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附录F 筏形或箱形基础整体弯矩的简化计算
F.0.1 框架结构等效刚度EBIB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F.0.1);
图F.0.1 式(F.0.1)中符号的示意
1 第i层;2 基础
式中:
Eb——粱、柱的混凝土弹性模量(kPa);
Kui、Kli、Kbi——第i层上柱、下柱和梁的线刚度(m3),其值分别为Iui/hui、Ili/hui和Ibi/l;
Iui、Ili、Ibi——第i层上柱、下柱和梁的截面惯性矩(m4);
hui、hui——第i层上柱及下柱的高度(m);
L——上部结构弯曲方向的总长度(m);
l——上部结构弯曲方向的柱距(m);
m——在弯曲方向的节间数;
n——建筑物层数,当层数不大于5层时,n取实际层数;当层数大于5层时。n取5。
式(F.0.1)用于等柱距的框架结构。对柱距相差不超过20%的框架结构也可适用,此时,l取柱距的平均值。
Eb——粱、柱的混凝土弹性模量(kPa);
Kui、Kli、Kbi——第i层上柱、下柱和梁的线刚度(m3),其值分别为Iui/hui、Ili/hui和Ibi/l;
Iui、Ili、Ibi——第i层上柱、下柱和梁的截面惯性矩(m4);
hui、hui——第i层上柱及下柱的高度(m);
L——上部结构弯曲方向的总长度(m);
l——上部结构弯曲方向的柱距(m);
m——在弯曲方向的节间数;
n——建筑物层数,当层数不大于5层时,n取实际层数;当层数大于5层时。n取5。
式(F.0.1)用于等柱距的框架结构。对柱距相差不超过20%的框架结构也可适用,此时,l取柱距的平均值。
图F.0.1 式(F.0.1)中符号的示意
1 第i层;2 基础
F.0.2 筏形与箱形基础的整体弯矩可将上部框架简化为等代梁并通过结构的底层柱与筏形或箱形基础连接,按图F.0.2所示计算模型进行计算。上部框架结构等效刚度EBIB可按式(F.0.1)计算。当上部结构存在剪力墙时,可按实际情况布置在图F.0.2上,一并进行分析。
图F.0.2
在图F.0.2中,EFIF为筏形与箱形基础的刚度,其中EF为筏形与箱形基础的混凝土弹性模量;IF为按工字形截面计算的箱形基础截面惯性矩、按倒T字形截面计算的梁板式筏形基础的截面惯性矩、或按基础底板全宽计算的平板式筏形基础截面惯性矩:工字形截面的上、下翼缘宽度分别为箱形基础顶、底板的全宽,腹板厚度为在弯曲方向的墙体厚度的总和;倒T字形截面的下翼缘宽度为筏形基础底板的全宽,腹板厚度为在弯曲方向的基础梁宽度的总和。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附录E 地基反力系数
- 下一节:本规范用词说明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4 地基勘察
- 4.1 一般规定
- 4.2 勘探要求
- 4.3 室内试验与现场原位测试
- 4.4 地下水
- 5 地基计算
- 5.1 一般规定
- 5.2 基础埋置深度
- 5.3 承载力计算
- 5.4 变形计算
- 5.5 稳定性计算
- 6 结构设计与构造要求
- 6.1 一般规定
- 6.2 筏形基础
- 6.3 箱形基础
- 6.4 桩筏与桩箱基础
- 7 施工
- 7.1 一般规定
- 7.2 地下水控制
- 7.3 基坑开挖
- 7.4 筏形与箱形基础施工
- 8 检测与监测
- 8.1 一般规定
- 8.2 施工监测
- 8.3 基坑检验
- 8.4 建筑物沉降观测
- 附录A 基床系数载荷试验要点
- 附录B 附加应力系数a、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
- 附录C 按Eo计算沉降时的δ系数
- 附录D 冲切临界截面周长及极惯性矩计算
- 附录E 地基反力系数
- 附录F 筏形或箱形基础整体弯矩的简化计算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