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3 曝气生物滤池
8.3.1 曝气生物滤池滤料的容积负荷及其他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采用下列数据:
1 用于碳氧化时,BOD5容积负荷宜为2kg[BOD5]/(m3·d)~4kg[BOD5]/(m3·d);
2 用于硝化时,进水BOD5浓度不宜大于30mg/L,硝化容积负荷(以NH3-N计)宜为0.3kg[NH3-N]/(m3·d)~0.8kg[NH3-N]/(m3·d);
3 反硝化容积负荷(以NO3-N计)宜为0.8kg[NO3-N]/(m3·d)~4.0kg[NO3-N]/(m3·d);
4 污水通过滤料层高度的空塔停留时间不宜小于45min;
5 污泥产率可取0.18kg[VSS]/kg[BOD5]~0.75kg[VSS]/kg[BOD5]。
8.3.2 进水悬浮固体不宜大于60mg/L。
8.3.3 池体高度宜为5m~7m,滤料层高度宜为2.5m~4.5m;滤池应采用均匀的布水、布气系统。
8.3.4 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供气和曝气充氧系统宜分别设置。曝气装置可采用单孔膜空气扩散器或穿孔管曝气器。曝气器可设在承托层或滤料层中。曝气充氧系统的气水比不宜小于2。
8.3.5 曝气生物滤池的滤料应具有机械强度高、不易磨损、空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好、生物附着性强、质轻和不易堵塞的性质,宜选用球形轻质多孔陶粒或塑料球形颗粒,滤料承托层宜选择机械强度高和化学稳定性好的材料。
8.3.6 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宜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反冲洗空气强度宜为10L/(m2·s)~15L/(m2·s);反冲洗水强度宜为5L/(m2·s)~8L/(m2·s)。冲洗时间宜为8min~12min。
8.3.7 曝气生物滤池宜设置自动控制系统。反冲洗周期可定时和根据滤料层阻力控制。
8.3.8 曝气生物滤池并联运行组数不宜少于2组,当一组反冲洗时,其他滤池的过流量应满足进水水量的要求。
8.3.9 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排水不宜直接排放。
8.3.2 本条是对曝气生物滤池的进水悬浮固体浓度的规定,悬浮固体过高时,会增加反冲洗次数,频繁的反冲洗容易造成生物膜脱落,不利于曝气生物滤池正常运行。
8.3.3 曝气生物滤池的高度由配水区、承托层、滤料层、清水区的高度和超高等组成,池体总高度宜为5m~7m,滤料层高度宜为2.5m~4.5m,承托层高度为0.3m~0.4m,配水区高度1.2m~1.5m,清水区高度1.0m~1.3m,超高0.3m~0.5m。曝气生物滤池的布水、布气系统多采用滤头布水布气系统和穿孔管布水布气系统。
8.3.4 曝气生物滤池的布气系统包括曝气充氧系统和进行气、水联合反冲洗时的供气系统。曝气充氧量由计算得出,一般比活性污泥法低30%~40%。曝气充氧系统的气水比不宜小于2,主要是考虑污水和滤料中微生物的混合接触需要。
8.3.5 曝气生物滤池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填料的特性,目前国内曝气生物滤池采用的滤料多为球形轻质多孔陶粒。
8.3.6 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通过滤板和固定其上的长柄滤头来实现,由单独气冲洗、气水联合反冲洗、单独水洗三个过程组成。反冲洗周期,根据水质参数和滤料层阻力加以控制,一般24h为一周期,反冲洗水量为进水水量的8%左右。反冲洗出水平均悬浮固体可达600mg/L以上。
8.3.7 本条主要是考虑滤池工艺运行的周期性、操作方便性作出的规定。
8.3.8 本条规定了生物滤池的组数,由于滤池反冲洗时,其他运行的滤池水力负荷会增加,因此作出本条规定。
8.3.9 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水含有大量的悬浮物、生物膜,不宜直接排放。当反冲洗水瞬时流量过大时可设置缓冲池。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8.2 生物接触氧化
- 下一节:9 化工特种污染物处理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设计水量、水质
- 4 收集与预处理
- 5 物化处理
- 5.1 格栅
- 5.2 调节与均质
- 5.3 隔油
- 5.4 气浮
- 5.5 中和与pH调节
- 5.6 混凝
- 5.7 沉淀
- 5.8 过滤
- 5.9 化学氧化与消毒
- 6 厌氧生物处理
- 6.1 一般规定
- 6.2 水解酸化反应器
- 6.3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 6.4 厌氧生物滤池
- 7 活性污泥法
- 7.1 一般规定
- 7.2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
- 7.3 生物脱氮除磷
- 7.4 纯氧曝气工艺
- 7.5 氧化沟工艺
- 7.6 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
- 7.7 膜生物反应器
- 8 生物膜法
- 8.1 一般规定
- 8.2 生物接触氧化
- 8.3 曝气生物滤池
- 9 化工特种污染物处理
- 9.1 一般规定
- 9.2 氨氮污水
- 9.3 有机磷污水
- 9.4 含氟污水
- 9.5 硫化物污水
- 9.6 含汞污水
- 9.7 含铬污水
- 9.8 含铜污水
- 9.9 含氰污水
- 10 回用处理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吸附
- 10.3 离子交换
- 10.4 超(微)滤
- 10.5 反渗透
- 11 污泥处理与处置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污泥的输送
- 11.3 污泥浓缩
- 11.4 污泥厌氧消化
- 11.5 污泥脱水和干化
- 11.6 污泥处置
- 12 总体设计
- 12.1 场址
- 12.2 总体布置
- 12.3 建(构)筑物设置
- 12.4 监控与分析化验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