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4 结构动力计算
6.4.1 结构动力分析宜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整体分析。单层建筑物的外墙、屋面板等结构构件可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可采用闭式解法、图解法、数值积分法进行动力分析、计算,图解法、数值积分法见本标准附录A、附录B。
6.4.2 爆炸荷载作用下,受弯、压弯构件的剪切抗力不应低于其弯曲抗力的1.2倍。
6.4.3 爆炸荷载作用下构件的延性比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μ——构件的延性比;
Xm——构件的弹塑性变形(mm);
Xy——构件的弹性极限变形(mm);
Ru——结构构件的极限抗力(kN),取构件极限弯曲抗力和极限剪切抗力的较小值;
k——构件刚度,根据构件两端支座条件和应变范围按本标准附录C的公式计算。
6.4.4 爆炸荷载作用下构件的支座转角应按下式计算:
6.4.4 爆炸荷载作用下构件的支座转角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θ——构件的支座转角(°),支座转角示意图见图6.4.4;
L0 ——构件的跨度或高度(mm)。
6.4.5 单自由度体系构件进行动力分析时,其等效质量的运动方程可采用下列公式:
式中:
KLm——荷载-质量系数;
Km——质量系数,根据构件两端支座条件和应变范围按本标准附录C取值,对两端简支构件,采用弹塑性动力分析时,应取弹性和塑性数值的平均值;
KL——荷载系数,根据构件两端支座条件和应变范围按本标准附录C取值,对两端简支构件,采用弹塑性动力分析时,应取弹性和塑性数值的平均值;
m——构件质量(kg);
a——质点运动加速度 (m/s²);
y——质点位移(m);
Ft——不同时间点作用在构件上的力(N)。
6.4.6 单自由度体系构件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时,其等效质量和自振周期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Me——构件的等效质量(kg);
TN——构件的自振周期(s)。
6.4.7 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加劲砌体构件采用弹塑性动力分析时,截面惯性矩应计入构件开裂的影响,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钢筋混凝土构件:
加劲砌体构件:
式中:
Ia——构件截面平均惯性矩(mm4);
I——构件的截面惯性矩(mm4),忽略钢筋影响;
Icr——开裂截面惯性矩(mm4)
b——构件截面宽度(mm);
c——受压区高度(mm);
n——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的换算系数;
h0——构件截面有效高度(mm);
As——构件配筋面积(m㎡);
Es——钢筋弹性模量(N/m㎡);
Ec——混凝土弹性模量(N/m㎡);
h——构件截面高度(mm)。
6.4.8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外墙等承受平面内剪切、平面外弯曲共同作用的结构构件,其动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面内、平面外动力计算应分别进行,且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
Δci、Δco——计算的平面内、平面外延性比或支座转角;
Δci、Δco——计算的平面内、平面外延性比或支座转角;
Δai、Δao——平面内,平面外延性比或支座转角的允许值。
2 屋面板、侧墙平面内计算时,板厚或墙厚宜取其实际厚度的一半,两侧有钢筋混凝土构件时应将其作为屋面板或侧墙的翼缘,两侧为钢筋混凝土墙时屋面板的翼缘宽度应按本标准第6.5.7条确定的暗梁高度取值,侧墙的翼墙宽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确定。
3 平面内抗剪计算时,不应计入翼缘的作用。
4 侧墙平面内计算时,应计入剪切变形的影响,构件刚度应采用弯、剪共同作用时的等效刚度。
6.4.9 单自由度构件采用闭式解法进行简化动力分析时,构件的延性比可按下列公式迭代计算:
式中:
P——作用在构件上的爆炸荷载(kN);
τ——爆炸荷载有效作用时间与构件自振周期的比值;
Td——爆炸荷载有效作用时间(s),前墙Td=te,侧墙、屋面Td=tr+td,后墙Td=trb+td。
6.4.10 采用本标准式(6.4.9-1)迭代计算出的构件延性比及根据该延性比按本标准式(6.4.3-1)、式(6.4.4)计算出的支座转角应满足本标准表6.1.3和表6.1.4的要求。本标准表6.1.3中无延性比要求的钢筋混凝土、加劲砌体构件,计算出的延性比不宜小于2.0。
6.4.11 爆炸荷载作用下,除抗爆涂层加劲砌体填充墙以外的结构构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同时,钢筋混凝土构件、组合砖砌体构件、配筋砌块砌体构件还应进行直剪承载力验算,验算时的直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钢筋混凝土构件:
组合砖砌体、配筋砌块砌体构件:
式中:
V——构件的直剪承载力(kN);
Vm——构件材料提供的直剪承载力(kN),受拉构件和支座转角大于2°的两端刚接构件,取Vm=0;
Vs——弯起钢筋提供的直剪承载力(kN);
fcd——混凝土的动力抗压强度设计值(N/m㎡),按本标准式(6.2.6-1)计算;
fvd——加劲砌体的动力抗剪强度设计值(N/m㎡),按本标准式(6.2.6-1)计算;
Asb——弯起钢筋面积(m㎡);
fyd——弯起钢筋的动设计应力(N/m㎡),按本标准式(6.2.6-1)计算;
α——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
6.4.12 爆炸荷载作用下,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时,构件的剪力设计值应取其最大支座动反力。
条文说明
6.4.1 国外抗爆建筑物的设计方法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从最初的等效静荷载法及传统的静力分析方法(Bradford andCulbertson),到建立在等效TNT爆炸荷载(Forbes,1982)的基础上,考虑结构构件动力特性及延性的简化动力分析方法,再到根据蒸气云爆炸模型来区分爆炸荷载的特点,采用非线性多自由度的动力计算模型对建筑物进行动力分析。当建筑物为单层时,构件呈现单自由度动力特征,可采用单自由度的动力计算模型。
闭式解法、图解法、数值积分法是目前单自由度构件动力计算中常用的简化方法。对于不少于两层的建筑物,结构动力分析宜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整体分析。
单自由度构件动力分析的通常做法是先假定构件截面、配筋As(钢筋混凝土构件)、加劲材料面积(加劲砌体构件),然后计算构件的极限抗力Ru构件的弹性极限变形、构件的延性比、构件的弹塑性变形、支座转角,判断延性比、支座转角是否满足要求。为方便计算,本标准附录A、附录B给出了图解法、数值积分法的计算过程和要求。
6.4.2 为了满足抗爆结构的塑性变形要求,设计时应保证构件首先出现受弯裂缝和钢筋屈服,防止过早地发生斜裂缝破坏,即为抗剪留出稍大的安全储备。
6.4.5 本条给出的是一个无阻尼系统的动态平衡方程表达式,阻尼被保守地忽略了。这是由于爆炸荷载作用时间短,结构很快达到其最大响应,阻尼效应对位移峰值的影响很小;同时,在塑性响应阶段期间通过黏性阻尼耗能的作用也值得商榷,这也是忽略阻尼的另一个原因。
6.4.7 爆炸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允许出现较大变形,钢筋混凝土构件、加劲砌体构件开裂后惯性矩减小,因此变形计算时应考虑构件的开裂惯性矩,使用平均惯性矩。
6.4.8 屋面板、侧墙平面内和平面外均承受爆炸荷载,因此需进行平面内、平面外动力计算,并满足平面内、平面外的变形要求。因其平面内主要承受剪力,为保证其刚度,故还需满足本标准式(6.4.8)的要求。当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能够明确平面内、平面外变形在不同的时间点达到峰值时,也可不进行本标准式(6.4.8)的验算。
屋面板、侧墙平面外受弯,允许变形较大,会产生裂缝,不能考虑全截面抗剪,工程实践中平面内抗剪一般取其厚度的一半,即用其截面的一半来抗剪。
屋面板、侧墙的两侧有钢筋混凝土柱、梁、墙时,屋面板、侧墙一般采用槽形截面,将相连的柱、梁、墙作为其翼缘,两侧为钢筋混凝土墙时,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对翼缘宽度的取值做了规定,可按规定取值。
对工字形、T形、槽形截面,常规做法是只考虑腹板抗剪,故规定平面内抗剪计算时不考虑翼缘。
侧墙在平面内荷载作用下属于悬臂构件,因承担的水平爆炸荷载较大,剪切变形也较大,不能忽略,因此构件的刚度需考虑弯曲、剪切变形的共同影响,采用等效刚度。
6.4.9、6.4.10 闭式解法又称解析解法或公式法,来源于ASCE手册和UFC 3-340-02,通过假定构件截面、配筋等,计算出作用在构件上的爆炸荷载P,构件抗力Ru构件弹性极限变形、构件自振周期TN,利用本标准式(6.4.9-1)迭代计算出构件的延性比,再计算出构件塑性变形和支座转角。
闭式解法计算出的延性比μ比图解法精确,且便于通过编程进行单自由度构件的简化动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加劲砌体受弯、压弯构件通过支座转角控制其变形,本标准表6.1.3所列允许支座转角对应的延性比一般情况下均不小于2.0。
6.4.11、6.4.12 剪切破坏属于脆性破坏,为保证构件不发生剪切破坏,需对构件的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爆炸试验和爆炸事故中出现过直剪破坏,因此爆炸荷载作用下除进行斜截面抗剪验算外,还需进行直剪承载力验算,这两条给出的计算公式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手册和标准。
构件受拉时,在直截面处混凝土或砌体不能提供抗剪承载力,对于两端刚接或一端刚接的混凝土构件,当支座转角大于2°时,支座处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不能考虑混凝土抗剪,需通过设置弯起抗剪钢筋来承担剪力。
构件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将发生变形,通过变形耗能,构件承受的剪力就会减小,故构件上的剪力设计值应取支座动反力。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3 荷载效应组合
- 下一节:6.5 结构构造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4 爆炸荷载
- 4.1 爆炸冲击波参数
- 4.2 作用在建筑物上的爆炸荷载
- 5 建筑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建筑门窗
- 5.3 建筑构造
- 6 结构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材料
- 6.3 荷载效应组合
- 6.4 结构动力计算
- 6.5 结构构造
- 6.6 基础设计
- 7 通风与空调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 7.3 空调系统
- 7.4 新风系统与排风系统
- 7.5 空调机房
- 8 既有建筑物抗爆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2 建筑设计
- 8.3 结构设计
- 8.4 通风与空调设计
- 附录A 动力分析图解法
- 附录B 动力分析数值积分法
- 附录C 各种支座条件、荷载形式下单自由度构件动力计算参数
- 附录D 抗爆涂层加固法
- D.1 一般规定
- D.2 砌体抗爆外墙、钢筋混凝土板平面外抗弯计算
- D.3 砌体抗爆墙平面内抗剪计算
- D.4 构造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