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2 自动扶梯、楼梯间、管道井与纵向疏散平台
6.2.1 火灾时兼作疏散用的自动扶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一级负荷供电;
2 应采用不燃材料制造;
3 应能在事故时保持运行;
4 平时运行方向应与人员的疏散方向一致;
5 自动扶梯的下部空间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6 暴露在室外环境的自动扶梯应采取防滑措施;位于寒冷或严寒地区时,应采取防冰雪积聚和防冻的措施。
6.2.2 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防火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
6.2.3 电缆井、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电缆井、管道井的井壁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实体墙。
6.2.4 区间纵向疏散平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侧临空时,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0.6m;双侧临空时,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0.9m。
2 平台的设置高度宜低于车辆地板面0.10m~0.15m。
3 靠区间壁的墙上应设置靠墙扶手,高度宜为0.9m。
4 纵向疏散平台面标高与联络通道地坪标高宜接平。
5 疏散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条文说明
6.2.1 为方便乘客,在地铁车站内的上、下行方向均设置自动扶梯的情况比较普遍。在火灾时,地铁车站内的人员疏散方向比较单一,均是从站台向站厅或室外安全地点、站厅至室外安全地点进行疏散。地铁车站的自动扶梯与疏散楼梯是成组布置,在火灾时,其出入口部均不会被封闭,因此可以利用这些自动扶梯来提高车站的疏散能力。但自动扶梯毕竟要依靠电力和机械传动来保证其运行,因此将自动扶梯用于疏散时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以确保人员疏散的安全。
除应按一级负荷供电外,要求自动扶梯采用不燃材料制造,这包括扶梯的桁架、踏板、护壁板等,但扶手带可采用橡胶带。逆向运转的自动扶梯在6min内无法转为顺应人员疏散方向运转。为了保护自动扶梯内部的设备,防止火灾危害,本条要求在自动扶梯下部空间采用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防火隔墙的耐火性能依其设置位置而定,详见本标准相关要求。
6.2.2 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构造要求参见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6.2.4 本条规定了在区间内设置的纵向疏散平台的基本要求。
1 考虑到区间加设纵向疏散平台后,会增加地下部分的工程量,对于某些施工方法的区间有时会增加不小难度,本条规定了疏散平台的最小宽度,有条件的,要尽量加宽,以加快人员的疏散速度,提高疏散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性。
2 平台面标高要低于列车的地板面,使得人员从列车下到疏散平台时不会发生意外。当联络通道低于纵向疏散平台时,平台纵向要采用坡道与联络通道相接,使平台上的乘客疏散连续,不会被绊倒。
对地下区间,平台下方一般会敷设强电电缆,因此联络通道的地坪标高要尽量与疏散平台面的标高一致。这样有利于乘客在纵向疏散平台上通过联络通道疏散到非着火区间,也有利于强电电缆的贯通,不必再将强电电缆绕到平台上方而侵占平台宽度。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1 防火分隔设施
- 下一节:6.3 建筑内部装修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总平面布局
- 3.1 车站与区间
- 3.2 控制中心与主变电所
- 3.3 车辆基地
- 4 建筑的耐火等级与防火分隔
- 4.1 一般规定
- 4.2 地下车站
- 4.3 地上车站
- 4.4 控制中心与主变电所
- 4.5 车辆基地
- 5 安全疏散
- 5.1 一般规定
- 5.2 地下车站
- 5.3 地上车站
- 5.4 区间
- 5.5 控制中心、主变电所与车辆基地
- 5.6 疏散指示标志
- 6 建筑构造
- 6.1 防火分隔设施
- 6.2 自动扶梯、楼梯间、管道井与纵向疏散平台
- 6.3 建筑内部装修
- 7 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
- 7.1 一般规定
- 7.2 室外消火栓系统
- 7.3 室内消火栓系统
- 7.4 自动灭火系统与其他灭火设施
- 7.5 消防水泵与消防水池
- 8 防烟与排烟
- 8.1 一般规定
- 8.2 车站、控制中心、主变电所与车辆基地
- 8.3 区间
- 8.4 排烟设备与管道
- 9 火灾自动报警
- 9.1 一般规定
- 9.2 监控管理
- 9.3 火灾探测器
- 9.4 报警及警报装置
- 9.5 消防联动控制
- 10 消防通信
- 11 消防配电与应急照明
- 11.1 消防配电
- 11.2 应急照明
- 11.3 电线电缆的选择、敷设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