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2.2 符号
2.2.1 设施径流体积控制规模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
A—有效渗透面积;
J—水力坡度;
K—土壤或人工介质的饱和渗透系数;
Td—设计排空时间;
tp一降雨过程中的排放历时;
ts一降雨过程中的入渗历时;
Ved一延时调节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
Vin一渗透、渗滤及滞蓄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
Vs一设施有效滞蓄容积;
Wed一延时调节设施降雨过程中的排放量;
Win—渗透与渗滤设施降雨过程中的入渗量;
α—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φ—径流系数。
2.2.2 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计算
Td—设计排空时间;
tp一降雨过程中的排放历时;
ts一降雨过程中的入渗历时;
Ved一延时调节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
Vin一渗透、渗滤及滞蓄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
Vs一设施有效滞蓄容积;
Wed一延时调节设施降雨过程中的排放量;
Win—渗透与渗滤设施降雨过程中的入渗量;
α—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φ—径流系数。
2.2.2 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计算
Δh1一海绵城市建设前建成区地下水(潜水)水位的年平均降幅;
Δh2一海绵城市建设后建成区地下水 (潜水 ) 水 位的年平均降幅。
2.2.3 城市热岛效应缓解
ΔT1—海绵城市建设前建成区与郊区日平均气温的差值;
ΔT2—海绵城市建成后建成区与郊区日平均气温的差值 。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