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1 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
8.1.1 网状配筋砖砌体受压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偏心距超过截面核心范围(对于矩形截面即e/h>0.17),或构件的高厚比β>16时,不宜采用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
2 对矩形截面构件,当轴向力偏心方向的截面边长大于另一方向的边长时,除按偏心受压计算外,还应对较小边长方向按轴心受压进行验算;
3 当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下端与无筋砌体交接时,尚应验算交接处无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8.1.2 网状配筋砖砌体(图8.1.2)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φnfnA (8.1.2-1)
fn=f+2[1﹣(2e/y)]ρfy (8.1.2-2)
ρ=[(a+b)As]/absn (8.1.2-3)
式中:N——轴向力设计值;
φn——高厚比和配筋率以及轴向力的偏心距对网状配筋砖砌体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可按附录D.0.2的规定采用;
fn——网状配筋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A——截面面积;
e——轴向力的偏心距;
y——自截面重心至轴向力所在偏心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
ρ——体积配筋率:
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当fy大于320MPa时,仍采用320MPa;
a、b——钢筋网的网格尺寸;
As——钢筋的截面面积;
sn——钢筋网的竖向间距。
图8.1.2 网状配筋砖砌体
8.1.3 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网状配筋砖砌体中的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1%,并不应大于1%;
2 采用钢筋网时,钢筋的直径宜采用3mm~4mm;
3 钢筋网中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20mm,并不应小于30mm;
4 钢筋网的间距,不应大于五皮砖,并不应大于400mm;
5 网状配筋砖砌体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钢筋网应设置在砌体的水平灰缝中,灰缝厚度应保证钢筋上下至少各有2mm厚的砂浆层。
8.1.2 原规范中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的体积配筋率ρ有配筋百分率[ρ=(Vs/V)100]和配筋率(ρ=Vs/V)两种表述,为避免混淆,方便使用,现统一采用后者,即体积配筋率ρ=Vs/V。由此,网状配筋砖砌体矩形截面单向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改按下式计算:
此外,工程上很少采用连弯钢筋网,因而删去了对连弯钢筋网的规定。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8 配筋砖砌体构件
- 下一节:8.2 组合砖砌体构件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材料
- 3.1 材料强度等级
- 3.2 砌体的计算指标
- 4 基本设计规定
- 4.1 设计原则
- 4.2 房屋的静力计算规定
- 4.3 耐久性规定
- 5 无筋砌体构件
- 5.1 受压构件
- 5.2 局部受压
- 5.3 轴心受拉构件
- 5.4 受弯构件
- 5.5 受剪构件
- 6 构造要求
- 6.1 墙、柱的高厚比验算
- 6.2 一般构造要求
- 6.3 框架填充墙
- 6.4 夹心墙
- 6.5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
- 7 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
- 7.1 圈梁
- 7.2 过梁
- 7.3 墙梁
- 7.4 挑梁
- 8 配筋砖砌体构件
- 8.1 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
- 8.2 组合砖砌体构件
- 9 配筋砌块砌体构件
- 9.1 一般规定
- 9.2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 9.3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 9.4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构造规定
- 10 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砖砌体构件
- 10.3 混凝土砌块砌体构件
- 10.4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件
- 10.5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
- 附录A 石材的规格尺寸及其强度等级的确定方法
- 附录B 各类砌体强度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和强度标准值
- 附录C 刚弹性方案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法
- 附录D 影响系数φ和φN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