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1.4 空调
11.4.1 空调负荷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空调区域以工艺设备发热量为主时,计算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宜采用逐时计算法,并应取计算综合最大值。
2 机器发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Q=N·n·k1·k2·k3·a (11.4.1)
式中:
Q—机器发热量(kW);
N—电动设备的安装功率(kW);
n—机器台数(台);
k1一安装系数(利用系数),为电动机最大实耗功率与安装功率之比;
k2一同时使用系数;
k3一电动机负荷系数,为小时平均实耗功率与最大实耗功率之比;
a一热迁移系数(宜采用实测资料)。
Q—机器发热量(kW);
N—电动设备的安装功率(kW);
n—机器台数(台);
k1一安装系数(利用系数),为电动机最大实耗功率与安装功率之比;
k2一同时使用系数;
k3一电动机负荷系数,为小时平均实耗功率与最大实耗功率之比;
a一热迁移系数(宜采用实测资料)。
3 厂房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应根据车间温湿度要求和室外气象条件确定。在减少能耗和防止结露的条件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51245的有关规定。
4 生产车间和附房容易结露和产生冷桥的部位,应做防结露验算。
11.4.2 空调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车间空调系统宜按生产工序要求和防火分区设置;
2 空调系统宜根据系统的可调节性和风量的大小,可分别设置单风机、双风机或多风机送风。
11.4.3 空调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空调室宜采用喷淋洗涤室处理空气方式。喷淋洗涤室的喷淋排数、喷嘴口径和分布密度应根据喷淋室的热工计算确定。
2 夏季以降温去湿为主的空调室,宜采用吸入式空调室。
3 风机的附加风量不宜大于计算值的5%。
4 风机的附加风压宜大于计算值的10%~15%。
5 水泵的流量及扬程应满足喷淋室的热工计算要求。
6 喷淋室循环水系统宜采用自动水过滤器。
7 喷淋室挡水板应选择空气流动阻力小、过水量少、便于清洗和维修的结构型式。挡水板的材质应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8 空气加热器宜采用光管加热器。
9 空调室宜选用对开式多叶调节窗。手动控制调节窗应设在便于操作和维修的位置。
10 空调系统配置的加湿器,宜采用干蒸汽加湿器、超声波式加湿器、高压喷雾加湿器。
11 空调新风过滤装置应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环境条件确定。
11.4.4 空调室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空调室应与工艺设备布置和厂房建筑结构相适应,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
2 空调室的面积和层高应根据空调设备、风道及其他附属设备的布置确定,并应满足设备安装、操作和维修的要求。
3 空调室应设补充水和清洗水水源。空调室补水应设计量装置,空调室排水应采用独立系统,室内排水管与室外排水管相接的管段上应有水封装置。
4 建筑外墙设置新风调节窗时,调节窗底面与室外地面的高差不宜小于1m。车间回风调节窗底面与车间地坪的高差不宜小于0.5m。
11.4.5 空调送回风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总风道可采用等截面土建风道,净高不宜小于1m。总风道应做内保温及风道底板防水处理。与总风道紧邻的房间应做防结露验算。
2 支风道(管)与总风道的连接处,应采用不易挂花、防锈蚀的风量调节装置。
3 风管设置应结合建筑结构型式确定,可安装在吊顶内或技术夹层内。
4 吊装风管宜采用镀锌薄钢板或其他轻质、不燃、抗腐蚀和耐老化材料。
5 地沟排(回)风道应内壁光滑、防潮和不漏风,并应设置检查孔和集水井。
6 地沟回风口宜采用条缝型,条缝宽度宜为18mm~50mm,并应根据设备特点和回风量确定。地沟回风口内宜安装调节风板。
7 细纱机、转杯纺纱机、喷气纺纺纱机和喷气涡流纺纱机工艺排风应经滤尘后排入空调室回用,不应直接排到车间内。
8 转杯纺机电机散热排风宜排入空调室回用,或直接排出室外。
11.4.6 送、回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空调区域应保证每人每小时不小于30m³的新鲜空气量。
2 空调系统在夏季、冬季的设计回风使用量,不应低于送风量的80%~90%。
3 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风速可按表11.4.6的规定确定。
表11.4.6 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风速
4 条缝型送风口宜布置在机器车弄的上方。送风口应可调节,缝口宽度不宜大于150mm。
5 浆纱车间宜采用岗位局部送风。
11.4.7 织布车间空调宜采用独立的“大小环境”分区送风系统,回风宜采用织机下方地沟回风。
11.4.8 空调系统宜采用自动控制。自控仪表和执行机构应简单可靠,经济耐用。
条文说明
11.4.1 第2款,机器发热量的计算参数,在本条文中未给出各参数的数值,设计人员可采用实测的办法确定。以下参数为棉纺织工厂的经验数据。仅供参考。
k1一安装系数(可取0.7~0.9);
k2一同时使用系数(可取0.9,由于目前有的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电机增多,同时使用系数也可低于0.9):
k2一同时使用系数(可取0.9,由于目前有的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电机增多,同时使用系数也可低于0.9):
k3一电动机负荷系数,宜采用实测数据;
a一热迁移系数,清棉滤尘设备集中外排时可取0.9;细纱电动机排热可取0.9;细纱断头吸棉,集中外排时可取0.9,其他设备可取1.0。
a一热迁移系数,清棉滤尘设备集中外排时可取0.9;细纱电动机排热可取0.9;细纱断头吸棉,集中外排时可取0.9,其他设备可取1.0。
11.4.7 棉纺织厂织布车间的工艺相对湿度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控制在70%一75%左右。此相对湿度对照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规定的卫生标准温度要求,是不应高于28℃~27.5℃。这个卫生标准在夏天空调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很难达到。如果要达到标准要求,将消耗大量能源,不利于节能。为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提出了环境区域送风和工艺区域送风分开的设计构想。在织布机的生产区域(布机经纱小区域)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送风,满足工艺要求,即所谓的小环境送风;车间大环境送风,则控制较低的相对湿度和舒适的温度,即所谓的大环境送风。这样设计既保证布机生产的工艺要求,又可使车间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得以改善,达到节约能源和降低消耗的目的。目前系统设计大多采用独立的(大小环境)分区上送风和布机下地沟回风的设计。
11.4.8 棉纺织厂的空调能耗约占全厂总能耗的15%~25%。采用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节约能源,避免人员操作失误,提高温湿度控制精度。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参数检测与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设备联锁与保护、中央监控与管理等。
自控仪表和执行机构的选择应结合纺织厂特点,力求简单可靠,经济耐用。在满足控制功能和指标要求的条件下,尽量简化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环节。采用自动控制的供暖、通风和空调滤尘系统,宜根据使用条件及要求,分别采用电动式、气动式或电动气动混合式控制机构,并同时具有手动控制功能。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总图布置
- 3.1 一般规定
- 3.2 总平面布置
- 3.3 竖向设计
- 3.4 厂区管线
- 3.5 厂区道路和绿化
- 3.6 总图技术经济指标
- 4 工艺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工艺流程
- 4.3 工艺计算
- 4.4 车间运输
- 5 工艺设备
- 5.1 一般规定
- 5.2 设备与配台
- 5.3 柱网与设备布置
- 6 生产辅助设施和仓储
- 6.1 生产辅助设施
- 6.2 仓储
- 7 信息化与智能制造
- 8 电气
- 8.1 一般规定
- 8.2 负荷分级
- 8.3 供配电
- 8.4 照明
- 8.5 防雷与接地
- 8.6 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
- 8.7 火灾报警
- 9 建筑、结构
- 9.1 一般规定
- 9.2 生产厂房
- 9.3 辅助用房
- 9.4 建筑防火、防腐蚀
- 9.5 结构形式和构造
- 10 给水排水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水源与给水处理
- 10.3 水量、水质、水压
- 10.4 给水系统和管道敷设
- 10.5 消防给水系统
- 10.6 排水系统和管道敷设
- 10.7 污水处理与废水回用
- 11 供暖通风与空调滤尘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供暖
- 11.3 通风
- 11.4 空调
- 11.5 滤尘
- 12 动力
- 12.1 空压
- 12.2 制冷
- 12.3 供热
- 13 节能环保
- 附录A 厂区道路技术指标及与相邻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
- 附录B棉纺织主要工艺流程
- 附录C 主要设备排列间距表
- 附录D 主要生产辅助设施及面积
- 附录E 检验检测仪器及辅机设备
- 附录F 仓库平均单位面积储存能力和机物料仓库面积
- 附录G 车间温湿度参数
- 附录H 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负荷计算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