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7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7.7.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砂土和自重固结已完成的素填土地基。对淤泥质土应按地区经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7.7.2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应选择承载力和压缩模量相对较高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2. 桩径:长螺旋钻中心压灌、干成孔和振动沉管成桩宜为350mm~600mm泥浆护壁钻孔成桩宜为600mm~800mm;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宜为300mm~600mm。
3. 桩间距应根据基础形式、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土性及施工工艺确定:
1)采用非挤土成桩工艺和部分挤土成桩工艺,桩间距宜为(3~5)倍桩径;
2)采用挤土成桩工艺和墙下条形基础单排布桩的桩间距宜为(3~6)倍桩径;
3)桩长范围内有饱和粉土、粉细砂、淤泥、淤泥质土层,采用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施工中可能发生窜孔时宜采用较大桩距。
4. 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宜为桩径的40%~60%。褥垫材料宜采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石和碎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
5.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可只在基础范围内布桩,并可根据建筑物荷载分布、基础形式和地基土性状,合理确定布桩参数:
1)内筒外框结构内筒部位可采用减小桩距、增大桩长或桩径布桩;
2)对相邻柱荷载水平相差较大的独立基础,应按变形控制确定桩长和桩距;
3)筏板厚度与跨距之比小于1/6的平板式筏基、梁的高跨比大于1/6且板的厚跨比(筏板厚度与梁的中心距之比)小于1/6的梁板式筏基,应在柱(平板式筏基)和梁(梁板式筏基)边缘每边外扩2.5倍板厚的面积范围内布桩;
4)对荷载水平不高的墙下条形基础可采用墙下单排布桩。
6.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本规范第7.1.5条规定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式(7.1.5-2)估算,其中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和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应按地区经验取值,无经验时λ可取0.8~0.9;β可取0.9~1.0;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ƒsk,对非挤土成桩工艺,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对挤土成桩工艺,一般黏性土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松散砂土、粉土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2~1.5)倍,原土强度低的取大值。按式(7.1.5-3)估算单桩承载力时,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ap可取1.0;桩身强度应满足本规范第7.1.6条的规定。
7. 处理后的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7.1.7条和第7.1.8条的规定。
7.7.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可选用下列施工工艺:
1)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土、素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地基;
2)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和素填土地基,对噪声或泥浆污染要求严格的场地可优先选用;穿越卵石夹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适用性;
3)振动沉管灌注成桩:适用于粉土、黏性土及素填土地基;挤土造成地面隆起量大时,应采用较大桩距施工;
4)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成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等地基;桩长范围和桩端有承压水的土层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应性。
2. 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施工和振动沉管灌注成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试验;施工时,按配合比配制混合料;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160mm~200m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30mm~50m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后桩顶浮浆厚度不宜超过200mm;
2)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施工钻至设计深度后,应控制提拔钻杆时间,混合料泵送量应与拔管速度相配合, 不得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层内停泵待料;沉管灌注成桩施工拔管速度宜为1.2m/min~1.5m/min,如遇淤泥质土,拔管速度应适当减慢;当遇有松散饱和粉土、粉细砂或淤泥质土,当桩距较小时,宜采取隔桩跳打措施;
3)施工桩顶标高宜高出设计桩顶标高不少于0.5m;当施工作业面高出桩顶设计标高较大时,宜增加混凝土灌注量;
4)成桩过程中,应抽样做混合料试块,每台机械每台班不应少于一组。
3. 冬期施工时,混合料入孔温度不得低于5℃,对桩头和桩间土应采取保温措施;
4. 清土和截桩时,应采用小型机械或人工剔除等措施,不得造成桩顶标高以下桩身断裂或桩间土扰动;
5. 褥垫层铺设宜采用静力压实法,当基础底面下桩间土的含水量较低时,也可采用动力夯实法,夯填度不应大于0.9;
6.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成桩和锤击、静压预制桩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的规定。
7.7.4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质量检验应检查施工记录、混合料坍落度、桩数、桩位偏差、褥垫层厚度、夯填度和桩体试块抗压强度等;
2. 竣工验收时,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单桩静载荷试验;
3. 承载力检验宜在施工结束28d后进行,其桩身强度应满足试验荷载条件;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单桩静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每个单体工程的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的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点;
4. 采用低应变动力试验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查数量不低于总桩数的10%。
7.7.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简称CFG桩),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地基变形小等特点,适用范围较大。就基础形式而言,既可适用于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也可适用于箱基、筏基;在工业厂房、民用建筑中均有大量应用。就土性而言,适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砂土和正常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淤泥质土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不仅用于承载力较低的地基,对承载力较高(如承载力fak=200kPa)但变形不能满足要求的地基,也可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以减少地基变形。
目前已积累的工程实例,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承载力较低的地基多用于多层住宅和工业厂房。比如南京浦镇车辆厂厂南生活区24幢6层住宅楼,原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为60kPa的淤泥质土,经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240kPa,基础形式为条基,建筑物最终沉降多在40mm左右。
对一般黏性土、粉土或砂土,桩端具有好的持力层,经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后可作为高层建筑地基,如北京华亭嘉园35层住宅楼,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为200kPa,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后建筑物沉降在50mm以内。成都某建筑40层、41层,高度为119.90m,强风化泥岩的承载力特征值fak为320kPa,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后,承载力和变形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且经受住了汶川“5.12”大地震的考验。
近些年来,随着其在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广泛应用,桩体材料组成和早期相比有所变化,主要由水泥、碎石、砂、粉煤灰和水组成,其中粉煤灰为Ⅱ~Ⅲ级细灰,在桩体混合料中主要提高混合料的可泵性。
混凝土灌注桩、预制桩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其工作性状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接近,可参照本节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和检测。对预应力管桩桩顶可采取设置混凝土桩帽或采用高于增强体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灌芯的技术措施,减少桩顶的刺入变形。
7.7.2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桩端持力层的选择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应选择承载力和压缩模量相对较高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具有较强的置换作用,其他参数相同,桩越长、桩的荷载分担比(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高。设计时须将桩端落在承载力和压缩模量相对高的土层上,这样可以很好地发挥桩的端阻力,也可避免场地岩性变化大可能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桩端持力层承载力和压缩模量越高,建筑物沉降稳定也越快。
2. 桩径
桩径与选用施工工艺有关,长螺旋钻中心压灌、干成孔和振动沉管成桩宜取350mm~600mm;泥浆护壁钻孔灌注素混凝土成桩宜取600mm~800mm;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宜取300mm~600mm。
其他条件相同,桩径越小桩的比表面积越大,单方混合料提供的承载力高。
3. 桩距
桩距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建筑物控制沉降量、土性、施工工艺等综合考虑确定。
设计的桩距首先要满足承载力和变形量的要求。从施工角度考虑,尽量选用较大的桩距,以防止新打桩对已打桩的不良影响。
就土的挤(振)密性而言,可将土分为:
1)挤(振)密效果好的土,如松散粉细砂、粉土、人工填土等;
2)可挤(振)密土,如不太密实的粉质黏土;
3)不可挤(振)密土,如饱和软黏土或密实度很高的黏性土,砂土等。
施工工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桩间土产生扰动或挤密的施工工艺,如振动沉管打桩机成孔制桩,属挤土成桩工艺。二是对桩间土不产生扰动或挤密的施工工艺,如长螺旋钻灌注成桩,属非挤土(或部分挤土)成桩工艺。
对不可挤密土和挤土成桩工艺宜采用较大的桩距。
在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改变桩长来调整桩距。采用非挤土、部分挤土成桩工艺施工(如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长螺旋钻灌注桩),桩距宜取(3~5)倍桩径;采用挤土成桩工艺施工(如预制桩和振动沉管打桩机施工)和墙下条基单排布桩桩距可适当加大,宜取(3~6)倍桩径。桩长范围内有饱和粉土、粉细砂、淤泥、淤泥质土层,为防止施工发生窜孔、缩颈、断桩,减少新打桩对已打桩的不良影响,宜采用较大桩距。
4. 褥垫层
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在复合地基中具有如下的作用:
1)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它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形成复合地基的重要条件。
2)通过改变褥垫厚度,调整桩垂直荷载的分担,通常褥垫越薄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高。
3)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
4)调整桩、土水平荷载的分担,褥垫层越厚,土分担的水平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大,桩分担的水平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小。对抗震设防区,不宜采用厚度过薄的褥垫层设计。
5)褥垫层的设置,可使桩间土承载力充分发挥,作用在桩间土表面的荷载在桩侧的土单元体产生竖向和水平向附加应力,水平向附加应力作用在桩表面具有增大侧阻的作用,在桩端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对提高单桩承载力是有益的。
5.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可只在基础内布桩,应根据建筑物荷载分布、基础形式、地基土性状,合理确定布桩参数:
1)对框架核心筒结构形式,核心筒和外框柱宜采用不同布桩参数,核心筒部位荷载水平高,宜强化核心筒荷载影响部位布桩,相对弱化外框柱荷载影响部位布桩;通常核心筒外扩一倍板厚范围,为防止筏板发生冲切破坏需足够的净反力,宜减小桩距或增大桩径,当桩端持力层较厚时最好加大桩长,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复合土层模量;对设有沉降缝或防震缝的建筑物,宜在沉降缝或防震缝部位,采用减小桩距、增加桩长或加大桩径布桩,以防止建筑物发生较大相向变形。
2)对于独立基础地基处理,可按变形控制进行复合地基设计。比如,天然地基承载力100kPa,设计要求经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300kPa。每个独立基础下的承载力相同,都是300kPa。当两个相邻柱荷载水平相差较大的独立基础,复合地基承载力相等时,荷载水平高的基础面积大,影响深度深,基础沉降大;荷载水平低的基础面积小,影响深度浅,基础沉降小;柱间沉降差有可能不满足设计要求。柱荷载水平差异较大时应按变形控制进行复合地基设计。由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大,柱荷载水平高的宜采用较高承载力要求确定布桩参数;可以有效地减少基础面积、降低造价,更重要的是基础间沉降差容易控制在规范限值之内。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中对于地基反力计算,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可按线性分布:
①当地基土比较均匀;
②上部结构刚度比较好;
③梁板式筏基梁的高跨比或平板式筏基板的厚跨比不小于1/6;
④相邻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地基反力满足线性分布假定时,可在整个基础范围均匀布桩。
若筏板厚度与跨距之比小于1/6,梁板式基础,梁的高跨比大于1/6且板的厚跨比(筏板厚度与梁的中心距之比)小于1/6时,基底压力不满足线性分布假定,不宜采用均匀布桩,应主要在柱边(平板式筏基)和梁边(梁板式筏基)外扩2.5倍板厚的面积范围布桩。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设计基底压力应按布桩区的面积重新计算。
4)与散体桩和水泥土搅拌桩不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大,条形基础下复合地基设计,当荷载水平不高时,可采用墙下单排布桩。此时,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施工对桩位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偏差
应严格控制,防止过大的基础偏心受力状态。
6.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第7.1.5条规定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按本规范式(7.1.5-2)、式(7.1.5-3)估算。桩身强度应符合第7.1.6条的规定。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规定,初步设计时复合地基承载力按下式估算:
(14)
即假定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为1.0。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多年研究,采用本规范式(7.1.5-2)更为符合实际情况,式中λ按当地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取0.8~0.9,褥垫层的厚径比小时取大值;β按当地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取0.9~1.0,厚径比大时取大值。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按本规范式(7.1.5-3)估算,qsi应按地区经验确定;qp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确定;桩端阻力发挥系数αp可取1.0。
当承载力考虑基础埋深的深度修正时,增强体桩身强度还应满足本规范式(7.1.6-2)的规定。这次修订考虑了如下几个因素:
1)与桩基不同,复合地基承载力可以作深度修正,基础两侧的超载越大(基础埋深越大),深度修正的数量也越大,桩承受的竖向荷载越大,设计的桩体强度应越高。
2)刚性桩复合地基,由于设置了褥垫层,从加荷一开始,就存在一个负摩擦区,因此,桩的最大轴力作用点不在桩顶,而是在中性点处,即中性点处的轴力大于桩顶的受力。
综合以上因素,对《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中桩体试块(边长15cm立方体)标准养护28d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小于3Ra/Ap(Ra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Ap为桩的截面面积)的规定进行了调整,桩身强度适当提高,保证桩体不发生破坏。
7.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执行。但有两点需作说明:
1)复合地基的分层与天然地基分层相同,当荷载接近或达到复合地基承载力时,各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按该层天然地基压缩模量的ζ倍计算。工程中应由现场试验测定的fspk,和基础底面下天然地基承载力fak确定。若无试验资料时,初步设计可由地质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以及计算得到的满足设计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按式(7.1.7-1)计算ζ。
2)变形计算经验系数ψs,对不同地区可根据沉降观测资料统计确定,无地区经验时可按表7.1.8取值,表7.1.8根据工程实测沉降资料统计进行了调整,调整了当量模量大于15.0MPa的变形计算经验系数。
3)复合地基变形计算过程中,在复合土层范围内,压缩模量很高时,满足下式要求后:
(15)
若计算到此为止,桩端以下土层的变形量没有考虑,因此,计算深度必须大于复合土层厚度,才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
7.7.3 本条是对施工的要求:
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地基土的性质、地下水埋深、场地周边是否有居民、有无对振动反应敏感的设备等多种因素选择施工工艺。这里给出了四种常用的施工工艺:
1)长螺旋钻干成孔灌注成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土、素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以及对噪声或泥浆污染要求严格的场地。
2)长螺旋钻中心压灌灌注成桩,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对含有卵石夹层场地,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北京某工程卵石粒径不大于60mm,卵石层厚度不大于4m,卵石含量不大于30%,采用长螺旋钻施工工艺取得了成功。目前城区施工对噪声或泥浆污染要求严格,可优先选用该工法。
3)振动沉管灌注成桩,适用于粉土、黏性土及素填土地基及对振动和噪声污染要求不严格的场地。
4)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成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
若地基土是松散的饱和粉土、粉细砂,以消除液化和提高地基承载力为目的,此时应选择振动沉管桩机施工;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属挤土成桩工艺,对桩间土具有挤(振)密效应。但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工艺难以穿透厚的硬土层、砂层和卵石层等。在饱和黏性土中成桩,会造成地表隆起,已打桩被挤断,且振动和噪声污染严重,在城中居民区施工受到限制。在夹有硬的黏性土时,可采用长螺旋钻机引孔,再用振动沉管打桩机制桩。
长螺旋钻干成孔灌注成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土、素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属非挤土(或部分挤土)成桩工艺,该工艺具有穿透能力强,无振动、低噪声、无泥浆污染等特点,但要求桩长范围内无地下水,以保证成孔时不塌孔。
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工艺,是国内近几年来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工艺,属非挤土(或部分挤土)成桩工艺,具有穿透能力强、无泥皮、无沉渣、低噪声、无振动、无泥浆污染、施工效率高及质量容易控制等特点。
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和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工艺,在城市居民区施工,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较小。
对桩长范围和桩端有承压水的土层,应选用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成桩工艺。当桩端具有高水头承压水采用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或振动沉管灌注成桩,承压水沿着桩体渗流,把水泥和细骨料带走,桩体强度严重降低,导致发生施工质量事故。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成桩,成孔过程消除了发生渗流的水力条件,成桩质量容易保障。
2. 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和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施工除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振动沉管施工应控制拔管速度,拔管速度太快易造成桩径偏小或缩颈断桩。
为考察拔管速度对成桩桩径的影响,在南京浦镇车辆厂工地做了三种拔管速度的试验:拔管速度为1.2m/min时,成桩后开挖测桩径为380mm(沉管为ф377管);拔管速度为2.5m/min,沉管拔出地面后,约0.2m3的混合料被带到地表,开挖后测桩径为360mm;拔管速度为0.8m/min时,成桩后发现桩顶浮浆较多。经大量工程实践认为,拔管速率控制在1.2m/min~1.5m/min是适宜的。
2)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施工
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施工,选用的钻机钻杆顶部必须有排气装置,当桩端土为饱和粉土、砂土、卵石且水头较高时宜选用下开式钻头。基础埋深较大时,宜在基坑开挖后的工作面上施工,工作面宜高出设计桩顶标高300mm~500mm,工作面土较软时应采取相应施工措施(铺碎石、垫钢板等),保证桩机正常施工。基坑较浅在地表打桩或部分开挖空孔打桩时,应加大保护桩长,并严格控制桩位偏差和垂直度;每方混合料中粉煤灰掺量宜为70kg~90kg,坍落度应控制在160mm~200mm,保证施工中混合料的顺利输送。如坍落度太大,易产生泌水、离析,泵压作用下,骨料与砂浆分离,导致堵管。坍落度太小,混合料流动性差,也容易造成堵管。
应杜绝在泵送混合料前提拔钻杆,以免造成桩端处存在虚土或桩端混合料离析、端阻力减小。提拔钻杆中应连续泵料,特别是在饱和砂土、饱和粉土层中不得停泵待料,避免造成混合料离析、桩身缩径和断桩。
桩长范围有饱和粉土、粉细砂和淤泥、淤泥质土,当桩距较小时,新打桩钻进时长螺旋叶片对已打桩周边土剪切扰动,使土结构强度破坏,桩周土侧向约束力降低,处于流动状态的桩体侧向溢出、桩顶下沉,亦即发生所谓窜孔现象。施工时须对已打桩桩顶标高进行监控,发现已打桩桩顶下沉时,正在施工的桩提钻至窜孔土部位停止提钻继续压料,待已打桩混合料上升至桩顶时,在施桩继续泵料提钻至设计标高。为防止窜孔发生,除设计采用大桩长大桩距外,可采用隔桩跳打措施。
3)施工中桩顶标高应高出设计桩顶标高,留有保护桩长。
4)成桩过程中,抽样做混合料试块,每台机械一天应做一组(3块)试块(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养护,测定其28d立方体抗压强度。
3. 冬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混合料在初凝前受冻,保证混合料入孔温度大于5℃,根据材料加热难易程度,一般优先加热拌合水,其次是加热砂和石混合料,但温度不宜过高,以免造成混合料假凝无法正常泵送,泵送管路也应采取保温措施。施工完清除保护土层和桩头后,应立即对桩间土和桩头采用草帘等保温材料进行覆盖,防止桩间土冻胀而造成桩体拉断。
4. 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施工中存在钻孔弃土。对弃土和保护土层采用机械、人工联合清运时,应避免机械设备超挖,并应预留至少200mm用人工清除,防止造成桩头断裂和扰动桩间土层。对软土地区,为防止发生断桩,也可根据地区经验在桩顶一定范围配置适量钢筋。
5. 褥垫层材料可为粗砂、中砂、级配砂石或碎石,碎石粒径宜为5mm~16mm,不宜选用卵石。当基础底面桩间土含水量较大时,应避免采用动力夯实法,以防扰动桩间土。对基底土为较干燥的砂石时,虚铺后可适当洒水再行碾压或夯实。
电梯井和集水坑斜面部位的桩,桩顶须设置褥垫层,不得直接和基础的混凝土相连,防止桩顶承受较大水平荷载。工程中一般做法见图11。
图11 井坑斜面部位褥垫层做法示意图
1—素混凝土垫层;2—褥垫层
7.7.4 本条是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的规定。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7.6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 下一节:7.8 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4 换填垫层
- 4.1 一般规定
- 4.2 设计
- 4.3 施工
- 4.4 质量检验
- 5 预压地基
- 5.1 一般规定
- 5.2 设计
- 5.3 施工
- 5.4 质量检验
- 6 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
- 6.1 一般规定
- 6.2 压实地基
- 6.3 夯实地基
- 7 复合地基
- 7.1 一般规定
- 7.2 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
- 7.3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 7.4 旋喷桩复合地基
- 7.5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 7.6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 7.7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 7.8 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 7.9 多桩型复合地基
- 8 注浆加固
- 8.1 一般规定
- 8.2 设计
- 8.3 施工
- 8.4 质量检验
- 9 微型桩加固
- 9.1 一般规定
- 9.2 树根桩
- 9.3 预制桩
- 9.4 注浆钢管桩
- 9.5 质量检验
- 10 检验与监测
- 10.1 检验
- 10.2 监测
- 附录A 处理后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
- 附录B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
- 附录C 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静载荷试验要点
- 引用标准名录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