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1 一般规定
7.1.1 池水加热的热源应按下列原则选择:
1 有条件的地区应优先采用温度不低于400℃的余热和废热、太阳能、热泵作为热源;
2 应充分利用城镇热力网或区域锅炉房作为热源;
3 可利用建筑内锅炉房作热源;
4 可自设燃油、燃气或电力作热源。
7.1.2 根据热源条件和使用性质,温水游泳池的池水加热方式应按下列原则选定:
1 竞赛用游泳池及大、中型其他用途游泳池应采用间接式池水加热方式;
2 小型游泳池可采用燃气、燃油、燃煤及电热等锅炉直接加热的方式;
3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直接或间接太阳能及热泵加热方式。
7.1.3 池水的温度应符合本规程第3.3.1条的规定。
7.1.4 池水加热系统的控制设施应具有较大幅度调节池水温度的功能,以适应不同竞赛项目及不同使用人群对池水温度的要求。
7.1.5 池水初次加热所需时间,应根据池体结构和衬贴材料特点及热源供应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可采用24~48h,并应满足按每小时池水温度升高不超过0.5℃。
7.1.6 池水加热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同用途游泳池的加热设备应分开设置;
2 每座游泳池加热设备的数量,应按初次池水加热时不少于2台同时工作选定;
3 多个游乐池共用一组加热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共用一组循环过滤器系统;
2)不同池子的循环给水管道应分开各自独立设置。
4 每台加热设备应装设温度自动控制装置。
条文说明
7.1.1 从节约能源、综合利用、节省投资及日常运行费用等原则考虑,规定了热源选择的顺序。
7.1.5 游泳池初次加热时间的长短,对确定加热设备的容量有较大影响,条文中规定池水每小时的温升不超过0.5℃,是针对新建游泳池池内表面衬贴材质不会因温度升高太快加速材料膨胀而损坏游泳池饰面。
7.1.6 由于游泳池初次加热所需设备容量与游泳池正常使用过程如维持池水恒温所需的加热设备容量相差较大,按2台加热设备初次加热时同时工作选定,则正常使用中开启1台,另1台可作为备用,具有较大灵活性。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池水特性
- 3.1 原水水质
- 3.2 池水水质
- 3.3 池水温度
- 3.4 充水及补水
- 4 池水循环
- 4.1 一般规定
- 4.2 游泳负荷
- 4.3 循环方式
- 4.4 循环周期
- 4.5 循环流量
- 4.6 循环水泵
- 4.7 循环管道
- 4.8 平衡水池和均衡水池
- 4.9 给水口
- 4.10 回水口和泄水口
- 4.11 溢流回水槽和溢水槽
- 4.12 补水水箱
- 5 池水净化
- 5.1 一般规定
- 5.2 净化工艺
- 5.3 预净化设备
- 5.4 石英砂过滤器
- 5.5 硅藻土过滤器
- 5.6 辅助过滤设备
- 5.7 过滤器反冲洗
- 6 池水消毒
- 6.1 一般规定
- 6.2 臭氧消毒
- 6.3 氯消毒
- 6.4 紫外线消毒
- 6.5 其他消毒剂
- 6.6 化学药品投加设备
- 7 池水加热
- 7.1 一般规定
- 7.2 耗热量计算
- 7.3 加热设备
- 7.4 太阳能加热系统
- 7.5 热泵加热系统
- 8 水质监测和系统控制
- 8.1 一般规定
- 8.2 监测项目
- 8.3 监控要求
- 8.4 水质平衡
- 9 特殊设施
- 9.1 一般规定
- 9.2 跳水池制波
- 9.3 安全保护气浪
- 9.4 移动分隔墙和升降池底
- 9.5 放松池和淋浴
- 9.6 撇沫器
- 10 洗净设施
- 10.1 浸脚消毒池
- 10.2 强制淋浴
- 10.3 清洗水嘴
- 10.4 池底清污器
- 11 排水及回收利用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池岸排水
- 11.3 游泳池泄水
- 11.4 其他排水
- 12 池水净化设备机房
- 12.1 一般规定
- 12.2 循环水泵及均衡水池布置
- 12.3 过滤设备布置
- 12.4 加药间及药品库
- 12.5 消毒设备
- 12.6 换热器
- 12.7 控制设备
- 13 施工与质量验收
- 13.1 一般规定
- 13.2 设备及配套设施安装
- 13.3 管道安装
- 13.4 专用和附属配件安装
- 13.5 阀门和仪表安装
- 13.6 管道检测和试验
- 13.7 设备检测和试验
- 13.8 质量验收
- 14 运行、维护和管理
- 14.1 一般规定
- 14.2 水质异常处理
- 14.3 水质监测
- 14.4 环境卫生保持
- 14.5 化学药品溶液配制
- 14.6 设备维护和管理
- 附录A 施工验收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格式
- 附录B 游泳池池水净化处理维护管理内容及格式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