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4 浇洒系统
4.4.1 浇洒系统水源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优先选择雨水、中水等非传统水源;
2 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规定。
4.4.2 绿化浇洒应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应根据喷灌区域的浇洒管理形式、地形地貌、当地气象条件、水源条件、绿地面积大小、土壤渗透率、植物类型和水压等因素,选择不同类型的喷灌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绿地浇洒采用中水时,宜采用以微灌为主的浇洒方式;
2 人员活动频繁的绿地,宜采用以微喷灌为主的浇洒方式;
3 土壤易板结的绿地,不宜采用地下渗灌的浇洒方式;
4 乔、灌木和花卉宜采用以滴灌、微喷灌等为主的浇洒方式;
5 带有绿化的停车场,其灌水方式宜按表4.4.2-1的规定选用;
6 平台绿化的灌水方式宜按表4.4.2-2的规定选用。
表4.4.2-2 平台绿化灌水方式
1 应优先选择雨水、中水等非传统水源;
2 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规定。
4.4.2 绿化浇洒应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应根据喷灌区域的浇洒管理形式、地形地貌、当地气象条件、水源条件、绿地面积大小、土壤渗透率、植物类型和水压等因素,选择不同类型的喷灌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绿地浇洒采用中水时,宜采用以微灌为主的浇洒方式;
2 人员活动频繁的绿地,宜采用以微喷灌为主的浇洒方式;
3 土壤易板结的绿地,不宜采用地下渗灌的浇洒方式;
4 乔、灌木和花卉宜采用以滴灌、微喷灌等为主的浇洒方式;
5 带有绿化的停车场,其灌水方式宜按表4.4.2-1的规定选用;
6 平台绿化的灌水方式宜按表4.4.2-2的规定选用。
表4.4.2-1 停车场灌水方式
表4.4.2-2 平台绿化灌水方式
4.4.3 浇洒系统宜采用湿度传感器等自动控制其启停。
4.4.4 浇洒系统的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处的压力差不应超过喷头设计工作压力的20%。
4.4.4 浇洒系统的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处的压力差不应超过喷头设计工作压力的20%。
条文说明
4.4.1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据预测,到2030年全国城市绿地灌溉年需水量为82.7亿m³,约占城市总需水量的6%左右,因此,利用雨水、中水等非传统水源代替自来水等传统水源,已成为最重要的节水措施之一。
采用非传统水源作为浇洒系统水源时,其水质应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且不应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
4.4. 2 传统的浇洒系统一般采用大水漫灌或人工洒水,不但造成水的浪费,而且会产生不能及时浇洒、过量浇洒或浇洒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对植物的正常生长也极为不利。随着水资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传统的地面大水漫灌已不能适应节水技术的要求,采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方式势在必行。
有资料显示,喷灌比地面漫灌要省水约30%~50%,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地下渗灌)比地面漫灌省水约50%~70%。
浇洒方式应根据水源、气候、地形、植物种类等各种因素综合确定,其中喷灌适用于植物集中连片的场所,微灌系统适用于植物小块或零碎的场所。
采用中水浇洒时,因水中微生物在空气中易传播,故应避免喷灌方式,宜采用微灌方式。
采用滴灌系统时,由于滴灌管一般敷设于地面上,对人员的活动有一定影响。
4.4.3 鼓励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根据土壤的湿度或气候的变化,自动控制浇洒系统的启停,从而提高浇洒效率,节约用水。
4.4.4 本条的目的是为确保浇洒系统配水的均匀性。
采用非传统水源作为浇洒系统水源时,其水质应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且不应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
4.4. 2 传统的浇洒系统一般采用大水漫灌或人工洒水,不但造成水的浪费,而且会产生不能及时浇洒、过量浇洒或浇洒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对植物的正常生长也极为不利。随着水资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传统的地面大水漫灌已不能适应节水技术的要求,采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方式势在必行。
有资料显示,喷灌比地面漫灌要省水约30%~50%,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地下渗灌)比地面漫灌省水约50%~70%。
浇洒方式应根据水源、气候、地形、植物种类等各种因素综合确定,其中喷灌适用于植物集中连片的场所,微灌系统适用于植物小块或零碎的场所。
采用中水浇洒时,因水中微生物在空气中易传播,故应避免喷灌方式,宜采用微灌方式。
采用滴灌系统时,由于滴灌管一般敷设于地面上,对人员的活动有一定影响。
4.4.3 鼓励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根据土壤的湿度或气候的变化,自动控制浇洒系统的启停,从而提高浇洒效率,节约用水。
4.4.4 本条的目的是为确保浇洒系统配水的均匀性。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节水设计计算
- 3.1 节水用水定额
- 3.2 年节水用水量计算
- 4 节水系统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供水系统
- 4.3 循环水系统
- 4.4 浇洒系统
- 5 非传统水源利用
- 5.1 一般规定
- 5.2 雨水利用
- 5.3 中水利用
- 6 节水设备、计量仪表、器材及管材、管件
- 6.1 卫生器具、器材
- 6.2 节水设备
- 6.3 管材、管件
- 附录A “节水设计专篇”编写格式
- A.1 工程概况和用水水源(包括市政供水管线、引入管及其管径、供水压力等)
- A.2 节水用水量
- A.3 节水系统
- A.4 中水利用
- A.5 雨水利用
- A.6 节水设施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