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A.1 单层钢结构
A.1.1 单层钢结构可采用框架、支撑结构。厂房主要由横向、纵向抗侧力体系组成,其中横向抗侧力体系可采用框架结构,纵向抗侧力体系宜采用中心支撑体系,也可采用框架结构。
A.1.2 每个结构单元均应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体系。
A.1.3 柱间支撑的间距应根据建筑的纵向柱距、受力情况和安装条件确定。当房屋高度相对于柱间距较大时,柱间支撑宜分层设置。
A.1.4 屋面板、檩条和屋盖承重结构之间应有可靠连接,一般应设置完整的屋面支撑系统。
A.1.2 每个结构单元均应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体系。
A.1.3 柱间支撑的间距应根据建筑的纵向柱距、受力情况和安装条件确定。当房屋高度相对于柱间距较大时,柱间支撑宜分层设置。
A.1.4 屋面板、檩条和屋盖承重结构之间应有可靠连接,一般应设置完整的屋面支撑系统。
条文说明
A.1.1 对于厂房结构,排架和门式刚架是常用的横向抗侧力体系,对应的纵向抗侧力体系一般采用柱间支撑结构,当条件受限时纵向抗侧力体系也可采用框架结构。当采用框架作为横向抗侧力体系时,纵向抗侧力体系通常采用框架结构(包括有支撑和无支撑情况)。因此为简便起见,将单层钢结构归纳为由横向抗侧力体系和纵向抗侧力体系组成的结构体系。
轻型钢结构建筑和普通钢结构建筑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轻型钢结构建筑指采用薄壁构件、轻型屋盖和轻型围护结构的钢结构建筑。薄壁构件包括:冷弯薄壁型钢、热轧轻型型钢(工字钢、槽钢、H钢、L钢、T钢等)、焊接和高频焊接轻型型钢、圆管、方管、矩形管、由薄钢板焊成的构件等;轻型屋盖指压型钢板、瓦楞铁等有檩屋盖;轻型围护结构包括:彩色镀锌压型钢板、夹芯压型复合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外墙板等。一般轻型钢结构的截面板件宽厚比等级为S5级,因此构件延性较差,但由于质量较小的原因,很多结构都能满足大震弹性的要求,所以本标准专门把轻型钢结构的归类从普通钢结构中分离,使设计人员概念清晰,既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抗震构造,达到节约造价的目的;又能避免一些错误的应用,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
除了轻型钢结构以外的钢结构建筑,统称为普通钢结构建筑。
混合形式是指排架、框架和门式刚架的组合形式,常见的混合形式见图51所示。
图51 混合形式
轻型钢结构建筑和普通钢结构建筑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轻型钢结构建筑指采用薄壁构件、轻型屋盖和轻型围护结构的钢结构建筑。薄壁构件包括:冷弯薄壁型钢、热轧轻型型钢(工字钢、槽钢、H钢、L钢、T钢等)、焊接和高频焊接轻型型钢、圆管、方管、矩形管、由薄钢板焊成的构件等;轻型屋盖指压型钢板、瓦楞铁等有檩屋盖;轻型围护结构包括:彩色镀锌压型钢板、夹芯压型复合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外墙板等。一般轻型钢结构的截面板件宽厚比等级为S5级,因此构件延性较差,但由于质量较小的原因,很多结构都能满足大震弹性的要求,所以本标准专门把轻型钢结构的归类从普通钢结构中分离,使设计人员概念清晰,既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抗震构造,达到节约造价的目的;又能避免一些错误的应用,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
除了轻型钢结构以外的钢结构建筑,统称为普通钢结构建筑。
混合形式是指排架、框架和门式刚架的组合形式,常见的混合形式见图51所示。
图51 混合形式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附录A 常用建筑结构体
- 下一节:A.2 多高层钢结构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设计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结构体系
- 3.3 作用
- 3.4 结构或构件变形及舒适度的规定
- 3.5 截面板件宽厚比等级
- 4 材料
- 4.1 钢材牌号及标准
- 4.2 连接材料型号及标准
- 4.3 材料选用
- 4.4 设计指标和设计参数
- 5 结构分析与稳定性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初始缺陷
- 5.3 一阶弹性分析与设计
- 5.4 二阶P-△弹性分析与设计
- 5.5 直接分析设计法
- 6 受弯构件
- 6.1 受弯构件的强度
- 6.2 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
- 6.3 局部稳定
- 6.4 焊接截面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
- 6.5 腹板开孔要求
- 6.6 梁的构造要求
- 7 轴心受力构件
- 7.1 截面强度计算
- 7.2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计算
- 7.3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和屈曲后强度
- 7.4 轴心受力构件的计算长度和容许长细比
- 7.5 轴心受压构件的支撑
- 7.6 单边连接的单角钢
- 8 拉弯、压弯构件
- 8.1 截面强度计算
- 8.2 构件的稳定性计算
- 8.3 框架柱的计算长度
- 8.4 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和屈曲后强度
- 8.5 承受次弯矩的桁架杆件
- 9 加劲钢板剪力墙
- 9.1 一般规定
- 9.2 加劲钢板剪力墙的计算
- 9.3 构造要求
- 10 塑性及弯矩调幅设计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弯矩调幅设计要点
- 10.3 构件的计算
- 10.4 容许长细比和构造要求
- 11 连 接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焊缝连接计算
- 11.3 焊缝连接构造要求
- 11.4 紧固件连接计算
- 11.5 紧固件连接构造要求
- 11.6 销轴连接
- 11.7 钢管法兰连接构造
- 12 节点
- 12.1 一般规定
- 12.2 链接板节点
- 12.3 梁柱连接节点
- 12.4 铸钢节点
- 12.5 预应力索节点
- 12.6 支座
- 12.7 柱脚
- 13 钢管链接节点
- 13.1 一般规定
- 13.2 构造要求
- 13.3 圆钢管直接焊接节点和局部加劲节点的计算
- 13.4 矩形钢管直接焊接节点和局部加劲节点的计算
- 14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 14.1 一般规定
- 14.2 组合梁设计
- 14.3 抗剪连接件的计算
- 14.4 挠度计算
- 14.5 负弯矩区裂缝宽度计算
- 14.6 纵向抗剪计算
- 14.7 构造要求
- 15 钢管混凝土柱及节点
- 15.1 一般规定
- 15.2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 15.3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
- 15.4 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
- 16 疲劳计算及防脆断设计
- 16.1 一般规定
- 16.2 疲劳计算
- 16.3 构造要求
- 16.4 防脆断设计
- 17 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 17.1 一般规定
- 17.2 计算要点
- 17.3 基本抗震措施
- 18 钢结构防护
- 18.1 抗火设计
- 18.2 防腐蚀设计
- 18.3 隔热
- 附录A 常用建筑结构体
- A.1 单层钢结构
- A.2 多高层钢结构
- A.3 大跨度钢结构
- 附录B 结构或构件的变形容许值
- B.1 受弯构件的挠度容许值
- B.2 结构的位移容许值
- 附录C 梁的整体稳定系数
- 附录D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 附录E 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 附录F 加劲钢板剪力墙的弹性屈曲临界应力
- F.1 仅设置竖向加劲的钢板剪力墙
- F.2 设置水平加劲的钢板剪力墙
- F.3 同时设置水平和竖向加劲肋的钢板剪力墙
- 附录G 桁架节点板在斜腹杆压力作用下的稳定计算
- 附录H 无加劲钢管直接焊接节点刚度判别
- 附录J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疲劳验算
- 附录K 疲劳计算的构件和连接分类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