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10 水泥粉磨
6.10.1 水泥粉磨配料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喂入粉磨系统的物料粒度应根据粉磨设备的型式和规格确定;
2 配料仓的容量应满足水泥磨生产的需要;采用储存库配料时,库容量应按储存期要求确定;
3 喂料设备宜选用定量给料机,计量精度等级宜为0.5;喂料量调节范围应为1:10;
4 选用辊式磨、辊压机作为粉磨设备时,应设置除铁器、金属探测报警装置和旁路系统,具有破坏性的金属件不得进入挤压、碾压设备。
6.10.2 水泥粉磨系统的选择应根据能耗指标、物料性能、水泥品种、产品性能、投资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应选用带辊压机的粉磨系统或辊式磨粉磨系统。
6.10.3 水泥粉磨系统中,主要设备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磨机台数应根据生产规模、品种、粉磨系统特点确定,磨机的规格应根据生产能力、日工作小时、物料的易磨性等因素确定,并应选用节能的粉磨工艺系统和设备;
2 水泥输送应根据输送距离、高度、总图布置、能耗、投资等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输送设备。
6.10.4 水泥粉磨系统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球磨机中心的高度宜取磨机直径的80%~100%;
2 中心传动的球磨机的传动部分和磨机厂房间应设置隔墙;
3 磨机研磨体的装载宜设置电动提升装置;
4 选粉机、提升机、大型风机等设备上方应设置起重装置,并应留出起吊空间;
5 磨机润滑系统的稀油站布置应保证回油顺畅;
6 磨机两端轴承基础内侧应设置顶磨基础;
7 细粉、黏湿物料不宜喂入辊压机,应直接喂入磨机或选粉机;
8 辊压机喂料仓应保证料压,且仓内物料不应产生离析;
9 磨机出料口应设置锁风装置;
10 水泥磨系统宜设置循环风管。
6.10.5 水泥球磨宜采用独立的磨机通风系统,宜根据系统流程、产品品种设磨内喷水装置。
6.10.6 水泥粉磨系统和配料仓顶及仓底输送设备转运点均应设置收尘装置。
1 喂入粉磨系统的物料粒度应根据粉磨设备的型式和规格确定;
2 配料仓的容量应满足水泥磨生产的需要;采用储存库配料时,库容量应按储存期要求确定;
3 喂料设备宜选用定量给料机,计量精度等级宜为0.5;喂料量调节范围应为1:10;
4 选用辊式磨、辊压机作为粉磨设备时,应设置除铁器、金属探测报警装置和旁路系统,具有破坏性的金属件不得进入挤压、碾压设备。
6.10.2 水泥粉磨系统的选择应根据能耗指标、物料性能、水泥品种、产品性能、投资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应选用带辊压机的粉磨系统或辊式磨粉磨系统。
6.10.3 水泥粉磨系统中,主要设备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磨机台数应根据生产规模、品种、粉磨系统特点确定,磨机的规格应根据生产能力、日工作小时、物料的易磨性等因素确定,并应选用节能的粉磨工艺系统和设备;
2 水泥输送应根据输送距离、高度、总图布置、能耗、投资等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输送设备。
6.10.4 水泥粉磨系统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球磨机中心的高度宜取磨机直径的80%~100%;
2 中心传动的球磨机的传动部分和磨机厂房间应设置隔墙;
3 磨机研磨体的装载宜设置电动提升装置;
4 选粉机、提升机、大型风机等设备上方应设置起重装置,并应留出起吊空间;
5 磨机润滑系统的稀油站布置应保证回油顺畅;
6 磨机两端轴承基础内侧应设置顶磨基础;
7 细粉、黏湿物料不宜喂入辊压机,应直接喂入磨机或选粉机;
8 辊压机喂料仓应保证料压,且仓内物料不应产生离析;
9 磨机出料口应设置锁风装置;
10 水泥磨系统宜设置循环风管。
6.10.5 水泥球磨宜采用独立的磨机通风系统,宜根据系统流程、产品品种设磨内喷水装置。
6.10.6 水泥粉磨系统和配料仓顶及仓底输送设备转运点均应设置收尘装置。
条文说明
6.10.1 本条对水泥粉磨配料站的设计作了规定。
1 降低喂入粉磨系统的物料粒度,可以提高产量、降低粉磨电耗。当采用辊式磨或辊压机时,其适宜的喂料粒度和规格有关,所以应根据设备的规格和性能确定喂料粒度。
2 水泥粉磨配料仓的容量主要是为了满足粉磨系统的连续运转。
3 定量给料机为最适宜的喂料设备,能根据磨机负荷大小自动调节喂料量,准确记录粉磨系统的实际产量。
4 由于熟料和石膏等物料在破碎运输过程中易混入金属物件,当进入辊式磨或辊压机后,会对设备造成损坏,因此在上述设备前应设置除铁及金属探测报警装置。
6.10.2 水泥粉磨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球磨、料床预粉磨和料床终粉磨系统。球磨系统电耗最高,特别是开流球磨,应限制采用。料床终粉磨是水泥粉磨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以辊式磨、辊压机为主要粉磨设备的系统,其能耗最低;料床预粉磨系统具有节电效果明显、产品性能稳定和配套产量高的优点,是目前水泥粉磨系统的首选方案。
辊压机与球磨机可以组成多种粉磨系统,主要分为循环预粉磨和联合粉磨两类。循环预粉磨系统的特点是只将出辊压机的受到充分挤压的中间料饼喂入球磨机,边料循环挤压;而联合粉磨系统需增设分选设备将出辊压机物料中的细粉分选出来,将这种细粉喂入后续球磨机进行最终粉磨,粗料循环挤压。由于联合粉磨系统中辊压机吸收功率大,节能效果更佳,球磨机的研磨效率也得到提高,因此当采用辊压机系统时,应优先采用带辊压机的联合粉磨系统。辊磨终粉磨系统工艺简单,节电效果明显,噪声低,水泥成品特性与球磨系统相当,应大力推广。
6.10.3 本条规定了水泥粉磨系统中主要设备的选型要求。
1 水泥磨的选型与工厂生产规模、生产水泥的品种、物料的易磨性、粉磨系统的流程,以及日工作小时数、是否需要考虑“错峰生产”等这些因素有关,因此应根据这些具体条件来确定磨机规格和台数。
2 一般水泥近距离输送应选用机械输送,以节约能耗;远距离输送时,应根据具体条件综合比较后确定输送方式。
6.10.4 本条对水泥粉磨系统的布置作了规定。
1 为便于磨机检修和倒出研磨体的需要,根据生产实践的经验,确定磨机中心高宜取磨机直径的80%~100%。
2 磨机的传动部分宜和磨机房以隔墙隔开,以便在磨机检修时,保持减速机和电动机的清洁。
3 设置电动葫芦和钢球提取器是为了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方便磨机研磨体的补充与更换。
5 为了使磨机润滑系统的回油流畅,因此回油管的斜度应满足要求。
6 为便于磨机轴承检修,磨机两端轴承基础内侧应设顶磨基础。
7 为了保证辊压机的正常运行和提高工作效率,细粉状物料(如粉煤灰、矿粉等)和水分大的黏湿物料不宜进入辊压机,应直接送入磨机或选粉机。黏湿物料不应直接喂入磨机,而应喂入具有烘干作用的V型选粉机内。
8 辊压机的工作原理要求喂入物料形成密实料柱,要求一定的喂料压力,并保证喂料的连续性和均匀性,因此辊压机的喂料小仓的设计应根据辊压机的规格大小及喂料压力要求进行,且小仓的出口位置及仓角设计应保证入辊压机的物料不致产生离析现象。
9 磨机出料口设锁风装置是为了减少漏风,保证粉磨系统正常的通风量,满足系统操作要求,并降低电耗。
10 主要是提高入磨风温,提高系统烘干能力,水泥磨系统宜设置循环风管。
6.10.5 水泥球磨系统应采取措施降低水泥温度,因水泥温度过高会使石膏脱水,失去缓凝作用,影响水泥质量。
6.10.6 水泥粉磨系统生产环节较多,不仅因输送物料转运、配料仓物料的进出产生的扬尘,而且生产系统中也有含尘气体排出,这些都应收尘。
1 降低喂入粉磨系统的物料粒度,可以提高产量、降低粉磨电耗。当采用辊式磨或辊压机时,其适宜的喂料粒度和规格有关,所以应根据设备的规格和性能确定喂料粒度。
2 水泥粉磨配料仓的容量主要是为了满足粉磨系统的连续运转。
3 定量给料机为最适宜的喂料设备,能根据磨机负荷大小自动调节喂料量,准确记录粉磨系统的实际产量。
4 由于熟料和石膏等物料在破碎运输过程中易混入金属物件,当进入辊式磨或辊压机后,会对设备造成损坏,因此在上述设备前应设置除铁及金属探测报警装置。
6.10.2 水泥粉磨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球磨、料床预粉磨和料床终粉磨系统。球磨系统电耗最高,特别是开流球磨,应限制采用。料床终粉磨是水泥粉磨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以辊式磨、辊压机为主要粉磨设备的系统,其能耗最低;料床预粉磨系统具有节电效果明显、产品性能稳定和配套产量高的优点,是目前水泥粉磨系统的首选方案。
辊压机与球磨机可以组成多种粉磨系统,主要分为循环预粉磨和联合粉磨两类。循环预粉磨系统的特点是只将出辊压机的受到充分挤压的中间料饼喂入球磨机,边料循环挤压;而联合粉磨系统需增设分选设备将出辊压机物料中的细粉分选出来,将这种细粉喂入后续球磨机进行最终粉磨,粗料循环挤压。由于联合粉磨系统中辊压机吸收功率大,节能效果更佳,球磨机的研磨效率也得到提高,因此当采用辊压机系统时,应优先采用带辊压机的联合粉磨系统。辊磨终粉磨系统工艺简单,节电效果明显,噪声低,水泥成品特性与球磨系统相当,应大力推广。
6.10.3 本条规定了水泥粉磨系统中主要设备的选型要求。
1 水泥磨的选型与工厂生产规模、生产水泥的品种、物料的易磨性、粉磨系统的流程,以及日工作小时数、是否需要考虑“错峰生产”等这些因素有关,因此应根据这些具体条件来确定磨机规格和台数。
2 一般水泥近距离输送应选用机械输送,以节约能耗;远距离输送时,应根据具体条件综合比较后确定输送方式。
6.10.4 本条对水泥粉磨系统的布置作了规定。
1 为便于磨机检修和倒出研磨体的需要,根据生产实践的经验,确定磨机中心高宜取磨机直径的80%~100%。
2 磨机的传动部分宜和磨机房以隔墙隔开,以便在磨机检修时,保持减速机和电动机的清洁。
3 设置电动葫芦和钢球提取器是为了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方便磨机研磨体的补充与更换。
5 为了使磨机润滑系统的回油流畅,因此回油管的斜度应满足要求。
6 为便于磨机轴承检修,磨机两端轴承基础内侧应设顶磨基础。
7 为了保证辊压机的正常运行和提高工作效率,细粉状物料(如粉煤灰、矿粉等)和水分大的黏湿物料不宜进入辊压机,应直接送入磨机或选粉机。黏湿物料不应直接喂入磨机,而应喂入具有烘干作用的V型选粉机内。
8 辊压机的工作原理要求喂入物料形成密实料柱,要求一定的喂料压力,并保证喂料的连续性和均匀性,因此辊压机的喂料小仓的设计应根据辊压机的规格大小及喂料压力要求进行,且小仓的出口位置及仓角设计应保证入辊压机的物料不致产生离析现象。
9 磨机出料口设锁风装置是为了减少漏风,保证粉磨系统正常的通风量,满足系统操作要求,并降低电耗。
10 主要是提高入磨风温,提高系统烘干能力,水泥磨系统宜设置循环风管。
6.10.5 水泥球磨系统应采取措施降低水泥温度,因水泥温度过高会使石膏脱水,失去缓凝作用,影响水泥质量。
6.10.6 水泥粉磨系统生产环节较多,不仅因输送物料转运、配料仓物料的进出产生的扬尘,而且生产系统中也有含尘气体排出,这些都应收尘。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9 熟料、混合材料、石膏储存及输送
- 下一节:6.11 水泥储存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厂址选择及总体规划
- 4.1 厂址选择
- 4.2 厂址选择
- 4.3 土地利用规划
- 5 原料与燃料
- 5.1 原料与燃料
- 5.2 原料
- 5.3 煅烧用燃料
- 5.4 调凝剂
- 5.5 混合材料
- 5.6 配料设计
- 5.7 原料、燃料工艺性能试验
- 5.8 原料、燃料综合利用
- 5.9 废弃物的利用
- 6 生产工艺
- 6.1 一般规定
- 6.2 物料破碎
- 6.3 原料、燃料预均及储存
- 6.4 协同处置废弃物
- 6.5 原料粉磨
- 6.6 生料均化、储存及入窑
- 6.7 煤粉制备
- 6.8 熟料烧成
- 6.9 熟料、混合材料、石膏储存及输送
- 6.10 水泥粉磨
- 6.11 水泥储存
- 6.12 水泥包装、成品堆存及水泥散装
- 6.13 物料烘干
- 6.14 脱硝系统
- 6.15 压缩空气站
- 6.16 压缩空气管道
- 6.17 化验室
- 6.18 耐火材料
- 6.19 工艺计量与测量
- 7 总图运输
- 7.1 总平面设计
- 7.2 交通运输
- 7.3 竖向设计
- 7.4 土(石)方工程
- 7.5 雨水排除
- 7.6 防洪工程
- 7.7 管线综合布置
- 7.8 绿化设计
- 8 电气及自动化
- 8.1 一般规定
- 8.2 供配电系统
- 8.3 35kV~110kV总降压站
- 8.4 6kV~10kV配电站及车间变电所
- 8.5 厂区配电线路
- 8.6 车间配电及拖动控制
- 8.7 照明
- 8.8 防雷保护
- 8.9 电气系统接地
- 8.10 生产过程自动化
- 8.11 控制室
- 8.12 仪表
- 8.13 电缆及抗干扰
- 8.14 自动化系统接地
- 8.15 建筑智能化及消防报警系统
- 8.16 管理信息系统
- 9 建筑结构
- 9.1 一般规定
- 9.2 生产车间与辅助车间
- 9.3 辅助用室、生产管理及生活建筑
- 9.4 建筑构造设计
- 9.5 主要结构选型
- 9.6 结构布置
- 9.7 设计荷载
- 9.8 结构计算
- 10 给水与排水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给水
- 10.3 排水
- 10.4 车间给水与排水
- 10.5 消防及消防用水
- 10.6 节水设计
- 11 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供热
- 11.3 通风
- 11.4 空气调节
- 12 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及仪表修理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机修车间装备
- 12.3 机修车间布置
- 12.4 机修车间厂房
- 12.5 电气设备及仪表修理
- 12.6 自动化仪表维修
- 13 余热利用
- 14 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
- 14.1 一般规定
- 14.2 厂区道路安全
- 14.3 生产和设备安全
- 14.4 建筑安全
- 14.5 电气设备安全
- 14.6 职业病防护
- 14.7 安全警示标志
- 附录A 水泥工厂建(构)筑物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耐火等级及防火间距
- 附录B 水泥工厂厂内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 附录C 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D 地下管线、架空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E 地下管线之间或与铁路、道路交叉的最小垂直净距
- 附录F 结构设计中物料的物理特性参数
- 附录G 水泥工厂建筑物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湿度
- 附录H 水泥工厂建筑物通风换气次数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