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附录F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F.0.1多层和高层建筑,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
——空气的定压比热容=1.01kJ/(kg•K);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³);
L——渗透冷空气量(m³/h),按本规范第F.0.2条确定;
——供暖室内设计温度(℃),按本规范第3.0.1条确定;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4.1.2条确定。
F.0.2 渗透冷空气量可根据不同的朝向,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在单纯风压作用下,不考虑朝向修正和建筑物内部隔断情况时,通过每米门窗缝隙进入室内的理论渗透冷空气量[m³/(m•h)];
——外门窗缝隙的长度(m);
m——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下,考虑建筑体型、内部隔断和空气流通等因素后,不同朝向、不同高度的门窗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
b——门窗缝隙渗风指数,当无实测数据时,可取b=0.67;
——外门窗缝隙渗风系数,当无实测数据时,按本规范表F.0.3-1采用;
——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m/s,按本规范第4.1节的有关规定确定;
——热压系数,当无法精确计算时,按表F.0.3-2采用;
——风压差系数,当无实测数据时,可取0.7;
n——单纯风压作用下,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按本规范附录G采用;
C——作用于门窗上的有效热压差与有效风压差之比;
——高度修正系数;
h——计算门窗的中心线标高(m);
——单纯热压作用下,建筑物中和面的标高(m)可取建筑物总高度的1/2;
——建筑物内形成热压作用的竖井计算温度(℃)。
F.0.3 外门窗缝隙渗风系数、热压系数可按表F.0.3-1、表F.0.3-2选取。
——空气的定压比热容=1.01kJ/(kg•K);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³);
L——渗透冷空气量(m³/h),按本规范第F.0.2条确定;
——供暖室内设计温度(℃),按本规范第3.0.1条确定;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4.1.2条确定。
F.0.2 渗透冷空气量可根据不同的朝向,按下列公式计算:
——外门窗缝隙的长度(m);
m——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下,考虑建筑体型、内部隔断和空气流通等因素后,不同朝向、不同高度的门窗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
b——门窗缝隙渗风指数,当无实测数据时,可取b=0.67;
——外门窗缝隙渗风系数,当无实测数据时,按本规范表F.0.3-1采用;
——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m/s,按本规范第4.1节的有关规定确定;
——热压系数,当无法精确计算时,按表F.0.3-2采用;
——风压差系数,当无实测数据时,可取0.7;
n——单纯风压作用下,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按本规范附录G采用;
C——作用于门窗上的有效热压差与有效风压差之比;
——高度修正系数;
h——计算门窗的中心线标高(m);
——单纯热压作用下,建筑物中和面的标高(m)可取建筑物总高度的1/2;
——建筑物内形成热压作用的竖井计算温度(℃)。
F.0.3 外门窗缝隙渗风系数、热压系数可按表F.0.3-1、表F.0.3-2选取。
表F.0.3-1 外门窗缝隙渗风系数
表F.0.3-2热压系数
表F.0.3-2热压系数
条文说明
本附录根据近年来冷风渗透的研究成果及其工程应用情况,给出了采用缝隙法确定多层和高层民用建筑渗透冷空气量的计算方法。
1 在确定L0时,应用通用性公式(F.0.2-2)进行计算。原因是规范难以涵盖目前出现的多种门窗类型,且同一类型门窗的渗风特性也有不同。式(F.0.2-2)中的外门窗缝隙渗风系数α1值可由供货方提供或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按表F.0.3-1采用。
2 根据朝向修正系数n的定义和统计方法, υ0应当与n=1的朝向对应,而该朝向往往是冬季室外最多风向;若n值以一月平均风速为基准进行统计,υ0应当取为一月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考虑一月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与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相差不大,且后者可较为方便地获得,故本附录式(F.0.2-2)中的υ0取为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
3 本附录采用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m,式(F.0.2-3)引入热压系数Cr和风压差系数△Cf,使其成为反映综合压差的物理量。当m>0时,冷空气渗入。
4 当渗透冷空气流通路径确定时,热压系数Cr仅与建筑内部隔断情况及缝隙渗风特性有关。因建筑日趋多样化,且确定Cr的解析值需求解非线性方程,获取Cr的理论值非常困难。本附录根据典型建筑门窗设置情况及其缝隙特性,通过对有关参数的数量级分析,提供了热压系数Cr的推荐值。一般认为,渗透冷空气经外窗、内(房)门、前室门和楼梯间(电梯间)门进入气流竖井。本规范表F. 0.3-2中,若前室门或楼梯间(电梯间)设门,则0.2≤Cr≤0.6;否则,Cr≥0.6。对于内(房)门也是如此。所谓密闭性好与差是相对于外窗气密性而言的。Cr的幅值范围应为0~1.0,但为便于计算且偏安全,可取下限为0.2。有条件时,应进行理论分析与实测。
5 风压差系数△Cf不仅与建筑表面风压系数Cf有关,而且与建筑内部隔断情况及缝隙渗风特性有关。当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内部隔断等情况相同时,△Cf仅与Cf有关;当迎风面与背风面Cf分别取绝对值最大,既1.0和-0.4时,△Cf=0.7,可见该值偏安全。有条件时,应进行理论分析与实测。
6 因热压系数Cr对热压差均有作用,本附录中有效热压差与有效风压差之比C值的计算式(F.0.2-5)中不包括Cr。
7 竖井计算温度tn',应根据楼梯间等竖井是否采暖等情况经分析确定。
1 在确定L0时,应用通用性公式(F.0.2-2)进行计算。原因是规范难以涵盖目前出现的多种门窗类型,且同一类型门窗的渗风特性也有不同。式(F.0.2-2)中的外门窗缝隙渗风系数α1值可由供货方提供或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按表F.0.3-1采用。
2 根据朝向修正系数n的定义和统计方法, υ0应当与n=1的朝向对应,而该朝向往往是冬季室外最多风向;若n值以一月平均风速为基准进行统计,υ0应当取为一月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考虑一月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与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相差不大,且后者可较为方便地获得,故本附录式(F.0.2-2)中的υ0取为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
3 本附录采用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m,式(F.0.2-3)引入热压系数Cr和风压差系数△Cf,使其成为反映综合压差的物理量。当m>0时,冷空气渗入。
4 当渗透冷空气流通路径确定时,热压系数Cr仅与建筑内部隔断情况及缝隙渗风特性有关。因建筑日趋多样化,且确定Cr的解析值需求解非线性方程,获取Cr的理论值非常困难。本附录根据典型建筑门窗设置情况及其缝隙特性,通过对有关参数的数量级分析,提供了热压系数Cr的推荐值。一般认为,渗透冷空气经外窗、内(房)门、前室门和楼梯间(电梯间)门进入气流竖井。本规范表F. 0.3-2中,若前室门或楼梯间(电梯间)设门,则0.2≤Cr≤0.6;否则,Cr≥0.6。对于内(房)门也是如此。所谓密闭性好与差是相对于外窗气密性而言的。Cr的幅值范围应为0~1.0,但为便于计算且偏安全,可取下限为0.2。有条件时,应进行理论分析与实测。
5 风压差系数△Cf不仅与建筑表面风压系数Cf有关,而且与建筑内部隔断情况及缝隙渗风特性有关。当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内部隔断等情况相同时,△Cf仅与Cf有关;当迎风面与背风面Cf分别取绝对值最大,既1.0和-0.4时,△Cf=0.7,可见该值偏安全。有条件时,应进行理论分析与实测。
6 因热压系数Cr对热压差均有作用,本附录中有效热压差与有效风压差之比C值的计算式(F.0.2-5)中不包括Cr。
7 竖井计算温度tn',应根据楼梯间等竖井是否采暖等情况经分析确定。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 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 4 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 4.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 4.2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 5 供暖
- 5.1 一般规定
- 5.2 热负荷
- 5.3 散热器供暖
- 5.4 热水辐射供暖
- 5.5 电加热供暖
- 5.6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
- 5.7 户式燃气炉和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
- 5.8 热空气幕
- 5.9 供暖管道设计及水力计算
- 5.10 集中供暖系统热计量与室温调控
- 6 通 风
- 6.1 一般规定
- 6.2 自然通风
- 6.3 机械通风
- 6.4 复合通风
- 6.5 设备选择与布置
- 6.6 风管设计
- 7 空气调节
- 7.1 一般规定
- 7.2 空调负荷计算
- 7.3 空调系统
- 7.4 气流组织
- 7.5 空气处理
- 8 冷源与热源
- 8.1 一般规定
- 8.2 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
- 8.3 热 泵
- 8.4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
- 8.5 空调冷热水及冷凝水系统
- 8.6 冷却水系统
- 8.7 蓄冷与蓄热
- 8.8 区域供冷
- 8.9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
- 8.10 制冷机房
- 8.11 锅炉房及换热机房
- 9 检测与监控
- 9.1 一般规定
- 9.2 传感器和执行器
- 9.3 供暖通风系统的检测与监控
- 9.4 空调系统的检测与监控
- 9.5 空调冷热源及其水系统的检测与监控
- 10 消声与隔振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消声与隔声
- 10.3 隔振
- 11 绝热与防腐
- 11.1 绝热
- 11.2 防腐
- 附录A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 附录B 室外空气计算温度简化方法
- 附录C 夏季太阳总辐射照度
- 附录D 夏季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
- 附录E 夏季空气调节大气透明度分布图
- 附录F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 附录G 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n值
- 附录H 夏季空凋冷负荷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系数表
- 附录J 蓄冰装置容量与双工况制冷机的空调标准制冷量
- 附录K 设备与管道最小保温、保冷厚度及冷凝水管防结露厚度选用表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