。
    在冬季及降水天气回填时,应检查回填材料是否粘连在一起,基坑的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应分层回填,每层高度不应超过30cm,并应采用夯实机夯实或人工压实,压实度大于90%。
    当回填作业边界与井筒或进出水管距离小于30cm时,应采用人工夯实,确保进出水管在回填土层的支撑性能良好,不受应力。
5.1.11  控制柜安装的地点不宜选择低洼的位置,防止由于地面积水导致控制柜进水。控制柜底座宜采用槽钢,并应紧固所有的连接电缆。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一体化预制泵站工程技术标准 CJJ/T285-2018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