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7 整体提升法
6.7.1 空间网格结构整体提升可在结构柱上安装提升设备进行提升,也可在进行柱子滑模施工的同时提升,此时空间网格结构可作为操作平台。
6.7.2 提升设备的使用负荷能力,应将额定负荷能力乘以折减系数,穿心式液压千斤顶可取0.5~0.6;电动螺杆升板机可取0.7~0.8;其他设备通过试验确定。
6.7.3 空间网格结构整体提升时应保证同步。相邻两提升点和最高与最低两个点的提升允许高差值应通过验算或试验确定。在通常情况下,相邻两个提升点允许高差值,当用升板机时,应为相邻点距离的1/400,且不应大于15mm;当采用穿心式液压千斤顶时,应为相邻点距离的1/250,且不应大于25mm。最高点与最低点允许高差值,当采用升板机时应为35mm,当采用穿心式液压千斤顶时应为50mm。
6.7.4 提升设备的合力点与吊点的偏移值不应大于10mm。
6.7.5 整体提升法的支承柱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条文说明
6.7.3 在提升过程中,由于设备本身的因素,施工荷载的不均匀以及操作方面等原因,会出现升差。当升差超过某一限值时,会对空间网格结构杆件产生过大的附加应力,甚至使杆件内力变号,还会使空间网格结构产生较大的偏移。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空间网格结构相邻提升点及最高与最低点的允许升差。
6.7.4 为防止起升时空间网格结构晃动,故对提升设备的合力点及其偏移值作出规定。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结构选型
- 3.2 网架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 3.3 网壳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 3.4 立体桁架、立体拱架与张弦立体拱架设计的基本规定
- 3.5 结构挠度容许值
- 4 结构计算
- 4.1 一般计算原则
- 4.2 静力计算
- 4.3 网壳的稳定性计算
- 4.4 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 5 杆件和节点的设计构造
- 5.1 杆件
- 5.2 焊接空心球节点
- 5.3 螺栓球节点
- 5.4 嵌入式毂节点
- 5.5 铸钢节点
- 5.6 销轴式节点
- 5.7 组合结构的节点
- 5.8 预应力索节点
- 5.9 支座节点
- 6 制作、安装与交验
- 6.1 一般规定
- 6.2 制作与拼装要求
- 6.3 高空散装法
- 6.4 分条或分块安装法
- 6.5 滑移法
- 6.6 整体吊装法
- 6.7 整体提升法
- 6.8 整体顶升法
- 6.9 折叠展开式整体提升法
- 6.10 组合空间网格结构施工
- 6.11 交验
- 附录A 常用网架形式
- 附录B 常用网壳形式
- 附录C 网壳等效刚度的计算
- 附录D 组合网架结构的简化计算
- 附录E 网壳结构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
- 附录F 多维反应谱法计算公式
- 附录G 用于屋盖的网架结构竖向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的简化计算
- 附录H 网壳结构水平地震内力系数
- 附录J 嵌入式毂节点主要尺寸的计算公式
- 附录K 橡胶垫板的材料性能及计算构造要求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