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C.1 土壤中氡浓度测定
C.1.1 土壤中氡气的浓度宜采用少量抽气-静电收集-射线探测器法或采用埋置测量装置法进行测量。
C.1.2 测试仪器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确定度不应大于20%(k=2);
2 探测下限不应大于400Bq/m³。
C.1.3 应查阅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资料及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测量区域范围应与该建筑工程的地质勘察范围相同。
C.1.4 在工程地质勘察范围内布点时,应以间距10m作网格,各网格点应为测试点,当遇较大石块时,可偏离±2m,但布点数不应少于16个。测量布点应覆盖单体建筑基础工程范围。
C.1.5 少量抽气-静电收集-射线探测器法测量时,在每个测试点,应采用专用工具打孔,孔的深度宜为500mm~800mm。
C.1.6 少量抽气-静电收集-射线探测器法测量时,成孔后,应使用头部有气孔的特制的取样器,插入打好的孔中,取样器在靠近地表处应进行密闭,大气不应渗入孔中,然后进行抽气测量,抽气测量宜接续进行3次~5次,第一次抽气测量数据应舍弃,测量值应取后几次测量平均值。
C.1.7 采用埋置测量装置法进行测量时,应根据仪器性能和测量实际需要成孔。
C.1.8 取样测试时间宜在8:00~18:00之间,现场取样测试工作不应在雨天进行,当遇雨天时,应在雨后24h后进行。工作温度应为-10℃~40℃;相对湿度不应大于90%。
C.1.9 现场测试应有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测试点布设图、成孔点土壤类别、现场地表状况描述、测试前24h以内工程地点的气象状况等。
C.1.10 土壤氡浓度测试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取样测试过程描述、测试方法、土壤氡浓度测试结果等。
C.1.2 测试仪器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确定度不应大于20%(k=2);
2 探测下限不应大于400Bq/m³。
C.1.3 应查阅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资料及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测量区域范围应与该建筑工程的地质勘察范围相同。
C.1.4 在工程地质勘察范围内布点时,应以间距10m作网格,各网格点应为测试点,当遇较大石块时,可偏离±2m,但布点数不应少于16个。测量布点应覆盖单体建筑基础工程范围。
C.1.5 少量抽气-静电收集-射线探测器法测量时,在每个测试点,应采用专用工具打孔,孔的深度宜为500mm~800mm。
C.1.6 少量抽气-静电收集-射线探测器法测量时,成孔后,应使用头部有气孔的特制的取样器,插入打好的孔中,取样器在靠近地表处应进行密闭,大气不应渗入孔中,然后进行抽气测量,抽气测量宜接续进行3次~5次,第一次抽气测量数据应舍弃,测量值应取后几次测量平均值。
C.1.7 采用埋置测量装置法进行测量时,应根据仪器性能和测量实际需要成孔。
C.1.8 取样测试时间宜在8:00~18:00之间,现场取样测试工作不应在雨天进行,当遇雨天时,应在雨后24h后进行。工作温度应为-10℃~40℃;相对湿度不应大于90%。
C.1.9 现场测试应有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测试点布设图、成孔点土壤类别、现场地表状况描述、测试前24h以内工程地点的气象状况等。
C.1.10 土壤氡浓度测试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取样测试过程描述、测试方法、土壤氡浓度测试结果等。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附录C 土壤中氡浓度及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
- 下一节:C.2 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材料
- 3.1 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
- 3.2 人造木板及其制品
- 3.3 涂料
- 3.4 胶粘剂
- 3.5 水性处理器
- 3.6 其他材料
- 4 工程勘察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工程地点土壤中氡浓度调查及防氡
- 4.3 材料选择
- 5 工程施工
- 5.1 一般规定
- 5.2 材料进场检验
- 5.3 施工要求
- 6 验收
- 附录A 材料表面氡析出率测定
- A.1 仪器直接测定建筑材料表面氡析出率
- A.2 活性炭盒法测定建筑材料表面氡析出率
- 附录B 环境测试舱法测定装饰装修材料游离甲醛、VOC释放量
- 附录C 土壤中氡浓度及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
- C.1 土壤中氡浓度测定
- C.2 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
- C.3 城市区域性土壤水平调查方法
- 附录D 室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测定
- 附录E 室内空气中TVOC的测定
- 本标注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