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3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9.3.1 下列场所应设置通风换气设施:
1 甲、乙类生产场所;
2 甲、乙类物质储存场所;
3 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性粉尘、纤维的丙类生产或储存场所;
4 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气的其他场所;
5 其他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房间。
9.3.2 下列通风系统应单独设置:
1 甲、乙类生产场所中不同防火分区的通风系统;
2 甲、乙类物质储存场所中不同防火分区的通风系统;
3 排除的不同有害物质混合后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通风系统;
4 除本条第1款、第2款规定外,其他建筑中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性气体、蒸气、粉尘、纤维的通风系统。
9.3.3 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性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排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取静电导除等静电防护措施;
2 排风设备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3 排风管道应具有不易积聚静电的性能,所排除的空气应直接通向室外安全地点。
条文说明
9.3.1 本条规定了建筑中应采取通风措施的基本场所,以防止形成爆炸危险性环境。
本条主要针对各类建筑内易挥发出可燃蒸气的甲、乙类物质,易泄漏甲、乙类可燃气体或可能产生可燃气体、粉尘、纤维并能形成爆炸危险性气氛的场所,包括建筑中的燃油、燃气锅炉房、商业燃气用气场所。机械通风的方式应根据场所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应采用独立的通风系统。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具体设置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9.3.2 本条规定了应单独设置通风系统(包括排风系统)的场所,以预防因易燃易爆物质在排风管道内富集并将在通风系统内发生的燃烧和爆炸引至其他场所。
通风系统的设置既要防止甲、乙类厂房或仓库中的易燃易爆物质经管道系统进入其他防火分区,防止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有害物质混合后引起燃烧或爆炸,也要防止建筑中存在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危险性物质通过排风管道窜入其他房间。
9.3.3 本条规定了用于排出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纤维的通风系统的基本防火要求,以防止形成爆炸危险性条件。
本条规定既要求用于排出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纤维的排风系统的管道、设备等要采取静电接地等静电防护措施,又要求管道等要采用金属管道等导电性能好的材料消除静电。在设备布置上,不允许将排风设备布置在地下和半地下,避免将爆炸性物质引入通风条件差的场所。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基本规定
- 2.1 目标与功能
- 2.2 消防救援设施
- 3 建筑总平面布局
- 3.1 一般规定
- 3.2 工业建筑
- 3.3 民用建筑
- 3.4 消防车道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
- 4 建筑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 4.1 一般规定
- 4.2 工业建筑
- 4.3 民用建筑
- 4.4 其他工程
- 5 建筑结构耐火
- 5.1 一般规定
- 5.2 工业建筑
- 5.3 民用建筑
- 5.4 其他工程
- 6 建筑构造与装修
- 6.1 防火墙
- 6.2 防火隔墙与幕墙
- 6.3 竖井、管线防火和防火封堵
- 6.4 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和防火玻璃墙
- 6.5 建筑的内部和外部装修
- 6.6 建筑保温
- 7 安全疏散与避难设施
- 7.1 一般规定
- 7.2 工业建筑
- 7.3 住宅建筑
- 7.4 公共建筑
- 7.5 其他工程
- 8 消防设施
- 8.1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 8.2 防烟与排烟
- 8.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9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 9.1 一般规定
- 9.2 供暖系统
- 9.3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 10 电气
- 10.1 消防电气
- 10.2 非消防电气线路与设备
- 11 建筑施工
- 12 使用与维护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