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 地热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10.0.1 地热井井泵和循环泵应采用变频控制装置。
10.0.2 地热供热系统应在便于观察到的位置设置监测仪表,并应监测下列重要参数:
1 地热井供回水温度和循环供回水温度;
2 地热流体侧流量和循环水侧流量;
3 地热供回水压力和循环供回水及补水压力;
4 地热井的水位。
10.0.3 地热供热系统除应按本规程第10.0.2条的规定设置现场监测仪表外,还宜采用集中监控系统。
10.0.4 流量、温度、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和精度应与二次仪表匹配。
10.0.5 地热井的水位监测可采用自动水位监测仪,也可采用人工的导线电阻测深方法。
10.0.6 井下自动水位监测仪测试探头应安装在井泵的吸入口5m以上。信号线的保护套应与泵管固定,信号线出井口处必须密封。
条文说明
10.0.1 地热井泵采用变频调速控制装置自动调节流量,既节水又节电,是目前地热井运行普遍采用的节能措施。供热循环泵配置变频控制装置是用来自动调节间供系统循环水侧的循环水流量,使之与热负荷变化所需的循环水量匹配,达到节电的目的。
10.0.2 地热供热系统即使装有集中监控系统,仍需就地设置监测运行主要参数的仪器仪表,以便随时掌握系统运行是否正常。
10.0.3 地热供热系统装有集中监控系统就可以把所有运行参数不间断地记录下来,既可作为技术档案保存,又可看出地热井及供热系统各种运行参数的变化趋势,并在系统出现故障或问题时分析原因。虽然配置集中监控系统需要一笔投资,但从长远的利益看,还是十分合算的。
10.0.4 一次仪表测量的范围和精度与二次仪表相匹配是仪表配置的常识。然而不少工程配置这些一次、二次仪表时,不注意这一匹配的重要性,造成有些仪表精度很高,投入资金也不少,却因为不匹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0.0.5 为减少投资,有些地热井只采用人工的导线电阻测深方法。此时,井口装置必须留有可开启和关闭的水位测孔。
10.0.6 自动水位监测仪需要实时将数据传递上来。测试探头必须安放在井内动水位以下。探头安放位置不宜距潜水电泵太近,否则潜水电泵的强电磁场会干扰测试探头的正常工作。安装在水泵进水口5m以上的要求是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的。
10.0.2 地热供热系统即使装有集中监控系统,仍需就地设置监测运行主要参数的仪器仪表,以便随时掌握系统运行是否正常。
10.0.3 地热供热系统装有集中监控系统就可以把所有运行参数不间断地记录下来,既可作为技术档案保存,又可看出地热井及供热系统各种运行参数的变化趋势,并在系统出现故障或问题时分析原因。虽然配置集中监控系统需要一笔投资,但从长远的利益看,还是十分合算的。
10.0.4 一次仪表测量的范围和精度与二次仪表相匹配是仪表配置的常识。然而不少工程配置这些一次、二次仪表时,不注意这一匹配的重要性,造成有些仪表精度很高,投入资金也不少,却因为不匹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0.0.5 为减少投资,有些地热井只采用人工的导线电阻测深方法。此时,井口装置必须留有可开启和关闭的水位测孔。
10.0.6 自动水位监测仪需要实时将数据传递上来。测试探头必须安放在井内动水位以下。探头安放位置不宜距潜水电泵太近,否则潜水电泵的强电磁场会干扰测试探头的正常工作。安装在水泵进水口5m以上的要求是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的。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9.3 防垢除垢措施
- 下一节:11 环境保护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设计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热负荷
- 3.3 地热利用率
- 4 地热供热系统
- 4.1 直接供热系统
- 4.2 间接供热系统
- 4.3 调峰系统
- 5 地热井泵房
- 5.1 土建
- 5.2 井泵
- 5.3 井口装置
- 5.4 地热流体除砂
- 6 地热供热站
- 6.1 土建
- 6.2 供热站设备
- 6.3 供热站供配电
- 7 地热供热管网与末端装置
- 7.1 地热供热管网
- 7.2 末端装置
- 8 地热水供应
- 9 地热系统防腐与防垢
- 9.1 一般规定
- 9.2 防腐措施
- 9.3 防垢除垢措施
- 10 地热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 11 环境保护
- 12 地热回灌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系统设计
- 12.3 系统运行前准备
- 12.4 系统运行
- 12.5 系统停灌及回扬
- 13 地热资源的动态监测
- 14 施工与验收
- 15 运行、维护与管理
- 附录A 非金属管材物理性能
- 附录B 地热水质全分析报告
- 附录C 雷兹诺指数的计算方法和结垢性判定
- 附录D 拉申指数的计算方法和结垢性、腐蚀性判定
- 附录E 回灌系统动态监测数据表
- 附录F 回灌堵塞的判别及处理措施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