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15 长霉试验
5.15.1 目的
确定消防电子产品在潮湿的长霉条件下贮存及使用的适应性。
5.15.2 要求
5.15.2.1 试验方法按照 GB/T 2423.16-2008中规定的试验方法1进行。试验方法1不适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GB/T 2423.16-2008中规定的试验方法2。
5.15.2.2 采用的试验菌种见表18,表中列出每种菌种预期的侵染性能以供参考。不管试验样品的性质如何,混合悬浮液应该使用所有这些菌种孢子。菌种和冷冻干孢子应从已认可的真菌菌种保藏中心获取。将它们放在标有接种日期的容器里。菌种培养物充分形成孢子后,制备孢子悬浮液。大多数情况下,在(29±1)℃条件下经过7d~14d培养就可以形成孢子。
![表18](http://www.oya-u.com/gf/Web/uploads/allimg/220923/10-2209231346453Z.jpg)
5.15.2.3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首先用无菌蒸馏水制备悬浮液,其中添加浓度为0.005%~0.01%的湿润剂,基于N-甲级牛磺酸或二辛基硫代丁二酸钠的溶剂比较合适。湿润剂中不应含有促进或抑制霉菌生长的物质。向各菌管缓慢加入含有湿润剂的无菌水10mL。将铂丝或者镍镉丝在火焰上烧至赤红以消毒并冷却,用其轻轻刮菌种表面以释放出孢子。轻轻震荡液体以使孢子分散而不分离出菌丝碎片。将悬浮液通过无菌玻璃纤维薄层或者孔径为40μm~100μm的微过滤器过滤到一个无菌离心管。过滤后的孢子悬浮液离心分离后,去掉上层清液。用不少于10mL的无菌蒸馏水将沉淀物再悬浮、离心。如此清洗孢子3次。
5.15.2.4 试验方法1的准备:选用下列溶液稀释孢子沉淀物:如果试验样品要求外观检查,用表19中的无机盐溶液,但不含蔗糖;如果试验样品要求检查性能或测量电性能,则选用无菌蒸馏水。
5.15.2.5 用显微计数法或浊度法将孢子浓度稀释到1×106/mL~2×106/mL之间。按照相关接种规程,将相同体积的单一孢子溶液混合制备成最终孢子接种悬浊液。采用无机盐溶液配制的要在45h内使用,无菌蒸馏水配制的要求在6h内使用。喷洒接种要制备100mL;浸渍或涂刷接种要制备500mL。
5.15.2.6 试验方法2的准备:根据对照条(见5.15.2.7)用营养溶液稀释孢子沉淀物,调整孢子浓度到1×106/mL~2×106/mL。按照相关接种规程,将相同体积的单一孢子溶液混合制备成最终孢子接种悬浮液。孢子接种悬浮液要求在6h内使用。
5.15.2.7 对照条:对照条由白色滤纸或未经处理棉织品制成。制备对照条的营养液成分见表19。在20℃下营养液pH值应为6.0~6.5,如果有需要可以用0.01mol的NaOH溶液调节,然后放在高压蒸汽锅中(120±1)℃下灭菌20min。对照条用营养液浸泡,接种前,从营养液中取出、滴干。
![表19](http://www.oya-u.com/gf/Web/uploads/allimg/220923/10-220923135452931.jpg)
5.15.2.8 喷洒接种应使用医疗护理用超声雾化器,并与接种箱安全柜连接。
5.15.2.9 给小件试验样品接种时,应采用带盖子的、能够放置或悬挂样品及对照装置的玻璃或者塑料容器。容器的大小和形状应保证底部有足够敞露的水表面积,以保持容器内的相对湿度大于90%。悬挂放置应保证放置的试验样品不浸在水中或溅到水滴。将容器放入试验箱中以培养样品和对照条,试验箱内整个工作空间温度应均匀保持在28℃~30℃范围内。控温器运作引起的温度周期循环变化不应超过1℃/h。
5.15.2.10 给大件试验样品接种时,应采用具有良好密封门的湿度试验箱,以防止箱内和试验室之间的空气交换。整个工作空间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到大于90%,不应有冷凝水从试验箱顶部或壁上滴到样品和对照条上。整个工作空间温度应均匀保持在28℃~30℃范围内。控温器运行引起的温度周期循环变化不应超过1℃/h。为了使整个工作空间达到规定的均匀的温度和湿度,可以使箱内空气强迫循环,样品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应超过1m/s。
5.15.2.11 在接种前,样品应当在温度(29±1)℃、相对湿度90%~100%的条件下至少贮存4h。
5.15.2.12 培养条件为温度(29±1)℃、相对湿度90%~100%。对于小件试验样品,接种后将试验样品和3个对照条分开间距放置在容器内,并把容器放在培养箱中;阴性对照样品应放置在与存放试验样品的容器相同但无菌的容器中,不放置对照条,并将容器放在培养箱中。对于容器不能容纳的大件试验样品,接种以后将对照条和试验样品一起放在培养箱中,阴性对照样品应放置在单独专用、经过消毒的试验箱中。
容器或湿度箱在下列情况下打开:
——7d后检查对照条,确定孢子的活性及培养条件;
——每7d为容器提供一次氧气,直至规定的培养周期结束;
——目测,进行中间检查。
开放时间不宜超过5min。培养7d后,在每个对照条上用肉眼应观察到不同霉菌的生长。否则该试验无效,需要重新开始。
5.15.2.13 试验期间,试验样品处于非通电状态。条件试验后进行试验样品的外观和性能检测。
5.15.3 严酷等级
长霉试验方法1的严酷等级应满足表20的要求。
![表20](http://www.oya-u.com/gf/Web/uploads/allimg/220923/10-22092313560Da.jpg)
长霉试验方法2的严酷等级应满足表21的要求。
![表21](http://www.oya-u.com/gf/Web/uploads/allimg/220923/10-220923135633I8.jpg)
5.15.4 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GB/T 2423.16-2008的规定。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5.14 自由跌落试验
- 下一节:5.16 盐雾试验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总则
- 5 试验及严酷等级
- 5.1 高温(运行)试验
- 5.2 高温(耐久)试验
- 5.3 低温(运行)试验
- 5.4 低温(耐久)试验
- 5.5 恒定湿热(运行)试验
- 5.6 恒定湿热(耐久)试验
- 5.7 交变湿热(运行)试验
- 5.8 交变湿热(耐久)试验
- 5.9 二氧化硫(SO2)腐蚀(耐久)试验
- 5.10 冲击(运行)试验
- 5.11 碰撞试验
- 5.12 振动(正弦)(运行)试验
- 5.13 振动(正弦)(耐久)试验
- 5.14 自由跌落试验
- 5.15 长霉试验
- 5.16 盐雾试验
- 5.17 沙尘试验
- 5.18 水试验
- 5.19 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
- 5.20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 5.21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 5.2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 5.2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 5.2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 5.2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 5.26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 5.27 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谐间波及电网信号的低频抗扰度试验
- 附录A(规范性) 消防电子产品安全完整性等级的评估
- A.1 消防电子产品的整体安全生命周期
- A.2 硬件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
- A.3 软件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
- 附录B(规范性) 试验要求附图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