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6 整体吊装法
6.6.1 空间网格结构整体吊装可采用单根或多根拔杆起吊,也可采用一台或多台起重机起吊就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单根拔杆整体吊装方案时,对矩形网架,可通过调整缆风绳使空间网格结构平移就位;对正多边形或圆形结构可通过旋转使结构转动就位;
2 当采用多根拔杆方案时,可利用每根拔杆两侧起重机滑轮组中产生水平力不等原理推动空间网格结构平移或转动就位(图6.6.1);
3 空间网格结构吊装设备可根据起重滑轮组的拉力进行受力分析,提升或就位阶段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起重滑轮组的拉力:
6. 6. 2 在空间网格结构整体吊装时,应保证各吊点起升及下降的同步性。提升高差允许值(即相邻两拨杆间或相邻两吊点组的合力点间的相对高差)可取吊点间距离的1/400,且不宜大于100mm,或通过验算确定。
6.6.3 当采用多根拔杆或多台起重机吊装空间网格结构时,宜将拔杆或起重机的额定负荷能力乘以折减系数0.75。
6.6.4 在制订空间网格结构就位总拼方案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空间网格结构的任何部位与支承柱或拔杆的净距不应小于100mm;
2 如支承柱上设有凸出构造(如牛腿等),应防止空间网格结构在提升过程中被凸出物卡住;
3 由于空间网格结构错位需要,对个别杆件暂不组装时,应进行结构验算。
6.6.5 拔杆、缆风绳、索具、地锚、基础及起重滑轮组的穿法等,均应进行验算,必要时可进行试验检验。
6.6.6 当采用多根拔杆吊装时,拔杆安装必须垂直,缆风绳的初始拉力值宜取吊装时缆风绳中拉力的60%。
6.6.7 当采用单根拔杆吊装时,应采用球铰底座;当采用多根拔杆吊装时,在拔杆的起重平面内可采用单向铰接头。拔杆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其支承基础对地面的平均压力不应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6.6.8 当空间网格结构承载能力允许时,在拆除拔杆时可采用在结构上设置滑轮组将拔杆悬挂于空间网格结构上逐段拆除的方法。
条文说明
6.6.2 根据空间网格结构吊装时现场实测资料,当相邻吊点间高差达吊点间距离的1/400时,各节点的反力约增加15%~30%,因此本条将提升高差允许值予以限制。
6.6.6 为防止在起吊和旋转过程中拔杆端部偏移过大,应加大缆风绳预紧力,缆风绳初始拉力应取该缆风绳受力的60%。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结构选型
- 3.2 网架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 3.3 网壳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 3.4 立体桁架、立体拱架与张弦立体拱架设计的基本规定
- 3.5 结构挠度容许值
- 4 结构计算
- 4.1 一般计算原则
- 4.2 静力计算
- 4.3 网壳的稳定性计算
- 4.4 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 5 杆件和节点的设计构造
- 5.1 杆件
- 5.2 焊接空心球节点
- 5.3 螺栓球节点
- 5.4 嵌入式毂节点
- 5.5 铸钢节点
- 5.6 销轴式节点
- 5.7 组合结构的节点
- 5.8 预应力索节点
- 5.9 支座节点
- 6 制作、安装与交验
- 6.1 一般规定
- 6.2 制作与拼装要求
- 6.3 高空散装法
- 6.4 分条或分块安装法
- 6.5 滑移法
- 6.6 整体吊装法
- 6.7 整体提升法
- 6.8 整体顶升法
- 6.9 折叠展开式整体提升法
- 6.10 组合空间网格结构施工
- 6.11 交验
- 附录A 常用网架形式
- 附录B 常用网壳形式
- 附录C 网壳等效刚度的计算
- 附录D 组合网架结构的简化计算
- 附录E 网壳结构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
- 附录F 多维反应谱法计算公式
- 附录G 用于屋盖的网架结构竖向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的简化计算
- 附录H 网壳结构水平地震内力系数
- 附录J 嵌入式毂节点主要尺寸的计算公式
- 附录K 橡胶垫板的材料性能及计算构造要求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