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8 局部阻力损失试验
6.8.1 等效长度试验
等效长度试验在图1a)或图1b)试验装置上进行,压差测量采用压差计或压力传感器,容器阀应配装所用的虹吸管,试验介质为清水,水温应不小于+5℃。
试验管路中应建立雷诺数至少1×105的流态,可通过调整水流速实现。
雷诺数Re由式(1)计算得出:
式中:
d——管道的实际内径,单位为米(m);
u——管道中水的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ρ——水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μ——水的动力粘度,单位为帕秒(Pa·s)。
调节进水口压力使流速满足雷诺数Re要求,开启排气阀排除容器腔内空气,流速稳定后,测取水流量Q、压差P、管道内径d等参数,按式(2)和式(3)计算等效长度L。
式中:
L——样品的等效长度,单位为米(m);
Lx——样品和试验管道的等效长度,单位为米(m);
a——见图1a)、图1b),单位为米(m);
b——见图1a)、图1b),单位为米(m)。
式中:
P——压差值,单位为帕(Pa);
c——测量管路粗糙度系数,镀锌管取120;
d——管道的实际内径,单位为米(m);
Q——水流量,单位为升每分(L/ min)。
当采用图1a)试验装置时,压差值P应减去液柱H的静压力。
6.8.2 压力损失试验
压力损失试验在图1c)或图1d)试验装置上进行,压差测量采用压差计或压力传感器。试验介质采用相对应的惰性气体灭火剂或压缩空气,试验介质起始压力为20℃时对应相应系统的贮存压力。
容器阀的压力损失在图1c)所示试验装置上进行,容器的容积不小于90L,容器阀进口侧和出口侧设取压点,出口侧取样点的位置为容器阀出口所接直管上至少为管内径10倍长度处,位置见图1c)。直管段末端接喷嘴(个数应与实际应用所接喷嘴数一致)或接等效于所接喷嘴孔径的孔板。试验时测取压力损失曲线并与生产单位值进行比较。
选择阀、单向阀、管件的压力损失在图1d)所示试验装置上进行,气源的气量应至少能保证1min的试验用气量,在被测样品的进出口端各连接一直管,在直管上至少为管内径10倍长度处设测压点,位置见图1d)。出口侧直管段末端接喷嘴(个数应与实际应用所接喷嘴数一致)或接等效于所接喷嘴孔径的孔板。试验时测取压力损失曲线并与生产单位值进行比较。
1——流量计;
2——差压测量点;
3——模拟容器;
4——排气阀;
5——容器阀(被测样品)。
1——流量计;
2,4——差压测量点;
3——被测样品。
1——容器;
2——压力传感器(差压计);
3——被测样品;
4——喷嘴。
1——压力传感器(差压计);
2——被测样品;
3——喷嘴。
等效长度试验在图1a)或图1b)试验装置上进行,压差测量采用压差计或压力传感器,容器阀应配装所用的虹吸管,试验介质为清水,水温应不小于+5℃。
试验管路中应建立雷诺数至少1×105的流态,可通过调整水流速实现。
雷诺数Re由式(1)计算得出:
d——管道的实际内径,单位为米(m);
u——管道中水的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ρ——水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μ——水的动力粘度,单位为帕秒(Pa·s)。
调节进水口压力使流速满足雷诺数Re要求,开启排气阀排除容器腔内空气,流速稳定后,测取水流量Q、压差P、管道内径d等参数,按式(2)和式(3)计算等效长度L。
L——样品的等效长度,单位为米(m);
Lx——样品和试验管道的等效长度,单位为米(m);
a——见图1a)、图1b),单位为米(m);
b——见图1a)、图1b),单位为米(m)。
P——压差值,单位为帕(Pa);
c——测量管路粗糙度系数,镀锌管取120;
d——管道的实际内径,单位为米(m);
Q——水流量,单位为升每分(L/ min)。
当采用图1a)试验装置时,压差值P应减去液柱H的静压力。
6.8.2 压力损失试验
压力损失试验在图1c)或图1d)试验装置上进行,压差测量采用压差计或压力传感器。试验介质采用相对应的惰性气体灭火剂或压缩空气,试验介质起始压力为20℃时对应相应系统的贮存压力。
容器阀的压力损失在图1c)所示试验装置上进行,容器的容积不小于90L,容器阀进口侧和出口侧设取压点,出口侧取样点的位置为容器阀出口所接直管上至少为管内径10倍长度处,位置见图1c)。直管段末端接喷嘴(个数应与实际应用所接喷嘴数一致)或接等效于所接喷嘴孔径的孔板。试验时测取压力损失曲线并与生产单位值进行比较。
选择阀、单向阀、管件的压力损失在图1d)所示试验装置上进行,气源的气量应至少能保证1min的试验用气量,在被测样品的进出口端各连接一直管,在直管上至少为管内径10倍长度处设测压点,位置见图1d)。出口侧直管段末端接喷嘴(个数应与实际应用所接喷嘴数一致)或接等效于所接喷嘴孔径的孔板。试验时测取压力损失曲线并与生产单位值进行比较。
2——差压测量点;
3——模拟容器;
4——排气阀;
5——容器阀(被测样品)。
a) 等效长度试验装置(一)
2,4——差压测量点;
3——被测样品。
b) 等效长度试验装置(二)
图1 局部阻力损失试验装置示意图
图1 局部阻力损失试验装置示意图
2——压力传感器(差压计);
3——被测样品;
4——喷嘴。
c) 容器阀压力损失测试装置
2——被测样品;
3——喷嘴。
d) 选择阀、单向阀、管件压力损失测试装置
图1 (续)
图1 (续)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6.7 最大最小工作压力下动作试验
- 下一节:6.9 盐雾腐蚀试验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型号编制方法
- 5 要求
- 5.1 系统
- 5.1.1 基本要求
- 5.1.2 系统构成
- 5.1.3 外观
- 5.1.4 系统准工作状态
- 5.1.5 启动运行要求
- 5.2 灭火剂瓶组
- 5.3 驱动气体瓶组
- 5.5 容器阀
- 5.4 容器
- 5.6 喷嘴
- 5.7 选择阀
- 5.8 单向阀
- 5.9 集流管
- 5.10 连接管
- 5.11 安全泄放装置
- 5.12 驱动装置
- 5.13 控制盘
- 5.14 检漏装置
- 5.14.1 称重装置
- 5.14.2 压力显示器
- 5.14.3 液位测量装置
- 5.15 信号反馈装置
- 5.16 减压装置
- 5.17 低泄高封阀
- 5.18 管路、管件
- 5.19 吊钩、支架
- 6 试验方法
- 6.1 试验要求
- 6.2 外观、材料检查
- 6.3 液压强度试验
- 6.4 气密性试验
- 6.5 超压试验
- 6.6 工作可靠性试验
- 6.7 最大最小工作压力下动作试验
- 6.8 局部阻力损失试验
- 6.9 盐雾腐蚀试验
- 6.10 二氧化硫腐蚀试验
- 6.11 应力腐蚀试验
- 6.12 振动试验
- 6.13 温度循环泄漏试验
- 6.14 瓶组倾倒冲击试验
- 6.15 安全泄放装置动作试验
- 6.16 手动操作试验
- 6.17 喷嘴流量特性试验
- 6.18 喷嘴耐热和耐压试验
- 6.19 喷嘴耐热和耐冷击试验
- 6.20 全淹没喷嘴喷射特性试验
- 6.20.1 灭火系统要求
- 6.20.2 燃料要求
- 6.20.3 最大高度试验空间浓度分布试验
- 6.20.4 最小高度试验空间浓度分布试验
- 6.21 喷嘴耐冲击试验
- 6.22 单向阀开启压力试验
- 6.23 低泄高封阀关闭压力试验
- 6.24 热空气老化试验
- 6.25 耐电压性能试验
- 6.26 绝缘电阻试验
- 6.27 电源试验
- 6.28 连接管低温试验
- 6.29 控制、报警功能检查
- 6.30 高低温试验
- 6.31 湿热试验
- 6.32 压力显示器基本性能试验
- 6.33 压力显示器交变负荷试验
- 6.34 信号反馈装置触点接触电阻试验
- 6.35 称重装置过载试验
- 6.36 信号反馈装置动作试验
- 6.37 吊钩、支架承载能力试验
- 6.38 减压装置减压特性试验
- 6.39 系统试验
- 6.40 喷嘴保护帽试验
- 6.41 集流管流量试验
- 7 检验规则
- 7.1 检验分类、检验项目和试验程序
- 7.2 抽样方法和样品数量
- 7.3 检验结果判定
- 8 使用说明书编写要求
- 9 灭火剂充装
- 附录A (资料性附录)部件型号的编制方法
- 附录B (资料性附录)灭B类正庚烷火和A类木垛表面火的灭火浓度
- 附录C(资料性附录)灭B类正庚烷火和A类木垛表面火的灭火浓度确
- C.1 试验空间
- C.2 测量参数
- C.3 试验用灭火系统
- C.4 灭火浓度确定条件
- C.5 B类正庚烷火灭火试验
- C.6 A类木垛火灭火试验
- 附录D(规范性附录)系统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D.1 试验程序
- D.2 样品数量
- 附录E(规范性附录)灭火剂瓶组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E.1 试验程序
- E.2 样品数量
- 附录F(规范性附录)驱动气体瓶组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F.1 试验程序
- F.2 样品数量
- 附录G(规范性附录)容器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G.1 试验程序
- G.2 样品数量
- 附录H(规范性附录)容器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H.1 试验程序
- H.2 样品数量
- 附录I(规范性附录)喷嘴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I.1 试验程序
- I.2 样品数量
- 附录J(规范性附录)选择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J.1 试验程序
- J.2 样品数量
- 附录K(规范性附录)单向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K.1 试验程序
- K.2 样品数量
- 附录L(规范性附录)集流管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L.1 试验程序
- L.2 样品数量
- 附录M(规范性附录)连接管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M.1 试验程序
- M.2 样品数量
- 附录N(规范性附录)安全泄放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N.1 试验程序
- N.2 样品数量
- 附录P(规范性附录)驱动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附录Q(规范性附录)控制盘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Q.1 试验程序
- Q.2 样品数量
- 附录R(规范性附录)称重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R.1 试验程序
- R.2 样品数量
- 附录S(规范性附录)压力显示器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S.1 试验程序
- S.2 样品数量
- 附录T(规范性附录)液位测量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T.1 试验程序
- T.2 样品数量
- 附录U(规范性附录)信号反馈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U.1 试验程序
- U.2 样品数量
- 附录V(规范性附录)管路、管件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V.1 试验程序
- V.2 样品数量
- 附录W(规范性附录)吊钩、支架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W.1 试验程序
- W.2 样品数量
- 附录Y(规范性附录)减压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Y.1 试验程序
- Y.2 样品数量
- 附录Z(规范性附录)低泄高封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 Z.1 试验程序
- Z.2 样品数量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