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2 地基计算
6.2.1 机械工业厂房的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和稳定性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
6.2.2 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其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起重机厂房,当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出现零应力区时,其零应力区的面积不应大于基础底面积的25%;
2 有起重机厂房,有起重机荷载组合时,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3 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50kPa时,对起重机起重量大于或等于75t的厂房和起重机起重量大于或等于15t的露天栈桥,有起重机荷载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与最大压力之比,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式中:Pkmin——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kPa);
Pkmax——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kPa)。
6.2.3 矩形双向偏心受压基础(图6.2.3),当符合下式要求时,可按单向偏心受压基础计算:
式中:ex、ey——分别为基础底面处的轴向力对基础形心y轴和x轴的偏心距(m);
a、b——分别为基础底面在y向和x向的宽度(m)。
图6.2.3 双向偏心基础偏心距示意
1-轴向力作用点
6.2.4 当矩形双向偏心受压基础不符合本规范第6.2.3条要求时,其地基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础底面处的压力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Pkmax——基础底面角点最大压力(kPa);
Pki——除基础底面角点最大、最小压力外,其余角点基础底面的压力(kPa);
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kN);
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N);
Mkx、Mky——分别为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对y轴和对x轴的力矩值(kN·m);
A——基础底面面积(㎡);
Wx、Wy——分别为基础底面对基础形心y轴、x轴的截面抵抗矩。
2 基础底面角点最大压力不应大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2倍;
3 除基础底面角点最大、最小压力外,其余角点基础底面的压力不应大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6.2.5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验算下卧层地基承载力。
6.2.6 一般机械工业厂房的地基最终沉降量,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6.2.7 机械工业厂房的最终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等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有关地基变形允许值的规定。
6.2.8 多层及高层厂房的箱形或筏形基础沉降量计算,对于碎石土、砂土、粉土、花岗岩残积土、全风化岩、强风化岩等不能准确取得压缩模量的地基土,可按国家现行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的有关规定采用变形模量计算其平均沉降量。
6.2.9 对于有大面积地面堆载的单层厂房和露天栈桥,当在使用过程中允许调整起重机轨道时,其地基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规定,计算由地面荷载引起柱基内侧边缘中点的地基附加沉降量,且不应超过其规定的允许值。
6.2.10 地基的稳定性,可采用圆弧滑动面法验算,最危险的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式中:MR——最危险的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kN·m);
Ms——最危险的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滑动力矩(kN·m)。
6.2.2 对于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出现零应力区的基础,其零应力区的面积不应大于基础底面积的25%,仅适用于无起重机的单层工业厂房。
6.2.9 在建筑范围内具有大面积地面堆载的工业厂房、露天栈桥应考虑由于地面荷载产生的地基不均匀变形及其对上部结构的不利影响,当使用过程中允许调整起重机轨道时,允许有附加沉降量,但应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4 荷载和作用
- 4.1 一般规定
- 4.2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
- 4.3 施工和检修荷载
- 4.4 栏杆水平荷载
- 4.5 雪荷载、屋面积灰荷载和风荷载
- 4.6 起重机荷载
- 4.7 地面运输荷载
- 4.8 地面荷载
- 4.9 动力系数
- 5 材料
- 5.1 混凝土
- 5.2 钢筋
- 5.3 钢材
- 5.4 砌体材料
- 6 地基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地基计算
- 7 基础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基础埋置深度
- 7.3 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基础
- 7.4 钢柱基础
- 8 楼屋盖结构
- 8.1 楼屋盖的选型和计算
- 8.2 混凝土楼板上布置设备的构造
- 9 单层厂房
- 9.1 一般规定
- 9.2 结构分析和计算
- 9.3 屋盖系统
- 9.4 起重机梁
- 9.5 钢筋混凝土柱
- 9.6 钢柱
- 9.7 单层砖柱厂房
- 9.8 支撑系统
- 9.9 围护结构
- 10 钢筋混凝土多层与高层厂房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内力与位移计算
- 10.3 框架结构
- 10.4 框架-剪力墙结构
- 11 框排架厂房
- 12 改建与扩建工程
- 12.1 一般规定
- 12.2 单层厂房的改建
- 12.3 单层厂房的扩建
- 12.4 多层厂房的加层
- 附录A 机械工业厂房常用起重机工作级别的划分及其与工作制等级的对应关系
- 附录B 机械工业厂房生产部位的腐蚀性介质类别
- 附录C 常用的构件隔热防护措施
- 附录D 构件表面温度
- 附录E 工作平台的均布活荷载
- 附录F 热加工车间的地面荷载
- 附录G 常用机械设备动力系数
- 附录H 各类混凝土的水泥品种和组成材料
- 附录J 单层厂房纵向柱列温度应力的计算
- 附录K 单层厂房排架横向空间作用的计算
- 附录L 单层厂房钢筋混凝土柱的截面尺寸
- 附录M 钢筋混凝土平腹杆双肢柱的内力计算
- 附录N 单层厂房钢柱的截面尺寸
- 附录P 钢筋混凝土梁腹开矩形孔洞的设计与构造
- 附录Q 钢筋混凝土梁腹开圆形孔洞的设计与构造
- 附录R 框架扁梁结构的设计与构造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