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附录F 混凝土原材料技术指标
F.0.1 通用硅酸盐水泥化学指标应符合表F.0.1的规定。
表F.0.1 通用硅酸盐水泥化学指标(%)
注:1 硅酸盐水泥压蒸试验合格时,其氧化镁的含量(质量分数)可放宽至6.0%;
2 A型矿渣硅酸盐水泥(P·S·A)、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质量分数)大于6.0%时,应进行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并合格;
3 氯离子含量有更低要求时,该指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F.0.2 粗骨料的颗粒级配范围应符合表F.0.2的规定。
F.0.2 粗骨料的颗粒级配范围
F.0.3 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表F.0.3的规定。
表F.0.3 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
F.0.4 粗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F.0.4的规定。
表F.0.4 粗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F.0.5 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应符合表F.0.5的规定。
表F.0.5 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
F.0.6 细骨料的分区及级配范围应符合表F.0.6的规定。
表F.0.6 细骨料的分区及级配范围
注:除4.75mm、600μm、150μm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累计筛余可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得大于5%。
F.0.7 细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F.0.7的规定。
表F.0.7 细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F.0.8 粉煤灰应符合表F.0.8的规定。
表F.0.8 粉煤灰技术要求
F.0.9 矿渣粉应符合表F.0.9的规定。
表F.0.9 矿渣粉技术要求
F.0.10 硅灰应符合表F.0.10的规定。
表F.0.10 硅灰技术要求
F.0.11 沸石粉应符合表F.0.11的规定。
表F.0.11 沸石粉技术要求
F.0.12 常用外加剂性能指标应符合表F.0.12的规定。
表F.0.12 常用外加剂性能指标
注:1 除含气量和相对耐久性外,表中所列数据应为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差值或比值;
2 凝结时间之差性能指标中的“-”号表示提前。“+”号表示延缓;
3 相对耐久性(200次)性能指标中的“≥80”表示将28d龄期的受检混凝土试件快速冻融循环200次后,动弹性模量保留值≥80%;
4 1h含气量经时变化量指标中的“-”号表示含气量增加,“+”号表示含气量减少;
5 其他品种外加剂的相对耐久性指标的测定,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 当用户对泵送剂等产品有特殊要求时,需要进行的补充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指标,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F.0.13 混凝土拌合用水水质应符合表F.0.13的规定。
表F.0.13 混凝土拌合用水水质要求
顶部
- 上一节:附录E 张拉阶段摩擦预应力损失测试方法
- 下一节:本规范用词说明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施工管理
- 3.2 施工技术
- 3.3 施工质量与安全
- 4 模板工程
- 4.1 一般规定
- 4.2 材料
- 4.3 设计
- 4.4 制作与安装
- 4.5 拆除与维护
- 4.6 质量检查
- 5 钢筋工程
- 5.1 一般规定
- 5.2 材料
- 5.3 钢筋加工
- 5.4 钢筋连接与安装
- 5.5 质量检查
- 6 预应力工程
- 6.1 一般规定
- 6.2 材料
- 6.3 制作与安装
- 6.4 张拉与放张
- 6.5 灌浆及封锚
- 6.6 质量检查
- 7 混凝土制备与运输
- 7.1 一般规定
- 7.2 原材料
- 7.3 混凝土配合比
- 7.4 混凝土搅拌
- 7.5 混凝土运输
- 7.6 质量检查
- 8 现浇结构工程
- 8.1 一般规定
- 8.2 混凝土输送
- 8.3 混凝土浇筑
- 8.4 混凝土振捣
- 8.5 混凝土养护
- 8.6 混凝土施工缝与后浇带
- 8.7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 8.8 质量检查
- 8.9 混凝土缺陷修整
- 9 装配式结构工程
- 9.1 一般规定
- 9.2 施工验算
- 9.3 构件制作
- 9.4 运输与堆放
- 9.5 安装与连接
- 9.6 质量检查
- 10 冬期、高温和雨期施工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冬期施工
- 10.3 高温施工
- 10.4 雨期施工
- 11 环境保护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环境因素控制
- 附录A 作用在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标准值
- 附录B 常用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 附录C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
- 附录D 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计算和量测方法
- 附录E 张拉阶段摩擦预应力损失测试方法
- 附录F 混凝土原材料技术指标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