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附录A 供暖地区机械通风地面防冻加热负荷和机械通风送风量计算
A.0.1 供暖地区地面防冻的加热计算应采用稳定传热计算公式。部分土壤热物理系数宜按表A.0.1的规定确定。
A.0.2 供暖地区机械通风地面防冻加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Qf——地面加热负荷(W);
Qf——地面加热负荷(W);
a——计算修正值,当室外年平均气温小于10℃时,宜取1;当室外年平均气温不低于10℃时,宜取1.15;
Qr——地面加热层传入冷间的热量(W);
Qtu——土壤传给地面加热层的热量(W);
Qr——地面加热层传入冷间的热量(W);
Qtu——土壤传给地面加热层的热量(W);
T——通风加热装置每日运行的时间,一般不宜小于4h。
A.0.3 机械通风地面加热层传入冷间的热量Qr应按下式计算:
Qr=Fd(tr-tn)Kd (A.0.3)
式中:
Qr——地面加热层传入冷间的热量(W);
Fd——冷间地面面积(㎡);
tr——地面加热层的温度(℃);
tn——冷间内的空气温度(℃);
Kd—冷间地面的传热系数[W/(㎡·℃)]
Qr——地面加热层传入冷间的热量(W);
Fd——冷间地面面积(㎡);
tr——地面加热层的温度(℃);
tn——冷间内的空气温度(℃);
Kd—冷间地面的传热系数[W/(㎡·℃)]
A.0.4 土壤传给地面加热层的热量Qtu应按下式计算:
Qtu=Fd(ttu-tr)Ktu (A.0.4)
式中:
Qtu——土壤传给地面加热层的热量(W);
Fd—冷间地面面积(m):
Qtu——土壤传给地面加热层的热量(W);
Fd—冷间地面面积(m):
ttu——土壤温度(℃);
tr——地面加热层的温度(℃),宜取1℃~2℃。
tr——地面加热层的温度(℃),宜取1℃~2℃。
Ktu——土壤传热系数[W/(㎡·℃)]。
A.0.5 土壤温度取地面下3.2m深处历年最低两个月的土壤平均温度,应按表A.0.5的规定确定。当缺少该项资料时,可按当地年平均气温减2℃计算。
A.0.6 土壤传热系数Km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Ktu——土壤传热系数[W/(㎡·℃)];
Ktu——土壤传热系数[W/(㎡·℃)];
δtu——土壤计算厚度,一般采用3.2m;
λtu——土壤的导热系数[W/(m·℃)];
λtu——土壤的导热系数[W/(m·℃)];
δi-n——加热层至土壤表面各层材料的厚度(m);
λi-n——加热层至土壤表面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m·℃)]。
A.0.7 机械通风送风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Vs——送风量(m³/h);
Vs——送风量(m³/h);
Qf——地面加热负荷(w);
Ck——空气比热容k]/(kg·℃)];
ρk——空气密度(kg/m³);
Ck——空气比热容k]/(kg·℃)];
ρk——空气密度(kg/m³);
ts——送风温度(℃),一般宜取10℃。
tp——排风温度(℃),一般宜取5℃。
tp——排风温度(℃),一般宜取5℃。
条文说明
A.0.1 本表摘自《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出版)。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建筑
- 4.1 库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
- 4.2 库房的布置
- 4.3 库房的保温隔热
- 4.4 库房的防潮隔汽
- 4.5 库房的构造要求
- 4.6 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
- 5 结构
- 5.1 一般规定
- 5.2 荷载
- 5.3 材料
- 5.4 防护及涂装
- 6 制冷
- 6.1 一般规定
- 6.2 负荷计算
- 6.3 制冷系统与设备选择
- 6.4 制冷设备布置
- 6.5 制冷管道
- 6.6 制冷管道和设备的保冷、保温和防腐
- 6.7 制冷系统安全与监控
- 6.8 制冷系统自动检测与控制
- 7 电气
- 7.1 供配电
- 7.2 制冷机房
- 7.3 库房
- 7.4 制冷剂泄漏探测报警系统
- 8 给水排水
- 8.1 一般规定
- 8.2 给水
- 8.3 排水
- 8.4 消防给水与安全防护
- 9 供暖、通风、空调和地面防冻
- 9.1 一般规定
- 9.2 供暖与空调
- 9.3 通风
- 9.4 地面防冻
- 9.5 防烟与排烟
- 附录A 供暖地区机械通风地面防冻加热负荷和机械通风送风量计算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