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1 处理工艺
8.1.1 雨水处理工艺流程应根据收集雨水的水量、水质,以及雨水回用的水质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8.1.2 收集回用系统处理工艺可采用物理法、化学法或多种工艺组合等。
8.1.3 屋面雨水水质处理根据原水水质可选择下列工艺流程:
1 屋面雨水→初期径流弃流→景观水体;
2 屋面雨水→初期径流弃流→雨水蓄水池沉淀→消毒→雨水清水池;
3 屋面雨水→初期径流弃流→雨水蓄水池沉淀→过滤→消毒→雨水清水池。
8.1.4 用户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时,应增加相应的深度处理措施。
8.1.5 回用雨水宜消毒。采用氯消毒时,宜满足下列要求:
1 雨水处理规模不大于100m3/d时,可采用氯片作为消毒剂;
2 雨水处理规模大于100m3/d时,可采用次氯酸钠或者其他氯消毒剂消毒。
8.1.6 雨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宜进行处理。
8.1.2 收集回用系统处理工艺可采用物理法、化学法或多种工艺组合等。
8.1.3 屋面雨水水质处理根据原水水质可选择下列工艺流程:
1 屋面雨水→初期径流弃流→景观水体;
2 屋面雨水→初期径流弃流→雨水蓄水池沉淀→消毒→雨水清水池;
3 屋面雨水→初期径流弃流→雨水蓄水池沉淀→过滤→消毒→雨水清水池。
8.1.4 用户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时,应增加相应的深度处理措施。
8.1.5 回用雨水宜消毒。采用氯消毒时,宜满足下列要求:
1 雨水处理规模不大于100m3/d时,可采用氯片作为消毒剂;
2 雨水处理规模大于100m3/d时,可采用次氯酸钠或者其他氯消毒剂消毒。
8.1.6 雨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宜进行处理。
条文说明
8.1.1 规定确定雨水处理工艺的原则。
影响雨水回用处理工艺的主要因素有:雨水能回收的水量、雨水原水水质、雨水回用部位的水质要求,三者相互联系,影响雨水回用水处理成本和运行费用。在工艺流程选择中还应充分考虑其他因素,如降雨的随机性很大,雨水回收水源不稳定,雨水储蓄和设备时常闲置等,目前一般雨水利用尽可能简化处理工艺,以便满足雨水利用的季节性,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8.1.2 推荐雨水处理中所采用的常规技术。
雨水的可生化性很差(详见3.1.2条说明),因此推荐雨水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处理等便于适应季节间断运行的技术。
雨水处理是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中,再集中进行物理、化学处理,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目前给水与污水处理中的许多工艺可以应用于雨水处理中。
8.1.3 推荐屋面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
确定屋面雨水处理工艺的原则是力求简单,主要原因是:第一,屋面雨水经初期径流弃流后水质比较洁净;第二,降雨随机性较大,回收水源不稳定,处理设施经常闲置。
1 此工艺的出水当达不到景观水体的水质要求时,考虑利用景观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和水体的处理设施对混有雨水的水体进行净化。当所设的景观水体有确切的水质指标要求时,一般设有水体净化设施。
2 此处理工艺可用于原水较清洁的城市,比如环境质量较好或雨水频繁的城市。
3 根据北京水科所的实际工程运行经验,当原水在 100mg/L左右时,此工艺对于原水去除率一般可达到50%左右。
8.1.4 规定较高水质要求时的处理措施。
用户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时,应增加相应的深度处理措施,这一条主要是针对用户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场所,其用水水质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水质,比如空调循环冷却水补水、生活用水和其他工业用水等,其水处理工艺应根据用水水质进行深度处理,如混凝、沉淀、过滤后加活性炭过滤或膜过滤等处理单元等。
8.1.5 推荐消毒方法。
本条是根据经验推荐雨水回用水的消毒方式,一般雨水回用水的加氯量可参考给水处理厂的加氯量。依据国外运行经验,加氯量在2~4mg/L左右,出水即可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要求。
8.1.6 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污泥多是无机物,且污泥量较少,污泥脱水速度快,一般考虑简单的处置方式即可,可采用堆积脱水后外运等方法,一般不需要单独设置污泥处理构筑物。
影响雨水回用处理工艺的主要因素有:雨水能回收的水量、雨水原水水质、雨水回用部位的水质要求,三者相互联系,影响雨水回用水处理成本和运行费用。在工艺流程选择中还应充分考虑其他因素,如降雨的随机性很大,雨水回收水源不稳定,雨水储蓄和设备时常闲置等,目前一般雨水利用尽可能简化处理工艺,以便满足雨水利用的季节性,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8.1.2 推荐雨水处理中所采用的常规技术。
雨水的可生化性很差(详见3.1.2条说明),因此推荐雨水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处理等便于适应季节间断运行的技术。
雨水处理是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中,再集中进行物理、化学处理,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目前给水与污水处理中的许多工艺可以应用于雨水处理中。
8.1.3 推荐屋面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
确定屋面雨水处理工艺的原则是力求简单,主要原因是:第一,屋面雨水经初期径流弃流后水质比较洁净;第二,降雨随机性较大,回收水源不稳定,处理设施经常闲置。
1 此工艺的出水当达不到景观水体的水质要求时,考虑利用景观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和水体的处理设施对混有雨水的水体进行净化。当所设的景观水体有确切的水质指标要求时,一般设有水体净化设施。
2 此处理工艺可用于原水较清洁的城市,比如环境质量较好或雨水频繁的城市。
3 根据北京水科所的实际工程运行经验,当原水在 100mg/L左右时,此工艺对于原水去除率一般可达到50%左右。
8.1.4 规定较高水质要求时的处理措施。
用户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时,应增加相应的深度处理措施,这一条主要是针对用户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场所,其用水水质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水质,比如空调循环冷却水补水、生活用水和其他工业用水等,其水处理工艺应根据用水水质进行深度处理,如混凝、沉淀、过滤后加活性炭过滤或膜过滤等处理单元等。
8.1.5 推荐消毒方法。
本条是根据经验推荐雨水回用水的消毒方式,一般雨水回用水的加氯量可参考给水处理厂的加氯量。依据国外运行经验,加氯量在2~4mg/L左右,出水即可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要求。
8.1.6 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污泥多是无机物,且污泥量较少,污泥脱水速度快,一般考虑简单的处置方式即可,可采用堆积脱水后外运等方法,一般不需要单独设置污泥处理构筑物。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水量与水质
- 3.1 降雨量和雨水水质
- 3.2 用水定额和水质
- 4 雨水利用系统设置
- 4.1 一般规定
- 4.2 雨水径计算
- 4.3 系统选型
- 5 雨水收集
- 5.1 一般规定
- 5.2 屋面集水沟
- 5.3 半有压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 5.4 虹吸式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 5.5 硬化地面雨水收集
- 5.6 雨水弃流
- 5.7 雨水排除
- 6 雨水入渗
- 6.1 一般规定
- 6.2 渗透设施
- 6.3 渗透设施计算
- 7 雨水储存与回用
- 7.1 一般规定
- 7.2 储存设施
- 7.3 雨水供水系统
- 7.4 系统控制
- 8 水质处理
- 8.1 处理工艺
- 8.2 处理设施
- 8.3 雨水处理站
- 9 调蓄排放
- 10 施工安装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埋地渗透设施
- 10.3 透水地面
- 10.4 管道敷设
- 10.5 设备安装
- 11 工程验收
- 11.1 管道水压试验
- 11.2 验收
- 12 运行管理
- 附录A 全国各大城市降雨量资料
- 附录B 深度系数和形状系数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