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2 辐射锥
7.2.1 辐射锥由一个额定功率为3 kW的加热元件构成,加热元件为一根长约3500 mm、直径8.5 mm 的不锈钢电热管,它缠绕成圆台形并装在防护罩壳内。罩壳整体高度为(75±1)mm,顶部内径为(66±1)mm,底部内径为(200±3)mm。防护罩内外壳为厚度1 mm的不锈钢,中间夹10 mm厚、标称密度100 kg/m3的陶瓷纤维绝热材料。加热元件通过钢针牢固地固定在防护罩内表面上,在防护罩圆周上至少得使用4个夹具等距离地固定夹紧,防止防护罩底部电热管发生意外的松弛[见图4 b)]。
当垂直投影时,缠绕的加热元件对防护罩顶部开口面积的遮挡不能超过10%。
7.2.2 按照10.2的规定进行测试,在护板的开口中央或与护板底面重合的参照平面上,辐射锥应能产 生10 kW/m2~70 kW/m2的辐射照度。在参照平面上,辐射锥提供的辐射照度分布应满足在护板开口 中央直径50 mm的圆周内辐射照度与中心辐射照度的偏差不超过±3%;在直径100 mm的圆周内辐射照度与中心辐射照度的偏差不超过±5 %。
辐射照度的分布是通过图4 d)中边长为10 mm的正方形网格的中心辐射照度的读数值来确定的。 图4 d)中所有正方形网格的读数值均应满足给定公差的要求。
测试时,护板开口应完全密封,因此建议使用非常平整的标定板。.
7.2.3 辐射锥通过夹具安装固定在试样支撑架上的垂直导杆上,辐射锥防护罩的下边缘固定在护板上 表面上方(22±1)mm处。
7.2.4 辐射锥详见图4 b)。
7.2.5 通过一根和加热管紧密接触的热电偶(主热电偶)的读数来控制辐射锥的加热温度,第二根热电偶(辅助热电偶)以相似的方式安装固定在与主热电偶直径相对的位置,热电偶的响应时间不能小于有不锈钢护套、直径1 mm的绝缘热节点的热电偶响应时间。每根热电偶都固定在卷曲的加热管上,并置于顶面下辐射锥高度的1/3至1/2范围内,热电偶一端至少8 mm应处于温度大致相同的区域。
在实际使用中可参见A.5.1推荐的较为安全的热电偶固定方法。
当垂直投影时,缠绕的加热元件对防护罩顶部开口面积的遮挡不能超过10%。
7.2.2 按照10.2的规定进行测试,在护板的开口中央或与护板底面重合的参照平面上,辐射锥应能产 生10 kW/m2~70 kW/m2的辐射照度。在参照平面上,辐射锥提供的辐射照度分布应满足在护板开口 中央直径50 mm的圆周内辐射照度与中心辐射照度的偏差不超过±3%;在直径100 mm的圆周内辐射照度与中心辐射照度的偏差不超过±5 %。
辐射照度的分布是通过图4 d)中边长为10 mm的正方形网格的中心辐射照度的读数值来确定的。 图4 d)中所有正方形网格的读数值均应满足给定公差的要求。
测试时,护板开口应完全密封,因此建议使用非常平整的标定板。.
7.2.3 辐射锥通过夹具安装固定在试样支撑架上的垂直导杆上,辐射锥防护罩的下边缘固定在护板上 表面上方(22±1)mm处。
7.2.4 辐射锥详见图4 b)。
7.2.5 通过一根和加热管紧密接触的热电偶(主热电偶)的读数来控制辐射锥的加热温度,第二根热电偶(辅助热电偶)以相似的方式安装固定在与主热电偶直径相对的位置,热电偶的响应时间不能小于有不锈钢护套、直径1 mm的绝缘热节点的热电偶响应时间。每根热电偶都固定在卷曲的加热管上,并置于顶面下辐射锥高度的1/3至1/2范围内,热电偶一端至少8 mm应处于温度大致相同的区域。
在实际使用中可参见A.5.1推荐的较为安全的热电偶固定方法。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7.1 试样支撑架、护板和压板
- 下一节:7.3 引火机构
目录导航
- 前言
- 引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试验原理
- 5 制品的适合性
- 6 试样制备
- 6.1 试样
- 6.2 基板
- 6.3 试样的状态调节
- 6.4 试样准备
- 6.5 反光涂层
- 6.6 易变形的材料
- 7 试验装置
- 7.1 试样支撑架、护板和压板
- 7.2 辐射锥
- 7.3 引火机构
- 7.4 试样插入安放盘
- 7.5 试样遮盖板
- 7.6 温度监控仪
- 7.7 辐射计(热通量计)
- 7.8 电压测试装置
- 7.9 次热电偶监控仪
- 7.10 计时器(表)
- 7.11 空气丙烷供应系统
- 7.12 标定板
- 7.13 模拟板
- 7.14 灭火板
- 7.15 烘箱
- 7.16 试样状态调节室
- 7.17 天平
- 8 试验环境
- 9 装置安装程序和要求
- 10 校准
- 11 试验程序
- 12 结果的表述
- 13 试验报告
-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正文的注解及操作指南
- 附录B (资料性附录)试验的应用及限制
- 附录C (资料性附录)更高的热辐射通量
- 附录D (资料性附录)持续表面着火时间的比对
- 参考文献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