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1 系统
5.1.1 系统构成
5.1.1.1 系统至少应由灭火剂瓶组、驱动气体瓶组(可选)、单向阀、选择阀(可选)、驱动装置、集流管、连接管、喷嘴、信号反馈裝置、安全泄放装置、控制盘、检漏装置、低泄高封阀(可选)、管路管件等部件构成。
5.1.1.2 系统各部件应固定牢固、连接可靠,部件安装位置正确,整体布局合理,便于操作、检查和维修。
系统各部件间连接螺纹、法兰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5.1.1.3 系统中相同功能部件的规格应一致(选择阀、喷嘴除外),各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容积、充装密度应一致。
5.1.2 外观
5.1.2.1 系统各构成部件应无明显加工缺陷或机械损伤,部件外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防腐涂层、镀层应完整、均匀。
5.1.2.2 在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外表正面标注“C02”或“二氧化碳”标记。字迹应明显、清晰。驱动气瓶亦应标出驱动气体名称。
5.1.2.3 系统每个手动操作部位均应以文字、图形符号标明操作方法。
5.1.2.4 铭牌应牢固地设置在系统明显部位,注明:系统名称、型号规格、执行标准代号、灭火剂总量、工作温度范围、生产单位、产品编号、出厂日期等内容。
5.1.3 系统准工作状态
系统各操作部件的工作位置、控制盘的控制、监视功能,均应处于正常准工作状态;灭火剂和驱动气体泄漏监测装置应处于正常监视状态,灭火剂和驱动气体的充装量应与瓶组上的标称值一致。
5.1.4 启动运行要求
5.1.4.1 启动方式
5.1.4.1.1 系统应具有自动启动、手动启动和机械应急启动功能。
5.1.4.1.2 手动启动和机械应急启动应有防止误动作的有效措施,并用文字或图形符号标明操作方法。
5.1.4.2 延时启动功能
系统的自动启动应具有延迟启动功能,延迟时间可在0s~30s范围内连续可调,分档可调时每档间隔不应大于10s。延迟时间设定误差应不大于设定时间的20%。
5.1.4.3 组合分配系统的动作程序
组合分配系统的动作程序应在选择阀开启后或同时打开容器阀。
5.1.4.4 启动运行
5.1.4.4.1 系统采用不同方式启动,其动作应准确、可靠、无故障。
5.1.4.4.2 系统的喷射时间不应大于60s,延迟启动时间应符合5.1.4.2的要求。
5.1.4.4.3 灭火剂喷射过程中和喷射后的显示、报警及输出端子动作情况应符合5.13要求。
5.1.1.1 系统至少应由灭火剂瓶组、驱动气体瓶组(可选)、单向阀、选择阀(可选)、驱动装置、集流管、连接管、喷嘴、信号反馈裝置、安全泄放装置、控制盘、检漏装置、低泄高封阀(可选)、管路管件等部件构成。
5.1.1.2 系统各部件应固定牢固、连接可靠,部件安装位置正确,整体布局合理,便于操作、检查和维修。
系统各部件间连接螺纹、法兰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5.1.1.3 系统中相同功能部件的规格应一致(选择阀、喷嘴除外),各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容积、充装密度应一致。
5.1.2 外观
5.1.2.1 系统各构成部件应无明显加工缺陷或机械损伤,部件外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防腐涂层、镀层应完整、均匀。
5.1.2.2 在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外表正面标注“C02”或“二氧化碳”标记。字迹应明显、清晰。驱动气瓶亦应标出驱动气体名称。
5.1.2.3 系统每个手动操作部位均应以文字、图形符号标明操作方法。
5.1.2.4 铭牌应牢固地设置在系统明显部位,注明:系统名称、型号规格、执行标准代号、灭火剂总量、工作温度范围、生产单位、产品编号、出厂日期等内容。
5.1.3 系统准工作状态
系统各操作部件的工作位置、控制盘的控制、监视功能,均应处于正常准工作状态;灭火剂和驱动气体泄漏监测装置应处于正常监视状态,灭火剂和驱动气体的充装量应与瓶组上的标称值一致。
5.1.4 启动运行要求
5.1.4.1 启动方式
5.1.4.1.1 系统应具有自动启动、手动启动和机械应急启动功能。
5.1.4.1.2 手动启动和机械应急启动应有防止误动作的有效措施,并用文字或图形符号标明操作方法。
5.1.4.2 延时启动功能
系统的自动启动应具有延迟启动功能,延迟时间可在0s~30s范围内连续可调,分档可调时每档间隔不应大于10s。延迟时间设定误差应不大于设定时间的20%。
5.1.4.3 组合分配系统的动作程序
组合分配系统的动作程序应在选择阀开启后或同时打开容器阀。
5.1.4.4 启动运行
5.1.4.4.1 系统采用不同方式启动,其动作应准确、可靠、无故障。
5.1.4.4.2 系统的喷射时间不应大于60s,延迟启动时间应符合5.1.4.2的要求。
5.1.4.4.3 灭火剂喷射过程中和喷射后的显示、报警及输出端子动作情况应符合5.13要求。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基本参数和型号编制方法
- 5 要求
- 5.1 系统
- 5.2 灭火剂瓶组
- 5.3 驱动气体瓶组
- 5.4 容器
- 5.5 容器阀
- 5.6 喷嘴
- 5.7 选择阀
- 5.8 单向阀
- 5.9 集流管
- 5.10 连接管
- 5.11 安全泄放装置
- 5.12 驱动装置
- 5.13 控制盘
- 5.14 检漏装置
- 5.15 信号反馈装置
- 5.16 低泄高封阀
- 5.17 管路、管件
- 5.18 吊钩、支架
- 6 试验方法
- 6.1 试验要求
- 6.2 外观、基本参数、材料检查
- 6.3 液压强度试验
- 6.4 气密性试验
- 6.5 超压试验
- 6.6 工作可靠性试验
- 6.7 最大最小工作压力下动作试验
- 6.8 等效长度试验
- 6.9 盐雾腐蚀试验
- 6.10 二氧化硫腐蚀试验
- 6.11 应力腐蚀试验
- 6.12 振动试验
- 6.13 温度循环泄漏试验
- 6.14 瓶组倾倒冲击试验
- 6.15 安全泄放装置动作试验
- 6.16 手动操作试验
- 6.17 喷嘴流量特性试验
- 6.18 喷嘴耐热和耐压试验
- 6.19 喷嘴耐热和耐冷击试验
- 6.20 全淹没喷嘴喷射特性试验
- 6.21 架空型喷嘴喷射特性试验
- 6.22 槽边型喷嘴喷射特性试验(槽边型喷头的临界飞溅流量和保护面积的关系)
- 6.23 喷嘴耐冲击试验
- 6.24 喷嘴保护帽试验
- 6.26 低泄高封阀关闭压力试验
- 6.25 单向阀开启压力试验
- 6.27 热空气老化试验
- 6.28 耐电压性能试验
- 6.30 电源试验
- 6.29 绝缘电阻试验
- 6.31 连接管低温试验
- 6.32 控制、报警功能检查
- 6.33 高低温试验
- 6.34 压力显示器基本性能试验
- 6.35 压力显示器交变负荷试验
- 6.36 信号反馈装置触点接触电阻试验
- 6.37 称重装置过载试验
- 6.38 信号反馈装置工作可靠性试验
- 6.39 吊钩、支架承载能力试验
- 6.40 系统试验
- 7 检验规则
- 7.1 检验分类、检验项目和试验程序
- 7.2 抽样方法和样品数置
- 7.3 检验结果判定
- 8 使用说明书编写要求
- 附录A(规范性附录)系统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B(规范性附录)灭火剂瓶组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C(规范性附录)驱动气体瓶组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D(规范性附录)容器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E(规范性附录)容器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F(规范性附录)喷嘴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G(规范性附录)选择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H(规范性附录)单向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I(规范性附录)集流管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J(规范性附录)连接管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K(规范性附录)安全泄放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L(规范性附录)驱动裝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M(规范性附录)控制盘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N(规范性附录)称重裝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P(规范性附录)压力显示器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Q(规范性附录)液位测量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R(规范性附录)信号反馈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S(规范性附录)管路、管件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T(规范性附录)吊钩、支架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U(规范性附录)低泄高封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