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3 管材、管道敷设和排水设施
4.3.1 室外排水管道基础应根据管材、接口型式和地质条件确定;地质条件差的地段管道基础应采用加固措施,室外污水管道宜采用柔性接口。
4.3.2 排水管道管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重力排水管道管材宜选用埋地排水塑料管;室外埋地压力排水管道管材宜釆用球墨铸铁管、内外涂环氧树脂钢管金属管道等;
2 室内明敷重力排水管道管材宜釆用阻燃型硬聚氯乙烯塑料管;
3 地下车站通气管道宜采用内外涂环氧树脂钢管,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及地面附属建筑通气管道宜采用阻燃型硬聚氯乙烯塑料管;
4 地下车站和区间压力排水管道宜采用内外涂环氧树脂钢管及热浸镀锌钢管金属管道;
5 当地下车站或区间排水管道暗埋于混凝土结构内时,宜采用排水铸铁管或钢管等金属管道。
4.3.3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的管道应采用涂塑钢管、不锈钢管和高密度聚乙烯管等。用于同一系统的管材和管件,以及与虹吸式雨水斗的连接管宜采用相同材质。
4.3.4 高架区间雨水管道暗埋时宜采用球墨铸铁管、排水铸铁管、钢管等金属管道,明敷时宜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雨水斗、地漏及雨水收集设施宜预埋。
4.3.5 地面排水收集应采用有水封地漏,水封高度不得小于50mm。
4.3.6 排水管与排水沟相连处应设置排水隔栅,污水管道应设置水封装置。
4.3.7 当车站内或附属建筑室内塑料排水管穿越楼板及防火墙时,应设置阻火圈,穿越地下结构外墙或水池壁时应预埋柔性防水套管,穿越排热风道时应设置整体防护钢套管,
4.3.8 压力排水宜经压力检查井减压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压力井距车站主体结构外墙不宜小于3m。
4.3.9 食堂含油污水应经隔油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4.3.10 在市政污水管网不完善或污水处理设施配套不完善的情况下,对车站排出的粪便污水宜采用一体化埋地生物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4.3.11 化粪池外壁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距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不得在车站新风井5m内设置,且含油脂废水及大量表面活性剂废水不得进入化粪池内。
1 管径大于DN800雨水管道可采用承插钢筋混凝土管。
2 排水横管采用带螺旋消音塑料管会由于水流旋转而产生较大正压,破坏卫生器具水封,在排水立管中采用带螺旋消音塑料管对水封影响较小。
4 地下车站及区间压力排水管优先选用内外涂环氧树脂钢管,该管防腐性能优越,强度高、管壁薄。
5 暗埋于混凝土结构内的管道采用塑料管时,容易由于管道老化及变形,尤其是接口位置的老化变形引起漏水,且无法修复。因此,宜采用排水铸铁管或钢管等金属管道。
4.3.4 桥面所设置的雨水斗、地漏及排水管如土建施工时不进行预埋,后期开孔容易错位,防水施工难度大,雨水容易沿管外壁渗漏,且很难后期整改。
排水管道尽量不穿越伸缩缝,如穿越需要采取设置金属软管等措施,以防止伸缩及基础沉降。
4.3.10 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地处远郊,周边近期内无成熟的市政污水管网,有合流制排水系统,或排水接入河沟等水体,轨道交通车站内粪便污水需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只采用化粪池处理不能满足出水水质要求。为不影响地面景观,一般采用一体化埋地处理装置,其处理工艺一般为生物接触氧化及膜生物法等,工艺成熟可靠、处理效果良好,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出水满足环保要求。
4.3.2 排水管道管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重力排水管道管材宜选用埋地排水塑料管;室外埋地压力排水管道管材宜釆用球墨铸铁管、内外涂环氧树脂钢管金属管道等;
2 室内明敷重力排水管道管材宜釆用阻燃型硬聚氯乙烯塑料管;
3 地下车站通气管道宜采用内外涂环氧树脂钢管,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及地面附属建筑通气管道宜采用阻燃型硬聚氯乙烯塑料管;
4 地下车站和区间压力排水管道宜采用内外涂环氧树脂钢管及热浸镀锌钢管金属管道;
5 当地下车站或区间排水管道暗埋于混凝土结构内时,宜采用排水铸铁管或钢管等金属管道。
4.3.3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的管道应采用涂塑钢管、不锈钢管和高密度聚乙烯管等。用于同一系统的管材和管件,以及与虹吸式雨水斗的连接管宜采用相同材质。
4.3.4 高架区间雨水管道暗埋时宜采用球墨铸铁管、排水铸铁管、钢管等金属管道,明敷时宜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雨水斗、地漏及雨水收集设施宜预埋。
4.3.5 地面排水收集应采用有水封地漏,水封高度不得小于50mm。
4.3.6 排水管与排水沟相连处应设置排水隔栅,污水管道应设置水封装置。
4.3.7 当车站内或附属建筑室内塑料排水管穿越楼板及防火墙时,应设置阻火圈,穿越地下结构外墙或水池壁时应预埋柔性防水套管,穿越排热风道时应设置整体防护钢套管,
4.3.8 压力排水宜经压力检查井减压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压力井距车站主体结构外墙不宜小于3m。
4.3.9 食堂含油污水应经隔油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4.3.10 在市政污水管网不完善或污水处理设施配套不完善的情况下,对车站排出的粪便污水宜采用一体化埋地生物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4.3.11 化粪池外壁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距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不得在车站新风井5m内设置,且含油脂废水及大量表面活性剂废水不得进入化粪池内。
条文说明
4.3.1 排水管道长期渗漏会引起地面下陷,地下水会渗入排水系统,同时污水外泄也会污染环境,为保证排水管道的使用年限,管道接口及基础处理非常重要,管道柔性接口适用于地下水位高或地基松软、受振动影响较大的地段。
4.3.2 本条对排水管道管材作出规定。1 管径大于DN800雨水管道可采用承插钢筋混凝土管。
2 排水横管采用带螺旋消音塑料管会由于水流旋转而产生较大正压,破坏卫生器具水封,在排水立管中采用带螺旋消音塑料管对水封影响较小。
4 地下车站及区间压力排水管优先选用内外涂环氧树脂钢管,该管防腐性能优越,强度高、管壁薄。
5 暗埋于混凝土结构内的管道采用塑料管时,容易由于管道老化及变形,尤其是接口位置的老化变形引起漏水,且无法修复。因此,宜采用排水铸铁管或钢管等金属管道。
4.3.4 桥面所设置的雨水斗、地漏及排水管如土建施工时不进行预埋,后期开孔容易错位,防水施工难度大,雨水容易沿管外壁渗漏,且很难后期整改。
排水管道尽量不穿越伸缩缝,如穿越需要采取设置金属软管等措施,以防止伸缩及基础沉降。
4.3.10 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地处远郊,周边近期内无成熟的市政污水管网,有合流制排水系统,或排水接入河沟等水体,轨道交通车站内粪便污水需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只采用化粪池处理不能满足出水水质要求。为不影响地面景观,一般采用一体化埋地处理装置,其处理工艺一般为生物接触氧化及膜生物法等,工艺成熟可靠、处理效果良好,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出水满足环保要求。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4.2 排水量
- 下一节:4.4 地下车站及区间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给水设计
- 3.1 一般规定
- 3.2 用水量、水质和水压
- 3.3 系统设置
- 3.4 管材和附件
- 3.5 管道敷设
- 3.6 增压设备、水箱和泵房
- 3.7 节水、节能与水资源利用
- 4 排水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排水量
- 4.3 管材、管道敷设和排水设施
- 4.4 地下车站及区间
- 4.5 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及区间
- 4.6 车辆基地及停车场
- 4.7 雨水、废水泵站
- 4.8 污水泵站
- 4.9 卫生防疫与雨水径流控制
- 5 施工
- 5.1 一般规定
- 5.2 区间给排水管道
- 5.3 给水工程
- 5.4 排水工程
- 6 验收
- 6.1 一般规定
- 6.2 系统验收
- 附录A 城市管道交通给水排水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