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2 物料破碎
6.2.2 破碎系统的生产能力应根据工厂原料、燃料年需要量、年工作天数、破碎系统工作班制以及运输不均衡因素等确定。
6.2.3 破碎机型式和破碎段数的选择应根据工厂规模、物料性能、开采粒度和产品粒度要求、磨蚀性以及夹土情况等确定。
6.2.4 单段破碎系统宜选用锤式破碎机或反击式破碎机;二段破碎系统的一级破碎机宜选用颚式、旋回式等破碎机,二级破碎机宜选用锤式、反击式或圆锥式等破碎机。
6.2.5 原料、燃料破碎机前的喂料斗容量、形式和进、出料口的几何尺寸,应根据破碎机规格、能力、物料特性、来车车型、载重量及来车间歇时间确定。
6.2.6 大块石灰石的喂料设备应采用重型板式喂料机,宽度应满足矿石粒度和破碎机入口宽度的要求,板式喂料机应能重载启动,且可调速。
6.2.7 破碎机出料口宜设置受料胶带输送机,宽度应与出料口大小、出料量相适应,应满足破碎机瞬时最大出料能力,宜为破碎机能力的1.3倍~1.5倍。
6.2.8 原料、燃料破碎收尘器应根据物料特性设置,收尘器回灰应回到系统。
6.2.9 辅助原料、燃料及混合材的破碎车间应布置在堆棚内,当布置在堆棚外时,应与堆棚联通,车道封闭。
6.2.10 硅铝质、铁质原料破碎系统段数和破碎机型式宜根据物料物理性能、开采粒度和产品粒度及生产能力确定。当开采粒度满足入磨要求时,可不进行破碎。
6.2.11 黏湿物料破碎机前的料仓宜设为浅式仓、大出料口、较大仓壁倾角,仓壁上应设置防黏结衬板。
6.2.12 黏湿物料的破碎机选型应根据物料的物理性能、当地气候条件及破碎机的适应性确定。
6.2.13 煤的破碎宜采用带筛分的一段破碎系统,破碎机可选用锤式、反击式或环锤式等型式。
6.2.14 石膏破碎应采用一段破碎系统,破碎设备可采用锤式、反击式、细颚式破碎机等型式。喂料设备宜采用能调速的板式喂料机。
6.2.2 水泥工厂石灰石破碎系统要求的生产能力一般按下式计算:
式中:Q——破碎系统要求的小时产量(t/h);
Q1——工厂石灰石年需要量(包括作混合材用量或外供石灰石量)
K1——石灰石破碎车间全年工作天数;
K2——石灰石破碎车间每天工作班数;
K3——破碎车间每班工作小时数;
K4——矿山运输不均衡系数。
6.2.3 本条提出了破碎流程的选择原则。各种物料破碎系统的成品粒度主要取决于后续工序的粉磨系统对物料的粒度要求,根据粉磨系统的设备形式确定破碎系统的成品粒度后,破碎系统的破碎比(石灰石破碎系统的进料最大块度与出料成品粒度之比)直接影响到破碎段数的确定和破碎机的选型,例如要求破碎系统破碎比大,则要求破碎机的破碎比也要大,如果选用一段破碎机能满足这一破碎比的要求,则选择一段破碎最好,因为与两段或多段破碎相比,单段破碎流程简单,能耗低,投资省,生产成本低。但当矿石硬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磨耗比大时,破碎机的易损件消耗快。如果采用单段锤式或反击式破碎机,锤头磨损快,影响产量和成品粒度,使用寿命短,因此石灰石破碎系统选择也和矿石物料性质、矿石磨蚀性有关。
6.2.4 单段锤式破碎机和反击式破碎机,破碎比大(可达10~50,甚至在50以上),因此若条件合适应选用单段破碎的破碎机。其他形式的破碎机如颚式、旋回式等破碎比小,适用于两段破碎系统的一级破碎机。
6.2.5 本条提出了破碎机喂料斗的设计要求。如石灰石破碎机前的喂料斗容量,要满足破碎机连续运转和小时生产能力的要求,因此喂料斗容量应根据卸车方式、一次卸车量、来车间歇时间而定。
喂料斗后壁与侧壁相交线的空间角应根据不同物料选取合适角度,一般不应小于50°,喂料斗出料口大小应便于出料,不致被料块堵塞而拉坏出料口护板。
6.2.6 大中型厂大块石灰石的喂料设备应采用重型板式喂料机,机械强度高,承受力大,链板输送方便出料,允许倾角大。
重型板式喂料机的板宽应和锤式破碎机的入料口宽度相配合,喂料方向宜在正面喂料,这样矿石能在破碎机全宽度均匀下料,锤头负荷均匀,破碎机效率高。
破碎机要求均匀喂料,当破碎机负荷大时,喂料量应及时减少,破碎机负荷小时,则增加喂料量,因此板式喂料机的速度应根据破碎机的负荷自动调节,采用无级调速可以使速度变化均匀稳定,同破碎机负荷的变化能较好地匹配。
6.2.7 石灰石等物料破碎机的生产能力不是均匀稳定的,为了保证破碎机的正常运转,破碎机下应设置一条宽而短的受料胶带输送机,既可适应破碎机下料口的宽度,又可以避免输送碎石的长胶带输送机,直接被破碎后的碎石撞击,从而可减少长胶带输送机的宽度和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节省投资。物料输送系统的能力,受料胶带输送机能力应按破碎机瞬时最大生产能力1.3倍~1.5倍来考虑。
6.2.9 辅助原料、燃料及混合材的破碎车间放在堆棚内是为了便于封闭,减少取料和卸料过程中扬尘,减少无组织排放。
6.2.10 硅铝质原料品种繁多,物理性能各异,因此破碎机的形式和破碎级数的确定应根据物料物理性能、粒度等因素确定。
6.2.12 本条增加了黏湿物料破碎机的选型原则,黏湿物料的破碎机选型一定要依据物料的物理性能、当地气候条件及破碎机的适应性选择,宜采用双齿辊破碎机。
6.2.13 煤的进厂粒度一般都不大,采用一段破碎系统且带筛分设备,可满足生产要求,减少破碎机负荷。
6.2.14 石膏用量较小,粒度较大,为减少环节,采用一段破碎系统即可。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1 一般规定
- 下一节:6.3 原料、燃料预均及储存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厂址选择及总体规划
- 4.1 厂址选择
- 4.2 厂址选择
- 4.3 土地利用规划
- 5 原料与燃料
- 5.1 原料与燃料
- 5.2 原料
- 5.3 煅烧用燃料
- 5.4 调凝剂
- 5.5 混合材料
- 5.6 配料设计
- 5.7 原料、燃料工艺性能试验
- 5.8 原料、燃料综合利用
- 5.9 废弃物的利用
- 6 生产工艺
- 6.1 一般规定
- 6.2 物料破碎
- 6.3 原料、燃料预均及储存
- 6.4 协同处置废弃物
- 6.5 原料粉磨
- 6.6 生料均化、储存及入窑
- 6.7 煤粉制备
- 6.8 熟料烧成
- 6.9 熟料、混合材料、石膏储存及输送
- 6.10 水泥粉磨
- 6.11 水泥储存
- 6.12 水泥包装、成品堆存及水泥散装
- 6.13 物料烘干
- 6.14 脱硝系统
- 6.15 压缩空气站
- 6.16 压缩空气管道
- 6.17 化验室
- 6.18 耐火材料
- 6.19 工艺计量与测量
- 7 总图运输
- 7.1 总平面设计
- 7.2 交通运输
- 7.3 竖向设计
- 7.4 土(石)方工程
- 7.5 雨水排除
- 7.6 防洪工程
- 7.7 管线综合布置
- 7.8 绿化设计
- 8 电气及自动化
- 8.1 一般规定
- 8.2 供配电系统
- 8.3 35kV~110kV总降压站
- 8.4 6kV~10kV配电站及车间变电所
- 8.5 厂区配电线路
- 8.6 车间配电及拖动控制
- 8.7 照明
- 8.8 防雷保护
- 8.9 电气系统接地
- 8.10 生产过程自动化
- 8.11 控制室
- 8.12 仪表
- 8.13 电缆及抗干扰
- 8.14 自动化系统接地
- 8.15 建筑智能化及消防报警系统
- 8.16 管理信息系统
- 9 建筑结构
- 9.1 一般规定
- 9.2 生产车间与辅助车间
- 9.3 辅助用室、生产管理及生活建筑
- 9.4 建筑构造设计
- 9.5 主要结构选型
- 9.6 结构布置
- 9.7 设计荷载
- 9.8 结构计算
- 10 给水与排水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给水
- 10.3 排水
- 10.4 车间给水与排水
- 10.5 消防及消防用水
- 10.6 节水设计
- 11 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供热
- 11.3 通风
- 11.4 空气调节
- 12 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及仪表修理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机修车间装备
- 12.3 机修车间布置
- 12.4 机修车间厂房
- 12.5 电气设备及仪表修理
- 12.6 自动化仪表维修
- 13 余热利用
- 14 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
- 14.1 一般规定
- 14.2 厂区道路安全
- 14.3 生产和设备安全
- 14.4 建筑安全
- 14.5 电气设备安全
- 14.6 职业病防护
- 14.7 安全警示标志
- 附录A 水泥工厂建(构)筑物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耐火等级及防火间距
- 附录B 水泥工厂厂内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 附录C 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D 地下管线、架空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E 地下管线之间或与铁路、道路交叉的最小垂直净距
- 附录F 结构设计中物料的物理特性参数
- 附录G 水泥工厂建筑物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湿度
- 附录H 水泥工厂建筑物通风换气次数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