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2 内力与位移计算
10.2.1 多层与高层厂房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所建立的结构分析模型及分析时采用的简化处理和计算假定,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情况,宜采用空间结构模型进行整体分析,对平面和立面布置简单规则的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也可采用平面结构空间协同模型。
10.2.2 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时,连梁的刚度不宜折减。
10.2.3 在内力与位移计算时,现浇楼屋面框架梁的刚度增大系数宜按实际情况取用;采用宽扁梁框架结构时,应取梁的全截面。
10.2.4 在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型钢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构件宜按实际情况直接参与计算;亦可等效为混凝土构件进行整体计算。
10.2.5 楼屋面梁受扭计算时应计及楼板对梁扭转的约束作用,当计算中未计及楼板对梁扭转的约束作用时,可对梁的计算扭矩乘以折减系数予以折减,折减系数可取0.4。
10.2.6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可计及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0.8~0.9,装配整体式框架梁可取0.7~0.8;当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当竖向荷载效应和水平作用效应组合时,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再与水平作用产生的框架梁弯矩进行组合。截面设计时梁跨中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弯矩的50%。
10.2.7 在内力计算时,宜计及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梁弯矩的增大。按满载计入时,宜将按满载计算的梁跨中弯矩值乘以放大系数1.1~1.2。
10.2.1 计算分析时应根据结构实际情况,选取能较准确地反映结构中各构件的实际受力情况的力学模型。
10.2.2 连梁在非地震组合作用下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不宜出现裂缝,其刚度不宜折减。而在地震作用组合下允许结构处于弹塑性工作阶段,有裂缝出现,其刚度可予折减。
10.2.3 现浇楼面的楼板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形成T形截面,提高了楼面梁的刚度,结构计算时予以考虑。当近似以梁刚度增大系数考虑时,通常现浇楼面的边框梁可取1.5,中框架梁可取2.0;当框架梁截面较小而楼板较厚或者梁截面较大而楼板较薄时,梁刚度增大系数可能会有所变化,应根据梁翼缘尺寸与梁截面尺寸计算确定。
10.2.5 楼面梁受有楼板的约束作用,当结构计算中未考虑楼板对梁扭转的约束作用时,梁的计算扭矩可予以适当折减。计算分析表明,扭矩折减系数与楼板的约束作用大小相关,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10.2.6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端负弯矩很大,配筋困难,不便于施工。因此允许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进行适当调幅。钢筋混凝土的塑性变形能力有限,调幅的幅度必须加以限制。框架梁负弯矩减小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
截面设计时,为保证框架梁跨中截面底钢筋不至于过少,其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的一半。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4 荷载和作用
- 4.1 一般规定
- 4.2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
- 4.3 施工和检修荷载
- 4.4 栏杆水平荷载
- 4.5 雪荷载、屋面积灰荷载和风荷载
- 4.6 起重机荷载
- 4.7 地面运输荷载
- 4.8 地面荷载
- 4.9 动力系数
- 5 材料
- 5.1 混凝土
- 5.2 钢筋
- 5.3 钢材
- 5.4 砌体材料
- 6 地基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地基计算
- 7 基础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基础埋置深度
- 7.3 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基础
- 7.4 钢柱基础
- 8 楼屋盖结构
- 8.1 楼屋盖的选型和计算
- 8.2 混凝土楼板上布置设备的构造
- 9 单层厂房
- 9.1 一般规定
- 9.2 结构分析和计算
- 9.3 屋盖系统
- 9.4 起重机梁
- 9.5 钢筋混凝土柱
- 9.6 钢柱
- 9.7 单层砖柱厂房
- 9.8 支撑系统
- 9.9 围护结构
- 10 钢筋混凝土多层与高层厂房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内力与位移计算
- 10.3 框架结构
- 10.4 框架-剪力墙结构
- 11 框排架厂房
- 12 改建与扩建工程
- 12.1 一般规定
- 12.2 单层厂房的改建
- 12.3 单层厂房的扩建
- 12.4 多层厂房的加层
- 附录A 机械工业厂房常用起重机工作级别的划分及其与工作制等级的对应关系
- 附录B 机械工业厂房生产部位的腐蚀性介质类别
- 附录C 常用的构件隔热防护措施
- 附录D 构件表面温度
- 附录E 工作平台的均布活荷载
- 附录F 热加工车间的地面荷载
- 附录G 常用机械设备动力系数
- 附录H 各类混凝土的水泥品种和组成材料
- 附录J 单层厂房纵向柱列温度应力的计算
- 附录K 单层厂房排架横向空间作用的计算
- 附录L 单层厂房钢筋混凝土柱的截面尺寸
- 附录M 钢筋混凝土平腹杆双肢柱的内力计算
- 附录N 单层厂房钢柱的截面尺寸
- 附录P 钢筋混凝土梁腹开矩形孔洞的设计与构造
- 附录Q 钢筋混凝土梁腹开圆形孔洞的设计与构造
- 附录R 框架扁梁结构的设计与构造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