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10 监控中心及各类口部
5.10.1 综合管廊建设规划应合理确定监控中心、吊装口、通风口、人员出入口等各类口部的规模、用地和建设标准。
5.10.2 监控中心及各类口部应与综合管廊主体构筑物同步规划,充分利用综合管廊主体构筑物周围地下空间,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5.10.3 监控中心及各类口部应与临近地下空间、道路及景观相协调。
5.10.4 监控中心规划要点如下:
1 监控中心设置应满足综合管廊运行管理、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的需要。监控中心应设置在安全地带,并满足安全与防灾要求。
2 监控中心应结合综合管廊系统布局、分区域建设规划进行设置。当城市规划建设多区域综合管廊时,宜建立市级、组团级两级管理机制。
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可增设区级监控中心,形成市级、区级、组团级三级监控中心的管理模式。
3 按照建设时序,有近期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的片区,监控中心应在近期建设,并应预留发展空间,满足本区域远期的监控要求。
4 监控中心宜与临近公共建筑合用。
5.10.5 各类口部规划要点如下:
1 综合管廊每个舱室均应规划建设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通风口等口部。
2 各类出地面口部宜集中复合设置,以便管理和减少对环境景观的影响。
3 各类出地面口部的设置应符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有关规定。
4 逃生口应布置在绿化带或人行道范围内,其他孔口应布置在绿化带、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内。各类口部露出地面部分应与环境景观协调,同时不得影响交通通行。
5 综合管廊分支口布局应结合管线入廊需求、各地块管线接入需求、道路布局等统筹设置。
5.10.2 监控中心及各类口部应与综合管廊主体构筑物同步规划,充分利用综合管廊主体构筑物周围地下空间,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5.10.3 监控中心及各类口部应与临近地下空间、道路及景观相协调。
5.10.4 监控中心规划要点如下:
1 监控中心设置应满足综合管廊运行管理、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的需要。监控中心应设置在安全地带,并满足安全与防灾要求。
2 监控中心应结合综合管廊系统布局、分区域建设规划进行设置。当城市规划建设多区域综合管廊时,宜建立市级、组团级两级管理机制。
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可增设区级监控中心,形成市级、区级、组团级三级监控中心的管理模式。
3 按照建设时序,有近期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的片区,监控中心应在近期建设,并应预留发展空间,满足本区域远期的监控要求。
4 监控中心宜与临近公共建筑合用。
5.10.5 各类口部规划要点如下:
1 综合管廊每个舱室均应规划建设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通风口等口部。
2 各类出地面口部宜集中复合设置,以便管理和减少对环境景观的影响。
3 各类出地面口部的设置应符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有关规定。
4 逃生口应布置在绿化带或人行道范围内,其他孔口应布置在绿化带、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内。各类口部露出地面部分应与环境景观协调,同时不得影响交通通行。
5 综合管廊分支口布局应结合管线入廊需求、各地块管线接入需求、道路布局等统筹设置。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5.9 重要节点控制
- 下一节:5.11 附属设施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要求
- 3.1 编制原则
- 3.2 规划组织
- 3.3 重点内容
- 3.4 统筹规划
- 3.5 规划期限
- 3.6 规划范围
- 4 规划方法
- 4.1 技术路线
- 4.2 现状调查
- 4.3 规划衔接
- 5 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
- 5.1 编制内容
- 5.2 规划可行性分析
- 5.3 规划目标和规模
- 5.4 建设区域
- 5.5 系统布局
- 5.6 管线入廊分析
- 5.7 综合管廊断面选型
- 5.8 三维控制线划定
- 5.9 重要节点控制
- 5.10 监控中心及各类口部
- 5.11 附属设施
- 5.12 安全防灾
- 5.13 建设时序
- 5.14 投资估算
- 5.15 保障措施
- 6 编制成果
- 6.1 文本
- 6.2 图纸
- 6.3 附件
- 附录 本导则引用的主要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标准规范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