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2 氨氮污水
9.2.1 高浓度氨氮污水应经预处理后再进行生物处理。
9.2.2 含氨氮的污水宜与其他有机污水、生活污水混合后采用生物法处理。
9.2.3 生物处理系统进水中氨氮的浓度不宜大于200mg/L。
9.2.4 含氨氮污水的生物处理宜采用具有脱氮功能的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
条文说明
9.2.1 本条高浓度的氨氮污水是指氨氮浓度大于200mg/L污水。高浓度氨氮污水往往来源于化肥工业的老工艺、老企业,如小氮肥等。高浓度氨氮污水的处理有空气气提法和蒸汽汽提法、化学沉淀法、折点氯氧化法,这些方法及应用都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比较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法是先采用相对经济可行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再经生物处理。
9.2.2 用生物法处理含氨氮的污水是成熟的技术。在化工生产装置中,合成氨、以煤为原料制甲醇装置排放的氨氮污水最为常见,但这些污水中BOD、COD浓度并不高,碳源不足,会影响生物处理,因此应尽量将氨氮污水与其他有机污水或生活污水混合处理。
9.2.3 一般情况下化工污水中氨氮浓度不会很高,除非有事故发生,例如,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合成氨和甲醇的污水中NH3-N含量一般在100mg/L以下,以煤为原料制合成氨和甲醇的污水中NH3-N含量一般也在150mg/L以下。根据目前化肥企业和煤制甲醇企业含NH3-N污水的设计和处理情况,天然气化肥污水处理的设计进水NH3-N浓度在50mg/L~150mg/L,煤制甲醇企业含污水NH3-N浓度在70mg/L~150mg/L。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进水氨氮浓度定为200mg/L比较符合大多数化工污水情况,且在这个浓度范围内处理技术成熟、工艺流程简单、运行费用也比较经济合理。
9.2.4 具有生物脱氮功能的生物处理工艺很多,如ANO、A2O、UCT、VIP、DE及T型氧化沟、CASS工艺,但用得最多的还是缺氧/好氧(ANO)法。当仅需去除氨氮时,也可采用生物硝化工艺。SBR法(包括CASS法)也是化工氨氮污水处理用得较多的一种生物处理工艺,因其流程短、占地省、操作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特别适于处理水量较小、采用自动控制运行的场合。
9.2.2 用生物法处理含氨氮的污水是成熟的技术。在化工生产装置中,合成氨、以煤为原料制甲醇装置排放的氨氮污水最为常见,但这些污水中BOD、COD浓度并不高,碳源不足,会影响生物处理,因此应尽量将氨氮污水与其他有机污水或生活污水混合处理。
9.2.3 一般情况下化工污水中氨氮浓度不会很高,除非有事故发生,例如,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合成氨和甲醇的污水中NH3-N含量一般在100mg/L以下,以煤为原料制合成氨和甲醇的污水中NH3-N含量一般也在150mg/L以下。根据目前化肥企业和煤制甲醇企业含NH3-N污水的设计和处理情况,天然气化肥污水处理的设计进水NH3-N浓度在50mg/L~150mg/L,煤制甲醇企业含污水NH3-N浓度在70mg/L~150mg/L。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进水氨氮浓度定为200mg/L比较符合大多数化工污水情况,且在这个浓度范围内处理技术成熟、工艺流程简单、运行费用也比较经济合理。
9.2.4 具有生物脱氮功能的生物处理工艺很多,如ANO、A2O、UCT、VIP、DE及T型氧化沟、CASS工艺,但用得最多的还是缺氧/好氧(ANO)法。当仅需去除氨氮时,也可采用生物硝化工艺。SBR法(包括CASS法)也是化工氨氮污水处理用得较多的一种生物处理工艺,因其流程短、占地省、操作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特别适于处理水量较小、采用自动控制运行的场合。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设计水量、水质
- 4 收集与预处理
- 5 物化处理
- 5.1 格栅
- 5.2 调节与均质
- 5.3 隔油
- 5.4 气浮
- 5.5 中和与pH调节
- 5.6 混凝
- 5.7 沉淀
- 5.8 过滤
- 5.9 化学氧化与消毒
- 6 厌氧生物处理
- 6.1 一般规定
- 6.2 水解酸化反应器
- 6.3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 6.4 厌氧生物滤池
- 7 活性污泥法
- 7.1 一般规定
- 7.2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
- 7.3 生物脱氮除磷
- 7.4 纯氧曝气工艺
- 7.5 氧化沟工艺
- 7.6 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
- 7.7 膜生物反应器
- 8 生物膜法
- 8.1 一般规定
- 8.2 生物接触氧化
- 8.3 曝气生物滤池
- 9 化工特种污染物处理
- 9.1 一般规定
- 9.2 氨氮污水
- 9.3 有机磷污水
- 9.4 含氟污水
- 9.5 硫化物污水
- 9.6 含汞污水
- 9.7 含铬污水
- 9.8 含铜污水
- 9.9 含氰污水
- 10 回用处理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吸附
- 10.3 离子交换
- 10.4 超(微)滤
- 10.5 反渗透
- 11 污泥处理与处置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污泥的输送
- 11.3 污泥浓缩
- 11.4 污泥厌氧消化
- 11.5 污泥脱水和干化
- 11.6 污泥处置
- 12 总体设计
- 12.1 场址
- 12.2 总体布置
- 12.3 建(构)筑物设置
- 12.4 监控与分析化验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