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16 管理信息系统
8.16.1 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系统配置与编程功能。系统对生产过程的监视和管理应通过作业计划处理、生产数据收集等综合处理,并应保证生产管理者合理调度。
8.16.2 水泥工厂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应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并应采用光缆和铜芯对绞电缆混合组网,建筑物内应采用铜芯对绞电缆组网,各建筑物之间宜采用光缆;
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的有关规定。
8.16.3 管理信息系统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理信息系统宜设置专用服务器,不得使用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服务器;服务器宜设置专门房间;
2 管理信息系统与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之间应采用硬件网关通信或通过计算机软件方式通信,并应保证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采用软硬件防火墙关闭不必要的通信端口;管理信息系统应显示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时数据;
3 管理信息系统与质量控制系统之间应实现通信,并应取得荧光分析仪或其他分析系统的各种化验分析结果;
4 管理信息系统与各地中衡、轨道衡等计量管理系统之间应实现通信,并应取得称重和其他相关数据;
5 管理信息系统与变电站管理系统之间应实现通信,并应取得相关的电量数据;
6 管理信息系统需与烟尘检测系统、水泥发运系统、生产巡检系统等生产管理系统之间应实现通信,并应取得所需要的数据;
7 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开放扩展的功能,并应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相结合。
8.16.4 管理信息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可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也可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还可采用混合结构;
2 系统应在办公自动化平台上展开,并应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结合;
3 数据采集处理及通过软件或硬件的数据通信,应将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据库转换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4 系统应具有显示数据流程图的功能,并应以模拟流程图的方式显示生产现场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同时数据显示应分为数字方式和图形方式;
5 系统应具有形成趋势曲线的功能,并应对重要的生产数据进行长时间记录,同时应以曲线的方式显示;
6 系统应具有质量信息管理功能,并应以质量台账为基础对化验数据进行全面管理,还应具备自动台账生成、考核分析等功能;
7 系统应具有生产报表自动生成与分析功能;应能根据采集到的生产过程数据,完成按车间、分厂对生产过程参数的分类查询和主机设备运转统计、产品的产量统计、出入库(销售统计)、原燃材料的库存与消耗统计、电量及燃料消耗统计、历史分析和成本分析等功能;
8 系统宜具有设备管理功能,应能记录从设备采购到安装调试、日常操作、维护、润滑、维修、大修、故障、报废等信息。
8.16.2 水泥工厂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应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并应采用光缆和铜芯对绞电缆混合组网,建筑物内应采用铜芯对绞电缆组网,各建筑物之间宜采用光缆;
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的有关规定。
8.16.3 管理信息系统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理信息系统宜设置专用服务器,不得使用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服务器;服务器宜设置专门房间;
2 管理信息系统与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之间应采用硬件网关通信或通过计算机软件方式通信,并应保证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采用软硬件防火墙关闭不必要的通信端口;管理信息系统应显示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时数据;
3 管理信息系统与质量控制系统之间应实现通信,并应取得荧光分析仪或其他分析系统的各种化验分析结果;
4 管理信息系统与各地中衡、轨道衡等计量管理系统之间应实现通信,并应取得称重和其他相关数据;
5 管理信息系统与变电站管理系统之间应实现通信,并应取得相关的电量数据;
6 管理信息系统需与烟尘检测系统、水泥发运系统、生产巡检系统等生产管理系统之间应实现通信,并应取得所需要的数据;
7 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开放扩展的功能,并应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相结合。
8.16.4 管理信息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可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也可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还可采用混合结构;
2 系统应在办公自动化平台上展开,并应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结合;
3 数据采集处理及通过软件或硬件的数据通信,应将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据库转换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4 系统应具有显示数据流程图的功能,并应以模拟流程图的方式显示生产现场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同时数据显示应分为数字方式和图形方式;
5 系统应具有形成趋势曲线的功能,并应对重要的生产数据进行长时间记录,同时应以曲线的方式显示;
6 系统应具有质量信息管理功能,并应以质量台账为基础对化验数据进行全面管理,还应具备自动台账生成、考核分析等功能;
7 系统应具有生产报表自动生成与分析功能;应能根据采集到的生产过程数据,完成按车间、分厂对生产过程参数的分类查询和主机设备运转统计、产品的产量统计、出入库(销售统计)、原燃材料的库存与消耗统计、电量及燃料消耗统计、历史分析和成本分析等功能;
8 系统宜具有设备管理功能,应能记录从设备采购到安装调试、日常操作、维护、润滑、维修、大修、故障、报废等信息。
条文说明
8.16.1 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工厂设备(生产线)尽可能长的运转时间,保证合理的维修、维护备件,提供分析数据和预测,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分硬件配置、网络施工布线和软件开发编程几个部分。
8.16.2 网络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的规定。在中央控制室、办公楼、化验室内部可采用交换机放射布线,各建筑物间由于距离较远采用光缆布线,与厂外各分支机构或集团总部可采用VPN方式租用电信网络。
8.16.3 硬件配置建议采用带有域管理功能的服务器方式。专用服务器用于用户管理、内部邮件管理与网络数据库以及病毒防护,为保证其他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网络自身的安全性,需要安装网络防火墙或(和)查杀病毒工具软件。
8.16.4 软件功能的编制以满足用户要求为主,但对于所列基本功能应予满足。
1 软件结构:C/S结构是客户机/服务器结构,B/S结构是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3 数据采集一般采用TCP/IP或OPC Server与DCS系统通讯,同时保证DCS系统安全。
4 数据流程图可显示与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类似的实时流程图画面。用户应能观察到生产线上温度、压力、调节阀、库位、喂料量、产量等模拟量的实时变化,并应能观察到重要主机设备如窑、磨等的运转情况及大气污染排放情况。根据系统报警设定,还应能观察到开关量及模拟量的报警信息等。
5 趋势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应满足用户不同年份的对比分析要求,以便用于生产优化。做到既可观察曲线的实时变化趋势,又可调出曲线的历史数据,分析历史变化趋势。在分析曲线时还可将相关的曲线放在同一个显示窗口,便于用户分析其数据变化的相关性,对生产状况及故障的分析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6 质量信息管理包括原材料、生料、熟料、水泥及燃料的质量信息,并对这些质量数据提供保存、维护、查询、统计及回归分析。
7 系统可自动生成企业生产管理需要的工艺参数报表及生产报表。报表应包含出入库/销售统计,原燃材料的库存与消耗统计,电量及燃料消耗统计。生成参数报表时不需要人工干预,自动按月、日、班,生产过程工艺参数报表。生产报表中的数据应能自动获取,也可通过人工干预修正。
8 水泥生产设备在企业中占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如何统筹安排设备采购、降低设备维护费用、提高设备运转率、分厂或车间之间灵活调用闲置设备等都是设备管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故本系统需要管理生产线上的所有生产设备。
8.16.2 网络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的规定。在中央控制室、办公楼、化验室内部可采用交换机放射布线,各建筑物间由于距离较远采用光缆布线,与厂外各分支机构或集团总部可采用VPN方式租用电信网络。
8.16.3 硬件配置建议采用带有域管理功能的服务器方式。专用服务器用于用户管理、内部邮件管理与网络数据库以及病毒防护,为保证其他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网络自身的安全性,需要安装网络防火墙或(和)查杀病毒工具软件。
8.16.4 软件功能的编制以满足用户要求为主,但对于所列基本功能应予满足。
1 软件结构:C/S结构是客户机/服务器结构,B/S结构是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3 数据采集一般采用TCP/IP或OPC Server与DCS系统通讯,同时保证DCS系统安全。
4 数据流程图可显示与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类似的实时流程图画面。用户应能观察到生产线上温度、压力、调节阀、库位、喂料量、产量等模拟量的实时变化,并应能观察到重要主机设备如窑、磨等的运转情况及大气污染排放情况。根据系统报警设定,还应能观察到开关量及模拟量的报警信息等。
5 趋势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应满足用户不同年份的对比分析要求,以便用于生产优化。做到既可观察曲线的实时变化趋势,又可调出曲线的历史数据,分析历史变化趋势。在分析曲线时还可将相关的曲线放在同一个显示窗口,便于用户分析其数据变化的相关性,对生产状况及故障的分析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6 质量信息管理包括原材料、生料、熟料、水泥及燃料的质量信息,并对这些质量数据提供保存、维护、查询、统计及回归分析。
7 系统可自动生成企业生产管理需要的工艺参数报表及生产报表。报表应包含出入库/销售统计,原燃材料的库存与消耗统计,电量及燃料消耗统计。生成参数报表时不需要人工干预,自动按月、日、班,生产过程工艺参数报表。生产报表中的数据应能自动获取,也可通过人工干预修正。
8 水泥生产设备在企业中占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如何统筹安排设备采购、降低设备维护费用、提高设备运转率、分厂或车间之间灵活调用闲置设备等都是设备管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故本系统需要管理生产线上的所有生产设备。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8.15 建筑智能化及消防报警系统
- 下一节:9 建筑结构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厂址选择及总体规划
- 4.1 厂址选择
- 4.2 厂址选择
- 4.3 土地利用规划
- 5 原料与燃料
- 5.1 原料与燃料
- 5.2 原料
- 5.3 煅烧用燃料
- 5.4 调凝剂
- 5.5 混合材料
- 5.6 配料设计
- 5.7 原料、燃料工艺性能试验
- 5.8 原料、燃料综合利用
- 5.9 废弃物的利用
- 6 生产工艺
- 6.1 一般规定
- 6.2 物料破碎
- 6.3 原料、燃料预均及储存
- 6.4 协同处置废弃物
- 6.5 原料粉磨
- 6.6 生料均化、储存及入窑
- 6.7 煤粉制备
- 6.8 熟料烧成
- 6.9 熟料、混合材料、石膏储存及输送
- 6.10 水泥粉磨
- 6.11 水泥储存
- 6.12 水泥包装、成品堆存及水泥散装
- 6.13 物料烘干
- 6.14 脱硝系统
- 6.15 压缩空气站
- 6.16 压缩空气管道
- 6.17 化验室
- 6.18 耐火材料
- 6.19 工艺计量与测量
- 7 总图运输
- 7.1 总平面设计
- 7.2 交通运输
- 7.3 竖向设计
- 7.4 土(石)方工程
- 7.5 雨水排除
- 7.6 防洪工程
- 7.7 管线综合布置
- 7.8 绿化设计
- 8 电气及自动化
- 8.1 一般规定
- 8.2 供配电系统
- 8.3 35kV~110kV总降压站
- 8.4 6kV~10kV配电站及车间变电所
- 8.5 厂区配电线路
- 8.6 车间配电及拖动控制
- 8.7 照明
- 8.8 防雷保护
- 8.9 电气系统接地
- 8.10 生产过程自动化
- 8.11 控制室
- 8.12 仪表
- 8.13 电缆及抗干扰
- 8.14 自动化系统接地
- 8.15 建筑智能化及消防报警系统
- 8.16 管理信息系统
- 9 建筑结构
- 9.1 一般规定
- 9.2 生产车间与辅助车间
- 9.3 辅助用室、生产管理及生活建筑
- 9.4 建筑构造设计
- 9.5 主要结构选型
- 9.6 结构布置
- 9.7 设计荷载
- 9.8 结构计算
- 10 给水与排水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给水
- 10.3 排水
- 10.4 车间给水与排水
- 10.5 消防及消防用水
- 10.6 节水设计
- 11 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供热
- 11.3 通风
- 11.4 空气调节
- 12 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及仪表修理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机修车间装备
- 12.3 机修车间布置
- 12.4 机修车间厂房
- 12.5 电气设备及仪表修理
- 12.6 自动化仪表维修
- 13 余热利用
- 14 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
- 14.1 一般规定
- 14.2 厂区道路安全
- 14.3 生产和设备安全
- 14.4 建筑安全
- 14.5 电气设备安全
- 14.6 职业病防护
- 14.7 安全警示标志
- 附录A 水泥工厂建(构)筑物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耐火等级及防火间距
- 附录B 水泥工厂厂内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 附录C 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D 地下管线、架空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E 地下管线之间或与铁路、道路交叉的最小垂直净距
- 附录F 结构设计中物料的物理特性参数
- 附录G 水泥工厂建筑物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湿度
- 附录H 水泥工厂建筑物通风换气次数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