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9 现场直接剪切试验


10.7.1 现场直剪试验可用于岩土体本身、岩土体沿软弱结构面和岩体与其他材料接触面的剪切试验,可分为岩土体试体在法向应力作用下沿剪切面剪切破坏的抗剪断试验,岩土体剪断后沿剪切面继续剪切的抗剪试验<摩擦试验),法向应力为零时岩体剪切的抗切试验。

10.9.2 现场直剪试验可在试洞、试坑、探槽或大口径钻孔内进行。当剪切面水平或近于水平时,可采用平推法或斜推法;当剪切面较陡时,可采用楔形体法。
    同一组试验体的岩性应基本相同,受力状态应与岩土体在工程中的实际受力状态相近。

10.9.3 现场直剪试验每组岩体不宜少于5个。剪切面积不得小于0.25m2。试体最小边长不宜小于50cm,高度不宜小于最小边长的0.5倍。试体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最小边长的1.5倍。
    每组土体试验不宜少于3个。剪切面积不宜小于0.3m2,高度不宜小于20cm或为最大粒径的4~8倍,剪切面开缝应为最小粒径的1/3~1/4。

10.9.4 现场直剪试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开挖试坑时应避免对试体的扰动和含水量的显著变化;在地下水位以下试验时,应避免水压力和渗流对试验的影响;
    2. 施加的法向荷载、剪切荷载应位于剪切面、剪切缝的中心;或使法向荷载与剪切荷载的合力通过剪切面的中心,并保持法向荷载不变;
    3. 最大法向荷载应大于设计荷载,并按等量分级;荷载精度应为试验最大荷载的±2%;
    4. 每一试体的法向荷载可分4~5级施加;当法向变形达到相对稳定时,即可施加剪切荷载;
    5. 每级剪切荷载按预估最大荷载的8%~10%分级等量施加,或按法向荷载的5%~10%分级等量施加;岩体按每5~10min,土体按每30s施加一级剪切荷载;
    6. 当剪切变形急剧增长或剪切变形达到试体尺寸的1/10时,可终止试验;
    7. 根据剪切位移大于10mm时的试验成果确定残余抗剪强度,需要时可沿剪切面继续进行摩擦试验。

10.9.5 现场直剪试验成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绘制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曲线、剪应力与垂直位移曲线,确定比例强度、屈服强度、峰值强度、剪胀点和剪胀强度;
    2. 绘制法向应力与比例强度、屈服强度、峰值强度、残余强度的曲线,确定相应的强度参数。

条文说明

10.9.1 《94规范》中本节包括现场直剪试验和现场三轴试验,本次修订时,考虑到现场三轴试验已非常规,属于专门性试验,故不列入本规范。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99)也未包括现场三轴试验。现场直剪试验,应根据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工程荷载特点,可能发生的剪切破坏模式、剪切面的位置和方向、剪切面的应力等条件,确定试验对象,选择相应的试验方法。由于试验岩土体远比室内试样大,试验成果更符合实际。

10.9.2 本条所列的各种试验布置方案,各有适用条件。
    图10.2中(a)、(b)、(c)剪切荷载平行于剪切面,为平推法;(d)剪切荷载与剪切面成a角,为斜推法。 (a)施加的剪切荷载有一力臂e1存在,使剪切面的剪应力和法向应力分布不均匀。(b)使施加的法向荷载产生的偏心力矩与剪切荷载产生的力矩平衡,改善剪切面上的应力分布,使趋于均匀分布,但法向荷载的偏心矩e2较难控制,故应力分布仍可能不均匀。 (c)剪切面上的应力分布是均匀的,但试验施工存在一定困难。

现场直剪方案布置

图10.2 现场直剪方案布置

    图10.2中(d)法向荷载和斜向荷载均通过剪切面中心,a角一般为15°。在试验过程中,为保持剪切面上的正应力不变,随着a值的增加,P值需相应降低,操作比较麻烦。进行混凝土与岩体的抗剪试验,常采用斜推法,进行土体、软弱面(水平或近乎水平)的抗剪试验,常采用平推法。
    当软弱面倾角大于其内摩擦角时,常采用楔形体(e)、(f)方案,前者适用于剪切面上正应力较大的情况,后者则相反。
    图中符号P为竖向(法向)荷载;Q为剪切荷载;σx、σy为均布应力;г为剪应力;σ为法向应力;e1、e2为偏心距; (e)、(f)为沿倾向软弱面剪切的楔形试体。

10.9.3 岩体试样尺寸不小于50cm×50cm,一般采用70cm×70cm的方形体,与国际标准一致。土体试样可采用圆柱体或方柱体,使试样高度不小于最小边长的0.5倍;土体试样高度则与土中的最大粒径有关。

10.9.4 对现场直剪试验的主要技术要求作如下说明:
    1. 保持岩土样的原状结构不受扰动是非常重要的,故在爆破、开挖和切样过程中,均应避免岩土样或软弱结构面破坏和含水量的显著变化;对软弱岩土体,在顶面和周边加护层(钢或混凝土),护套底边应在剪切面以上;
    2. 在地下水位以下试验时,应先降低水位,安装试验装置恢复水位后,再进行试验;
    3. 法向荷载和剪切荷载应尽可能通过剪切面中心;试验过程中注意保持法向荷载不变;对于高含水量的塑性软弱层,法向荷载应分级施加,以免软弱层挤出。

确定屈服强度的辅助方法
图 10.3 确定屈服强度的辅助方法

10.9.5 绘制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和剪应力与垂直位移曲线。
依据曲线特征,确定强度参数,见图10.3。
    1. 比例界限压力定义为剪应力与剪切位移曲线直线段的末端相应的剪应力,如直线段不明显,可采用一些辅助手段确定:
    1)用循环荷载方法 在比例强度前卸荷后的剪切位移基本恢复,过比例界限后则不然;
    2)利用试体以下基底岩土体的水平位移与试样的水平位移的关系判断 在比例界限之前,两者相近;过比例界限后,试样的水平位移大于基底岩土的水平位移;
    3)绘制τ—“u/г曲线(τ—剪应力,u—剪切位移) 在比例界限之前,u/τ变化极小;过比例界限后,u/τ值增大加快:
    2. 屈服强度可通过绘制试样的绝对剪切位移uA与试样和基底间的相对位移uR以及与剪应力τ的关系曲线来确定,在屈服强度之前,uR的增率小于uA,过屈服强度后,基底变形趋于零,则uA与uR的增率相等,其起始点为A,剪应力τ与uA曲线上A点相应的剪应力即屈服强度;
    3. 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是容易确定的;
    4. 剪胀强度相当于整个试样由于剪切带发生体积变大而发生相对的剪应力,可根据剪应力与垂直位移曲线判定;
    5. 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与结构面的形状、闭合、充填情况和荷载大小及方向等有关。
    根据长江科学院的经验,对于脆性破坏岩体,可以采取比例强度确定抗剪强度参数;而对于塑性破坏岩体,可以利用屈服强度确定抗剪强度参数。
    验算岩土体滑动稳定性,可以采取残余强度确定的抗剪强度参数。因为在滑动面上破坏的发展是累进的,发生峰值强度破坏后,破坏部分的强度降为残余强度。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