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1 一般规定
8.1.1 排水工程运行应进行检测和控制。
8.1.2 排水工程设计应根据工程规模、工艺流程、运行管理要求确定检测和控制的内容。
8.1.3 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应保证排水系统的安全和可靠,便于运行,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8.1.4 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宜兼顾现有、新建和规划要求。
条文说明
8.1.1 规定排水工程应进行检测和控制。
排水工程检测和控制内容很广,原规范无此章节,此次编制主要确定一些设计原则,仪表和控制系统的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的技术规定和标准。本章中所提到的检测均指在线仪表检测。建设规模在1万m3/d以下的工程可视具体情况决定。
8.1.2 规定检测和控制内容的确定原则。
排水工程检测和控制内容应根据原水水质、采用的工艺、处理后的水质,并结合当地生产运行管理要求和投资情况确定。有条件时,可优先采用综合控制管理系统,系统的配置标准可视建设规模、污水处理级别、经济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
8.1.3 规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的使用原则。
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的使用应有利于排水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自动化仪表和控制设计应以保证出厂水质、节能、经济、实用、保障安全运行、科学管理为原则;自动化仪表和控制方案的确定,应通过调查研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8.1.4 规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选择原则。
根据工程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选择系统类型,系统选择要兼顾现有和今后发展。
排水工程检测和控制内容很广,原规范无此章节,此次编制主要确定一些设计原则,仪表和控制系统的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的技术规定和标准。本章中所提到的检测均指在线仪表检测。建设规模在1万m3/d以下的工程可视具体情况决定。
8.1.2 规定检测和控制内容的确定原则。
排水工程检测和控制内容应根据原水水质、采用的工艺、处理后的水质,并结合当地生产运行管理要求和投资情况确定。有条件时,可优先采用综合控制管理系统,系统的配置标准可视建设规模、污水处理级别、经济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
8.1.3 规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的使用原则。
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的使用应有利于排水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自动化仪表和控制设计应以保证出厂水质、节能、经济、实用、保障安全运行、科学管理为原则;自动化仪表和控制方案的确定,应通过调查研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8.1.4 规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选择原则。
根据工程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选择系统类型,系统选择要兼顾现有和今后发展。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 3.1 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
- 3.2 雨水量
- 3.3 合流水量
- 3.4 设计水质
- 4 排水管渠和附属构筑物
- 4.1 一般规定
- 4.2 水力计算
- 4.3 管道
- 4.4 检查井
- 4.5 跌水井
- 4.6 水封井
- 4.7 雨水口
- 4.8 截流井
- 4.9 出水口
- 4.10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
- 4.11 倒虹管
- 4.12 渠道
- 4.13 管道综合
- 4.14 雨水调蓄池
- 4.15 雨水渗透设施
- 4.16 雨水综合利用
- 4.17 内涝防治设施
- 5 泵站
- 5.1 一般规定
- 5.2 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
- 5.3 集水池
- 5.4 泵房设计
- 5.5 出水设施
- 6 污水处理
- 6.1 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 6.2 一般规定
- 6.3 格栅
- 6.4 沉砂池
- 6.5 沉淀池
- 6.6 活性污泥法
- 6.7 化学除磷
- 6.8 供氧设施
- 6.9 生物膜法
- 6.10 回流污泥和剩余污泥
- 6.11 污水自然处理
- 6.12 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
- 6.13 消毒
- 7 污泥处理和处置
- 7.1 一般规定
- 7.2 污泥浓缩
- 7.3 污泥消化
- 7.4 污泥机械脱水
- 7.5 污泥输送
- 7.6 污泥干化焚烧
- 7.7 污泥综合利用
- 8 检测和控制
- 8.1 一般规定
- 8.2 检测
- 8.3 控制
- 8.4 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
- 附录A 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方法
- 附录B 排水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最小净距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