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9 出水口
5.9.1 排水管渠出水口位置、形式和出口流速应根据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水体流量、水位变化幅度、水流方向、波浪状况、稀释自净能力、地形变迁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5.9.2 出水口应采取防冲刷、消能、加固等措施,并设置警示标识。
5.9.3 受冻胀影响地区的出水口应考虑采用耐冻胀材料砌筑,出水口的基础应设在冰冻线以下。
5.9.2 出水口应采取防冲刷、消能、加固等措施,并设置警示标识。
5.9.3 受冻胀影响地区的出水口应考虑采用耐冻胀材料砌筑,出水口的基础应设在冰冻线以下。
条文说明
5.9.1 雨水排水管渠出水口的设计要求:
(1)对航运、给水等水体原有的各种用途无不良影响。
(2)能使排水迅速和水体混合,不妨碍景观和影响环境。
(3)岸滩稳定,河床变化不大,结构安全,施工方便。
出水口的设计包括位置、形式和出口流速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况不同,差异很大,很难做出具体规定。本条仅根据上述要求,提出应综合考虑的各种因素。由于牵涉面比较广,出水口的设计应取得规划、卫生、环保、航运等有关部门同意,如原有水体系鱼类通道,或重要水产资源基地,还应取得相关部门同意。
5.9.2 据北京、上海等地经验,一般仅设翼墙的出口,在较大流量和无断流的河道上,易受水流冲刷,致底部掏空,甚至底板折断损坏,并危及岸坡,为此本条规定应采取防冲刷、加固措施。一般在出水口底部打桩,或加深齿墙。当出水口跌水水头较大时,尚应考虑消能。
5.9.3 在受冻胀影响的地区,凡采用砖砌的出水口,一般3年~5年即损坏。北京市采用浆砌块石,未因冻胀而损坏,故设计时应采取块石等耐冻胀材料砌筑。
据在东北地区的调查,凡基础在冰冻线上的,大多冻胀损坏;在冰冻线下的,普遍完好,如长春市伊通河出水口等。
(1)对航运、给水等水体原有的各种用途无不良影响。
(2)能使排水迅速和水体混合,不妨碍景观和影响环境。
(3)岸滩稳定,河床变化不大,结构安全,施工方便。
出水口的设计包括位置、形式和出口流速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况不同,差异很大,很难做出具体规定。本条仅根据上述要求,提出应综合考虑的各种因素。由于牵涉面比较广,出水口的设计应取得规划、卫生、环保、航运等有关部门同意,如原有水体系鱼类通道,或重要水产资源基地,还应取得相关部门同意。
5.9.2 据北京、上海等地经验,一般仅设翼墙的出口,在较大流量和无断流的河道上,易受水流冲刷,致底部掏空,甚至底板折断损坏,并危及岸坡,为此本条规定应采取防冲刷、加固措施。一般在出水口底部打桩,或加深齿墙。当出水口跌水水头较大时,尚应考虑消能。
5.9.3 在受冻胀影响的地区,凡采用砖砌的出水口,一般3年~5年即损坏。北京市采用浆砌块石,未因冻胀而损坏,故设计时应采取块石等耐冻胀材料砌筑。
据在东北地区的调查,凡基础在冰冻线上的,大多冻胀损坏;在冰冻线下的,普遍完好,如长春市伊通河出水口等。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5.8 截流设施
- 下一节:5.10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排水工程
- 3.1 一般规定
- 3.2 雨水系统
- 3.3 污水系统
- 4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 4.1 设计流量
- 4.2 设计水质
- 5 排水管渠和附属构筑物
- 5.1 一般规定
- 5.2 水力计算
- 5.3 管道
- 5.4 检查井
- 5.5 跌水井
- 5.6 水封井
- 5.7 雨水口
- 5.8 截流设施
- 5.9 出水口
- 5.10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
- 5.11 倒虹管
- 5.12 渗透管渠
- 5.13 渠道
- 5.14 雨水调蓄设施
- 5.15 管道综合
- 6 泵站
- 6.1 一般规定
- 6.2 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
- 6.3 集水池
- 6.4 泵房设计
- 6.5 出水设施
- 7 污水和再生水处理
- 7.1 一般规定
- 7.2 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 7.3 格栅
- 7.4 沉砂池
- 7.5 沉淀池
- 7.6 活性污泥法
- 7.7 回流污泥和剩余污泥
- 7.8 生物膜法
- 7.9 供氧设施
- 7.10 化学除磷
- 7.11 深度和再生处理
- 7.12 自然处理
- 7.13 消毒
- 8 污泥处理和处置
- 8.1 一般规定
- 8.2 污泥浓缩
- 8.3 污泥消化
- 8.4 污泥好氧发酵
- 8.5 污泥机械脱水
- 8.6 污泥石灰稳定
- 8.7 污泥干化
- 8.8 污泥焚烧
- 8.9 污泥处置和综合利用
- 8.10 污泥输送和贮存
- 8.11 除臭
- 9 检测和控制
- 9.1 一般规定
- 9.2 检测
- 9.3 自动化
- 9.4 信息化
- 9.5 智能化
- 9.6 智慧排水系统
- 附录A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计算方法
- 附录B 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方法
- 附录C 排水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最小净距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