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1 设计
5.1.1 当外保温工程设计选用外保温系统时,不应更改系统构造和组成材料。
5.1.2 外保温工程保温层内表面温度应高于0℃。
5.1.3 外保温工程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以及延伸至地面以下的部位应做防水处理。门窗洞口与门窗交接处、首层与其他层交接处、外墙与屋顶交接处应进行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水不应渗人保温层及基层墙体,重要节点部位应有详图。穿过外保温系统安装的设备、穿墙管线或支架等应固定在基层墙体上,并应做密封和防水设计。基层墙体变形缝处应采取防水和保温构造处理。
5.1.4 外保温工程应进行系统的起端、终端以及檐口、勒脚处的翻包或包边处理。装饰缝、门窗四角和阴阳角等部位应设置增强玻纤网。
5.1.5 外保温工程的饰面层宜采用浅色涂料、饰面砂浆等轻质材料。当需采用饰面砖时,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制定专项技术方案和验收方法,并应组织专题论证。
5.1.6 外保温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
5.1.7 当薄抹灰外保温系统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B1、B2级的保温材料时,首层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其他层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mm且不宜大于6mm,并应在外保温系统中每层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的设计与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289的规定。
条文说明
5.1.1 本标准将外保温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本标准中的6种外保温系统,每种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都有其特定的组成材料和系统构造。
5.1.2 墙体平均传热系数应符合本地区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热桥部位墙体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露点温度。要求基层外表面温度高于0℃,目的是让基层和胶粘剂不受冻融破坏。对于严寒和寒冷地区,自然地面以下冻层厚度范围内的外墙体也属于热桥部位,应做相应的热桥处理。外保温系统还应包覆门窗框外侧洞口、女儿墙、封闭阳台以及出挑构件等热桥部位。
5.1.3 外保温系统构造做法是针对竖直墙面和不受雨淋的水平或倾斜的表面的。对于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表面应进行防水处理。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包括窗台、女儿墙、阳台、雨篷等,这些部位有可能出现积水、积雪情况。
门窗洞口部位的构造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门窗洞口四侧应进行保温处理,门窗侧边保温宜覆盖一部分门窗框,以避免出现热桥。
2 门窗四侧保温构造与门窗框之间应进行柔性防水密封处理。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在完成后的保温系统与门窗框接缝处使用建筑密封膏进行防水密封,更好的处理方法是在接缝处压入防水膨胀密封条或内置膨胀密封条等。
勒脚部位的构造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当建筑物地面以下部分有保温要求时,地面以下及地面以上的300mm~600mm高度应进行保温处理,防护层也应具有防水功能。地面以下部分的外保温系统还应避免受到冻土压力的影响,外保温系统表面宜有防侧压保护。当建筑物地面以下部分无保温要求时,外保温系统起始高度应位于首层楼板以下500mm~800mm处,以避免出现热桥。
女儿墙构造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女儿墙内外均应进行保温处理,内侧保温应与屋顶保温衔接。如果女儿墙高度小于500mm,女儿墙顶部也应进行保温处理。
2 女儿墙顶部宜采用金属板或混凝土板作压顶,压顶应有不小于5%的向内的排水坡度,压顶板宜分别挑出女儿墙里外各30mm~50mm,并有滴水构造。
3 女儿墙顶面及内侧面墙体表面宜做防水处理,并与屋面防水层衔接。
4 外保温系统与女儿墙压顶之间的接缝应进行柔性防水密封,一般的方法是在外保温系统完成后在接缝部位采用建筑密封膏进行防水密封,更好的处理方法是在接缝处压入防水膨胀密封条。
5 女儿墙顶部的金属安装件或预埋件均应进行防锈及防水密封处理。
6 天沟应进行防水处理并定期检修,防止雨水从天沟及屋顶排水系统进入外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之间。
设施设备安装、穿墙管线、墙身主架等设计或构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安装在外墙上的设施设备、穿墙管线、装饰线脚或外遮阳产品、空调室外机托架等构件应固定于基层墙体上,并预留外保温系统的厚度。保温系统与构件之间应进行防水密封处理,可采用外涂建筑密封膏或内置膨胀密封条。
2 各种穿墙电线、管道等应采用PVC预埋套管,套管应伸出墙面相当于外保温系统的厚度,并有往外向下的倾斜,保温系统与穿墙管线之间应进行防水密封处理,可采用外涂建筑密封膏或内置膨胀密封条。
3 当必须在已完工的外保温系统上打洞后安装设施设备等构件时,应与外保温系统供应商事先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对保温系统与套管或构件之间进行防水密封修复。
外保温系统不应覆盖墙身变形缝,但外保温系统应进行变形缝的防水密封处理。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包括变形缝的设置、变形缝的构造设计以及外保温系统的起端和终端的包边等。
需设置变形缝的部位有:
1 基层结构设有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处;
2 预制墙板相接处;
3 外保温系统与不同材料相接处;
4 基层材料改变处;
5 结构可能产生较大位移的部位,例如建筑体形突变或结构体系变化处;
6 经计算需设置变形缝处。
外保温系统的起端和终端包括以下部位:
1 门窗周边;
2 穿墙管线洞口;
3 檐口、女儿墙、勒脚、阳台、雨篷等尽端;
4 变形缝及基层不同构造、不同材料结合处。
5.1.4 门窗洞口四个侧边的外转角可采用包角条或双包网的方式进行防撞加强处理,并可在洞口四角粘贴200mm×300mm的玻纤网进行防裂增强处理。墙身阴阳角均应进行增强处理,可以采用玻纤网双包的方式。若增强玻纤网存在搭接情况时,搭接长度不宜小于200mm。
5.1.5 外保温工程的饰面层宜优先采用涂料饰面。由于外保温系统粘贴饰面砖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试验方法尚未确定,一般情况下外保温系统饰面层不宜采用饰面砖。对于粘贴饰面砖的外保温工程,应制定专项技术方案并组织专门论证,技术方案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确定验收方法后实施。专项技术方案应包括饰面砖外保温系统设计、施工、验收、高度限制等内容,同时提出对饰面砖质量、面积、厚度、缝宽和配套材料要求,还应做同等条件下基层墙体粘贴饰面砖的现场拉拔试验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主要包括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T 110和《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126等。
5.1.7 针对采用可燃或难燃保温材料的薄抹灰外保温系统,根据国际国内实验数据统计结果,对其防护层厚度提出相应要求,以增强薄抹灰外保温系统整体的防火性能。防火隔离带在外保温系统发生火灾时应能有效阻隔火势的蔓延,同时防火隔离带应与基层墙体全面积粘贴,其热工性能计算应确认不出现结露,并与外保温系统相容。
5.1.2 墙体平均传热系数应符合本地区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热桥部位墙体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露点温度。要求基层外表面温度高于0℃,目的是让基层和胶粘剂不受冻融破坏。对于严寒和寒冷地区,自然地面以下冻层厚度范围内的外墙体也属于热桥部位,应做相应的热桥处理。外保温系统还应包覆门窗框外侧洞口、女儿墙、封闭阳台以及出挑构件等热桥部位。
5.1.3 外保温系统构造做法是针对竖直墙面和不受雨淋的水平或倾斜的表面的。对于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表面应进行防水处理。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包括窗台、女儿墙、阳台、雨篷等,这些部位有可能出现积水、积雪情况。
门窗洞口部位的构造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门窗洞口四侧应进行保温处理,门窗侧边保温宜覆盖一部分门窗框,以避免出现热桥。
2 门窗四侧保温构造与门窗框之间应进行柔性防水密封处理。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在完成后的保温系统与门窗框接缝处使用建筑密封膏进行防水密封,更好的处理方法是在接缝处压入防水膨胀密封条或内置膨胀密封条等。
勒脚部位的构造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当建筑物地面以下部分有保温要求时,地面以下及地面以上的300mm~600mm高度应进行保温处理,防护层也应具有防水功能。地面以下部分的外保温系统还应避免受到冻土压力的影响,外保温系统表面宜有防侧压保护。当建筑物地面以下部分无保温要求时,外保温系统起始高度应位于首层楼板以下500mm~800mm处,以避免出现热桥。
女儿墙构造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女儿墙内外均应进行保温处理,内侧保温应与屋顶保温衔接。如果女儿墙高度小于500mm,女儿墙顶部也应进行保温处理。
2 女儿墙顶部宜采用金属板或混凝土板作压顶,压顶应有不小于5%的向内的排水坡度,压顶板宜分别挑出女儿墙里外各30mm~50mm,并有滴水构造。
3 女儿墙顶面及内侧面墙体表面宜做防水处理,并与屋面防水层衔接。
4 外保温系统与女儿墙压顶之间的接缝应进行柔性防水密封,一般的方法是在外保温系统完成后在接缝部位采用建筑密封膏进行防水密封,更好的处理方法是在接缝处压入防水膨胀密封条。
5 女儿墙顶部的金属安装件或预埋件均应进行防锈及防水密封处理。
6 天沟应进行防水处理并定期检修,防止雨水从天沟及屋顶排水系统进入外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之间。
设施设备安装、穿墙管线、墙身主架等设计或构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安装在外墙上的设施设备、穿墙管线、装饰线脚或外遮阳产品、空调室外机托架等构件应固定于基层墙体上,并预留外保温系统的厚度。保温系统与构件之间应进行防水密封处理,可采用外涂建筑密封膏或内置膨胀密封条。
2 各种穿墙电线、管道等应采用PVC预埋套管,套管应伸出墙面相当于外保温系统的厚度,并有往外向下的倾斜,保温系统与穿墙管线之间应进行防水密封处理,可采用外涂建筑密封膏或内置膨胀密封条。
3 当必须在已完工的外保温系统上打洞后安装设施设备等构件时,应与外保温系统供应商事先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对保温系统与套管或构件之间进行防水密封修复。
外保温系统不应覆盖墙身变形缝,但外保温系统应进行变形缝的防水密封处理。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包括变形缝的设置、变形缝的构造设计以及外保温系统的起端和终端的包边等。
需设置变形缝的部位有:
1 基层结构设有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处;
2 预制墙板相接处;
3 外保温系统与不同材料相接处;
4 基层材料改变处;
5 结构可能产生较大位移的部位,例如建筑体形突变或结构体系变化处;
6 经计算需设置变形缝处。
外保温系统的起端和终端包括以下部位:
1 门窗周边;
2 穿墙管线洞口;
3 檐口、女儿墙、勒脚、阳台、雨篷等尽端;
4 变形缝及基层不同构造、不同材料结合处。
5.1.4 门窗洞口四个侧边的外转角可采用包角条或双包网的方式进行防撞加强处理,并可在洞口四角粘贴200mm×300mm的玻纤网进行防裂增强处理。墙身阴阳角均应进行增强处理,可以采用玻纤网双包的方式。若增强玻纤网存在搭接情况时,搭接长度不宜小于200mm。
5.1.5 外保温工程的饰面层宜优先采用涂料饰面。由于外保温系统粘贴饰面砖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试验方法尚未确定,一般情况下外保温系统饰面层不宜采用饰面砖。对于粘贴饰面砖的外保温工程,应制定专项技术方案并组织专门论证,技术方案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确定验收方法后实施。专项技术方案应包括饰面砖外保温系统设计、施工、验收、高度限制等内容,同时提出对饰面砖质量、面积、厚度、缝宽和配套材料要求,还应做同等条件下基层墙体粘贴饰面砖的现场拉拔试验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主要包括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T 110和《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126等。
5.1.7 针对采用可燃或难燃保温材料的薄抹灰外保温系统,根据国际国内实验数据统计结果,对其防护层厚度提出相应要求,以增强薄抹灰外保温系统整体的防火性能。防火隔离带在外保温系统发生火灾时应能有效阻隔火势的蔓延,同时防火隔离带应与基层墙体全面积粘贴,其热工性能计算应确认不出现结露,并与外保温系统相容。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性能要求
- 5 设计与施工
- 5.1 设计
- 5.2 施工
- 6 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和技术要求
- 6.1 粘贴保温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
- 6.2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保温系统
- 6.3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
- 6.4 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
- 6.5 胶粉聚苯颗粒浆料贴砌EPS板外保温系统
- 6.6 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外保温系统
- 7 工程验收
- 7.1 一般规定
- 7.2 主控项目
- 7.3 一般项目
- 附录A 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其组成材料性能试验方法
- A.1 试样制备、养护和状态调节
- A.2 系统耐候性试验方法
- A.3 系统耐冻融性能试验方法
- A.4 系统抗冲击性试验方法
- A.5 系统吸水量试验方法
- A.6 保温板抗拉强度试验方法
- A.7 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方法
- A.8 系统热阻试验方法
- A.9 抹面层不透水性试验方法
- A.10 防护层水蒸气渗透性能试验方法
- 附录B 玻纤网耐碱性快速试验方法
- 附录C 现场试验方法
- C.1 基层墙体与胶粘剂的拉伸粘结强度检验方法
- C.2 系统抗冲击性检验方法
- C.3 系统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方法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