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2 加固计算
6.2.1 当采用置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时,其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6.2.1)
式中:N——构件加固后的轴向压力设计值(kN);
φ——受压构件稳定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值采用;
αc——置换部分新增混凝土的强度利用系数,当置换过程无支顶时,取αc=0.8;当置换过程采取有效的支顶措施时,取αc=1.0;
ƒc0、ƒc——分别为原构件混凝土和置换部分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
Ac0、Ac——分别为原构件截面扣去置换部分后的剩余截面面积和置换部分的截面面积(m㎡)。
6.2.2 当采用置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时,其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两种情况分别计算:
1 压区混凝土置换深度hn≥χn,按新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 压区混凝土置换深度hn<χn,其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
(6.2.2-1)
(6.2.2-2)
(6.2.2-2)
式中:N——构件加固后轴向压力设计值(kN);
e——轴向压力作用点至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mm);
ƒc——构件置换用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N/m㎡);
ƒc0——原构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
χn——加固后混凝土受压区高度(mm);
hn——受压区混凝土的置换深度(mm);
h0——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受压区边缘的距离(mm);
h0n——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置换混凝土形心的距离(mm);
h00——受拉区纵向钢筋合力点至原混凝土(χn-hn)部分形心的距离(mm);
As0、A′s0——分别为原构件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m㎡);
b——矩形截面的宽度(mm);
a′s——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mm);
ƒ′y0——原构件纵向受压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
σs0——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N/m㎡)。
6.2.3 当采用置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时,其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两种情况分别计算:
1 压区混凝土置换深度hn≥χn,按新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 压区混凝土置换深度hn<χn,其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2.3-1)
(6.2.3-2)
(6.2.3-2)
式中:M——构件加固后的弯矩设计值(kN·m);
ƒy0、ƒ′y0——原构件纵向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N/m㎡)。
条文说明
6.2.1 采用置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时,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除了应分别写出新旧两部分不同强度混凝土的承载力外,其他与整截面无甚区别,因此,可参照设计规范GB 50010的计算公式给出,但需引进置换部分新混凝土强度的利用系数αc,以考虑施工无支顶时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至于采用αc=0.8,则是引用增大截面加固法的规定。
6.2.2 偏心受压构件区压混凝土置换深度hn<xn时,存在新旧混凝土均参与承载的情况,故应将压区混凝土分成新旧混凝土两部分处理。
6.2.3 受弯构件压区混凝土置换深度hn<xn,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相当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受弯构件T形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设计计算原则
- 3.3 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
- 4 材料
- 4.1 混凝土
- 4.2 钢材及焊接材料
- 4.3 纤维和纤维复合材
- 4.4 结构加固用胶粘剂
- 4.5 钢丝绳
- 4.6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
- 4.7 阻锈剂
- 5 增大截面加固法
- 5.1 设计规定
- 5.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5.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 5.4 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5.5 构造规定
- 6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 6.1 设计规定
- 6.2 加固计算
- 6.3 构造规定
- 7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 7.1 设计规定
- 7.2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的加固计算
- 7.3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的加固计算
- 7.4 型钢预应力撑杆的加固计算
- 7.5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构造规定
- 7.6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构造规定
- 7.7 型钢预应力撑杆构造规定
- 8 外包型钢加固法
- 8.1 设计规定
- 8.2 外粘型钢加固计算
- 8.3 构造规定
- 9 粘贴钢板加固法
- 9.1 设计规定
- 9.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9.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 9.4 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9.5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9.6 构造规定
- 10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
- 10.1 设计规定
- 10.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10.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 10.4 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10.5 框架柱斜截面加固计算
- 10.6 大偏心受压构件加固计算
- 10.7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10.8 提高柱的延性的加固计算
- 10.9 构造规定
- 11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法
- 11.1 设计规定
- 11.2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受弯构件
- 11.3 构造要求
- 11.4 设计对施工的要求
- 12 增设支点加固法
- 12.1 设计规定
- 12.2 加固计算
- 12.3 构造规定
- 13 预张紧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
- 13.1 设计规定
- 13.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13.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 13.4 构造规定
- 14 绕丝加固法
- 14.1 设计规定
- 14.2 柱的抗震加固计算
- 14.3 构造规定
- 15 植筋技术
- 15.1 设计规定
- 15.2 锚固计算
- 15.3 构造规定
- 16 锚栓技术
- 16.1 设计规定
- 16.2 锚栓钢材承载力验算
- 16.3 基材混凝土承载力验算
- 16.4 构造规定
- 17 裂缝修补技术
- 17.1 设计规定
- 17.2 裂缝修补要求
- 附录A 既有建筑物结构荷载标准值的确定方法
- 附录B 既有结构混凝土回弹值龄期修正的规定
- 附录C 锚固用快固胶粘结拉伸抗剪强度测定法之一钢套筒法
- 附录D 锚固型快固结构胶抗震性能检验方法
- 附录E 既有混凝土结构钢筋阻锈方法
- E.1 设计规定
- E.2 喷涂型钢筋阻锈剂使用规定
- E.3 阻锈剂使用效果检测与评定
- 附录F 锚栓连接受力分析方法
- F.1 锚栓拉力作用值计算
- F.2 锚栓剪力作用值计算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