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3.1 一般规定
3.1.1 基桩检测可分为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和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桩检测。基桩检测应根据检测目的、检测方法的适应性、桩基的设计条件、成桩工艺等,按表3.1.1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当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的相互补充、验证,能有效提高基桩检测结果判定的可靠性时,应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
表3.1.1 检测目的及检测方法
3.1.2 当设计有要求或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施工前应进行试验桩检测并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
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
2. 无相关试桩资料可参考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桩基;
3. 地基条件复杂、基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4. 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采用新工艺成桩的桩基。
3.1.3 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
3.1.4 桩基工程除应在工程桩施工前和施工后进行基桩检测外,尚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的检测与监测。
条文说明
3.1.1 桩基工程一般按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四个阶段进行,基桩试验和检测工作多数情况下分别放在设计和验收两阶段,即施工前和施工后。大多数桩基工程的试验和检测工作确是在这两个阶段展开的,但对桩数较多、施工周期较长的大型桩基工程,验收检测应尽早在施工过程中穿插进行,而且这种做法应大力提倡。
本条强调检测方法合理选择搭配,目的是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检测过程的可操作性,也是第1.0.3条的原则体现。表3.1.1所列7种方法是基桩检测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对于冲钻孔、挖孔和沉管灌注桩以及预制桩等桩型,可采用其中多种甚至全部方法进行检测;但对异型桩、组合型桩,表3.1.1中的部分方法就不能完全适用(如高、低应变动测法)。因此在具体选择检测方法时,应根据检测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各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检测能力,考虑设计、地基条件、施工因素和工程重要性等情况确定,不允许超适用范围滥用。同时也要兼顾实施中的经济合理性,即在满足正确评价的前提下,做到快速经济。
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方法,应根据基桩实际受力状态和设计要求合理选择。以竖向承压为主的基桩通常采用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考虑到高应变法快速、经济和检测桩数覆盖面较大的特点,对符合一定条件及高应变法适用范围的桩基工程,也可选用高应变法作为补充检测。例如条件相同、预制桩量大的桩基工程中,一部分桩可选用静载法检测,而另一部分可用高应变法检测,前者应作为后者的验证对比资料。对不具备条件进行静载试验的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可采用钻芯法检查桩端持力层情况,也可采用深层载荷板试验进行核验。对专门承受竖向抗拔荷载或水平荷载的桩基,则应选用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方法或水平静载试验方法。
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有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法和钻芯法,除中小直径灌注桩外,大直径灌注桩一般同时选用两种或多种的方法检测,使各种方法能相互补充印证,优势互补。另外,对设计等级高、地基条件复杂、施工质量变异性大的桩基,或低应变完整性判定可能有技术困难时,提倡采用直接法(静载试验、钻芯和开挖,管桩可采用孔内摄像)进行验证。
3.1.2 施工前进行试验桩检测并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目的是为设计单位选定桩型和桩端持力层、掌握桩侧桩端阻力分布并确定基桩承载力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施工单位在新的地基条件下设定并调整施工工艺参数进行必要的验证。对设计等级高且缺乏地区经验的工程,为获得既经济又可靠的设计施工参数,减少盲目性,前期试桩尤为重要。本条规定的第1~3款条件,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的原则一致。考虑到桩基础选型、成桩工艺选择与地基条件、桩型和工法的成熟性密切相关,为在推广应用新桩型或新工艺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使其能达到预期的质量和效益目标,规定本地区采用新桩型或新工艺也应在施工前进行试桩。通常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静载试验往往应加载至极限破坏状态,但受设备条件和反力提供方式的限制,试验可能做不到破坏状态,为安全起见,此时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取试验时最大加载值,但前提是应符合设计的预期要求。
3.1.3 工程桩的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或桩身质量)是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桩基验收中的主控项目,也是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以强制性条文形式规定的必检项目。因工程桩的预期使用功能要通过单桩承载力实现,完整性检测的目的是发现某些可能影响单桩承载力的缺陷,最终仍是为减少安全隐患、可靠判定工程桩承载力服务。所以,基桩质量检测时,承载力和完整性两项内容密不可分,往往是通过低应变完整性普查,找出基桩施工质量问题并得到对整体施工质量的大致估计,而工程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则需通过有代表性的单桩承载力检验来实现。
3.1.4 鉴于目前对施工过程中的检测重视不够,本条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检测,以便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做到信息化施工。如:冲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应提倡或明确规定采用一些成熟的技术和常规的方法进行孔径、孔斜、孔深、沉渣厚度和桩端岩性鉴别等项目的检验;对于打入式预制桩,提倡沉桩过程中的高应变监测等。
桩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设计变更、局部地基条件与勘察报告不符、工程桩施工工艺与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不同、原材料发生变化、施工单位更换等,都可能造成质量隐患。除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检测外,仅在施工后进行验收检测,即使发现质量问题,也只是事后补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基桩检测除在施工前和施工后进行外,尚应加强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效益。
基桩检测工作不论在何时、何地开展,相关单位应时刻牢记和切实执行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本条强调检测方法合理选择搭配,目的是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检测过程的可操作性,也是第1.0.3条的原则体现。表3.1.1所列7种方法是基桩检测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对于冲钻孔、挖孔和沉管灌注桩以及预制桩等桩型,可采用其中多种甚至全部方法进行检测;但对异型桩、组合型桩,表3.1.1中的部分方法就不能完全适用(如高、低应变动测法)。因此在具体选择检测方法时,应根据检测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各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检测能力,考虑设计、地基条件、施工因素和工程重要性等情况确定,不允许超适用范围滥用。同时也要兼顾实施中的经济合理性,即在满足正确评价的前提下,做到快速经济。
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方法,应根据基桩实际受力状态和设计要求合理选择。以竖向承压为主的基桩通常采用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考虑到高应变法快速、经济和检测桩数覆盖面较大的特点,对符合一定条件及高应变法适用范围的桩基工程,也可选用高应变法作为补充检测。例如条件相同、预制桩量大的桩基工程中,一部分桩可选用静载法检测,而另一部分可用高应变法检测,前者应作为后者的验证对比资料。对不具备条件进行静载试验的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可采用钻芯法检查桩端持力层情况,也可采用深层载荷板试验进行核验。对专门承受竖向抗拔荷载或水平荷载的桩基,则应选用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方法或水平静载试验方法。
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有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法和钻芯法,除中小直径灌注桩外,大直径灌注桩一般同时选用两种或多种的方法检测,使各种方法能相互补充印证,优势互补。另外,对设计等级高、地基条件复杂、施工质量变异性大的桩基,或低应变完整性判定可能有技术困难时,提倡采用直接法(静载试验、钻芯和开挖,管桩可采用孔内摄像)进行验证。
3.1.2 施工前进行试验桩检测并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目的是为设计单位选定桩型和桩端持力层、掌握桩侧桩端阻力分布并确定基桩承载力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施工单位在新的地基条件下设定并调整施工工艺参数进行必要的验证。对设计等级高且缺乏地区经验的工程,为获得既经济又可靠的设计施工参数,减少盲目性,前期试桩尤为重要。本条规定的第1~3款条件,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的原则一致。考虑到桩基础选型、成桩工艺选择与地基条件、桩型和工法的成熟性密切相关,为在推广应用新桩型或新工艺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使其能达到预期的质量和效益目标,规定本地区采用新桩型或新工艺也应在施工前进行试桩。通常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静载试验往往应加载至极限破坏状态,但受设备条件和反力提供方式的限制,试验可能做不到破坏状态,为安全起见,此时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取试验时最大加载值,但前提是应符合设计的预期要求。
3.1.3 工程桩的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或桩身质量)是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桩基验收中的主控项目,也是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以强制性条文形式规定的必检项目。因工程桩的预期使用功能要通过单桩承载力实现,完整性检测的目的是发现某些可能影响单桩承载力的缺陷,最终仍是为减少安全隐患、可靠判定工程桩承载力服务。所以,基桩质量检测时,承载力和完整性两项内容密不可分,往往是通过低应变完整性普查,找出基桩施工质量问题并得到对整体施工质量的大致估计,而工程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则需通过有代表性的单桩承载力检验来实现。
3.1.4 鉴于目前对施工过程中的检测重视不够,本条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检测,以便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做到信息化施工。如:冲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应提倡或明确规定采用一些成熟的技术和常规的方法进行孔径、孔斜、孔深、沉渣厚度和桩端岩性鉴别等项目的检验;对于打入式预制桩,提倡沉桩过程中的高应变监测等。
桩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设计变更、局部地基条件与勘察报告不符、工程桩施工工艺与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不同、原材料发生变化、施工单位更换等,都可能造成质量隐患。除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检测外,仅在施工后进行验收检测,即使发现质量问题,也只是事后补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基桩检测除在施工前和施工后进行外,尚应加强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效益。
基桩检测工作不论在何时、何地开展,相关单位应时刻牢记和切实执行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3 基本规定
- 下一节:3.2 检测工作程序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检测工作程序
- 3.3 检测方法选择和检测数量
- 3.4 验证与扩大检测
- 3.5 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 4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 4.1 一般规定
- 4.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 4.3 现场检测
- 4.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5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 5.1 一般规定
- 5.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 5.3 现场检测
- 5.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6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 6.1 一般规定
- 6.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 6.3 现场检测
- 6.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7 钻芯法
- 7.1 一般规定
- 7.2 设备
- 7.3 现场检测
- 7.4 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
- 7.5 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 7.6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8 低应变法
- 8.1 一般规定
- 8.2 仪器设备
- 8.3 现场检测
- 8.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9 高应变法
- 9.1 一般规定
- 9.2 仪器设备
- 9.3 现场检测
- 9.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10 声波透射法
- 10.1 一般规定
- 10.2 仪器设备
- 10.3 声测管埋设
- 10.4 现场检测
- 10.5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 附录A 桩身内力测试
- 附录B 混凝土桩桩头处理
- 附录C 静载试验记录表
- 附录D 钻芯法检测记录表
- 附录E 芯样试件加工和测量
- 附录F 高应变法传感器安装
- 附录G 试打桩与打桩监控
- G.1 试打桩
- G.2 桩身锤击应力监测
- G.3 锤击能量监测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