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1 混凝土
4.1.1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或设计规定龄期以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
4.1.2 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其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采用强度等级500MPa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4.1.3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标准值fck应按表4.1.3-1采用;轴心抗拉强度的标准值ftk应按表4.1.3-2采用。
4.1.4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设计值fc应按表4.1.4-1采用;轴心抗拉强度的设计值ft应按表4.1.4-2采用。
4.1.5 混凝土受压和受拉的弹性模量Ec宜按表4.1.5采用。
混凝土的剪切变形模量Gc可按相应弹性模量值的40%采用。
混凝土泊松比vc可按0.2采用。
注:1 当有可靠试验依据时,弹性模量可根据实测数据确定;
2 当混凝土中掺有大量矿物掺合料时,弹性模量可按规定龄期根据实测数据确定。
4.1.6 混凝土轴心抗压疲劳强度设计值、轴心抗拉疲劳强度设计值应分别按表4.1.4-1、表4.1.4-2中的强度设计值乘疲劳强度修正系数γρ确定。混凝土受压或受拉疲劳强度修正系数γρ应根据疲劳应力比值 分别按表4.1.6-1、表4.1.6-2采用;当混凝土承受拉-压疲劳应力作用时,疲劳强度修正系数γρ取0.60。
疲劳应力比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构件疲劳验算时,截面同一纤维上混凝土的最小应力、最大应力。
表4.1.6-1 混凝土受压疲劳强度修正系数
表4.1.6-2 混凝土受拉疲劳强度修正系数
表4.1.6-2 混凝土受拉疲劳强度修正系数
注:直接承受疲劳荷载的混凝土构件,当采用蒸汽养护时,养护温度不宜高于60℃。
4.1.7 混凝土疲劳变形模量应按表4.1.7采用。
4.1.7 混凝土疲劳变形模量应按表4.1.7采用。
表4.1.7 混凝土的疲劳变形模量(×10N/mm)
4.1.8 当温度在0℃~100℃范围内时,混凝土的热工参数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线膨胀系数αc:1×10-5/℃;
导热系数λ:10.6kJ/(m·h·℃);
比热容c:0.96kJ/(kg·℃)。
线膨胀系数αc:1×10-5/℃;
导热系数λ:10.6kJ/(m·h·℃);
比热容c:0.96kJ/(kg·℃)。
条文说明
4.1.1 混凝土强度等级由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是本规范混凝土各种力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保证率为95%:按混凝土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差的原则确定。
由于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在水泥及混凝土中大量应用,以及近年混凝土工程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试验龄期不仅限于28d,可由设计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
4.1.2 我国建筑工程实际应用的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低于发达国家。我国结构安全度总体上与国际水平相当,但材料用量偏高,其原因在于国际上较高的安全度是依靠较高强度的材料实现的。为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工程中应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适当提高。本次对GB50010-2010(2015年版)规范的局部修订,用C20混凝土代替C15混凝土仅限用于素混凝土结构,各种配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也普遍稍有提高。C15混凝土的设计指标可参考2010版规范的有关规定。本条所说的素混凝土结构,一般不包含地下室或其他地下结构的素混凝土垫层。
4.1.3 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由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经计算确定。
1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
考虑到结构中混凝土的实体强度与立方体试件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差异,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并参考其他国家的有关规定,对试件混凝土强度的修正系数取为0.88。
棱柱强度与立方强度之比值αc1:对C50及以下普通混凝土取0.76;对高强混凝土C80取0.82,中间按线性插值;
C40以上的混凝土考虑脆性折减系数αc2:对C40取1.00,对高强混凝土C80取0.87,中间按线性插值。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按0.88αc1αc2fcu,k计算,结果见表4.1.3-1。
2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
2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按1.645δ)0.45×αc2计算,结果见表4.1.3-2。其中系数0.395和指数0.55为轴心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折算关系,是根据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后确定的。
C80以上的高强混凝土,目前虽偶有工程应用但数量很少,且对其性能的研究尚不够,故暂未列入。
本次对GB50010-2010(2015年版)规范的局部修订,删除了C15强度等级的相关规定。
4.1.4 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由强度标准值除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γc确定。混凝土的材料分项系数取为1.40。
1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等于fck/1.40,结果见表4.1.4-1。
2 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
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等于ftk/1.40,结果见表4.1.4-2。
2010版规范还删除了02版规范表注中受压构件尺寸效应的规定。该规定源于前苏联规范,最近俄罗斯规范已经取消。对离心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按专门的标准取用,也不再列入。
本次对GB50010-2010(2015年版)规范的局部修订,删除了C15强度等级的相关规定。
4.1.5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剪切变形模量及泊松比同02版规范。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c以其强度等级值(fcu,k为代表)按下列公式计算:
C80以上的高强混凝土,目前虽偶有工程应用但数量很少,且对其性能的研究尚不够,故暂未列入。
本次对GB50010-2010(2015年版)规范的局部修订,删除了C15强度等级的相关规定。
4.1.4 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由强度标准值除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γc确定。混凝土的材料分项系数取为1.40。
1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等于fck/1.40,结果见表4.1.4-1。
2 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
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等于ftk/1.40,结果见表4.1.4-2。
2010版规范还删除了02版规范表注中受压构件尺寸效应的规定。该规定源于前苏联规范,最近俄罗斯规范已经取消。对离心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按专门的标准取用,也不再列入。
本次对GB50010-2010(2015年版)规范的局部修订,删除了C15强度等级的相关规定。
4.1.5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剪切变形模量及泊松比同02版规范。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c以其强度等级值(fcu,k为代表)按下列公式计算:
由于混凝土组成成分不同(掺入粉煤灰等)而导致变形性能的不确定性,2010版规范增加了表注,强调在必要时可根据试验确定弹性模量。
本次对GB50010-2010(2015年版)规范的局部修订,删除了C15强度等级的相关规定。
本次对GB50010-2010(2015年版)规范的局部修订,删除了C15强度等级的相关规定。
4.1.8 本条提供了进行混凝土间接作用效应计算所需的基本热工参数。包括线膨胀系数、导热系数和比热容,数据引自《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的规定,并作了适当简化。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设计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结构方案
- 3.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3.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 3.5 耐久性设计
- 3.6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
- 3.7 既有结构设计原则
- 4 材 料
- 4.1 混凝土
- 4.2 钢筋
- 5 结构分析
- 5.1 基本原则
- 5.2 分析模型
- 5.3 弹性分析
- 5.4 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
- 5.5 弹塑性分析
- 5.6 塑性极限分析
- 5.7 间接作用分析
- 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6.1 一般规定
- 6.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6.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 6.4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
- 6.5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 6.6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 6.7 疲劳验算
- 7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 7.1 裂缝控制验算
- 7.2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 8 构造规定
- 8.1 伸 缩 缝
- 8.2 混凝土保护层
- 8.3 钢筋的锚固
- 9.7 预埋件及连接件
- 8.4 钢筋的连接
- 8.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 9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 9.1 板
- 9.2 梁
- 9.3 柱、梁柱节点及牛腿
- 9.4 墙
- 9.5 叠合构件
- 9.6 装配式结构
- 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 10.1 一般规定
- 10.2 预应力损失值计算
- 10.3 预应力混凝土构造规定
- 11 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材料
- 11.3 框架梁
- 11.4 框架柱及框支柱
- 11.5 铰接排架柱
- 11.6 框架梁柱节点
- 11.7 剪力墙及连梁
- 11.8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 11.9 板柱节点
- 附录A 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 附录B 近似计算偏压构件侧移二阶效应的增大系数法
- 附录C 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与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
- C.1 钢筋本构关系
- C.2 混凝土本构关系
- C.3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 C.4 混凝土强度准则
- 附录D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
- D.1 一般规定
- D.2 受压构件
- D.3 受弯构件
- D.4 局部构造钢筋
- D.5 局部受压
- 附录E 任意截面、圆形及环形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附录F 板柱节点计算用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
- 附录G 深受弯构件
- 附录H 无支撑叠合梁板
- 附录J 后张曲线预应力筋由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附录K 与时间相关的预应力损失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局部修订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