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5 空调冷热源及其水系统的检测与监控
9.5.1 空调冷热源及其水系统,应对下列参数进行检测:
1 冷水机组蒸发器进、出口水温、压力;
2 冷水机组冷凝器进、出口水温、压力;
3 热交换器一二次侧进、出口温度、压力;
4 分、集水器温度、压力(或压差);
5 水泵进出口压力;
6 水过滤器前后压差;
7 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风机等设备的启停状态。
9.5.2 蓄冷(热)系统应对下列参数进行检测:
1 蓄冷(热)装置的进、出口介质温度;
2 电锅炉的进、出口水温;
3 蓄冷(热)装置的液位;
4 调节阀的阀位;
5 蓄冷(热)量、供冷(热)量的瞬时值和累计值;
6 故障报警。
9.5.3 冷水机组宜采用由冷量优化控制运行台数的方式;采用自动方式运行时,冷水系统中各相关设备及附件与冷水机组应进行电气连锁,顺序启停。
9.5.4 冰蓄冷系统的二次冷媒侧换热器应设防冻保护控制。
9.5.5 变流量一级泵系统冷水机组定流量运行时,空调水系统总供、回水管之间的旁通调节阀应采用压差控制。压差测点相关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9.2.3条的规定。
9.5.6 二级泵和多级泵空调水系统中,二级泵等负荷侧各级水泵运行台数宜采用流量控制方式;水泵变速宜根据系统压差变化控制。
9.5.7 变流量一级泵系统冷水机组变流量运行时,空调水系统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总供、回水管之间的旁通调节阀可采用流量、温差或压差控制;
2 水泵的台数和变速控制应符合本规范第9.5.6条的要求;
3 应采用精确控制流量和降低水流量变化速率的控制措施。
9.5.8 空调冷却水系统的控制调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冷却塔风机开启台数或转速宜根据冷却塔出水温度控制;
2 当冷却塔供回水总管间设置旁通调节阀时,应根据冷水机组最低冷却水温度调节旁通水量;
3 可根据水质检测情况进行排污控制。
9.5.9 集中监控系统与冷水机组控制器之间宜建立通信连接,实现集中监控系统中央主机对冷水机组运行参数的检测与监控。
9.5.1 空调冷热源和空调水系统的检测点。
冷热源和空调水系统应设置的检测点,为最低要求。设计时应根据系统设置加以确定。
9.5.2 蓄冷、蓄热系统的检测点。
蓄冷(热)系统设置检测点的最低要求。设计时应根据系统设置加以确定。
9.5.3 冷水机组水系统的控制方式及连锁。
许多工程采用的是总回水温度来控制,但由于冷水机组的最高效率点通常位于该机组的某一部分负荷区域,因此采用冷量控制的方式比采用温度控制的方式更有利于冷水机组在高效率区域运行而节能,是目前最合理和节能的控制方式。但是,由于计量冷量的元器件和设备价格较高,因此推荐在有条件时(如采用了DDC控制系统时),优先采用此方式。同时,台数控制的基本原则是:① 让设备尽可能处于高效运行;② 让相同型号的设备的运行时间尽量接近以保持其同样的运行寿命(通常优先启动累计运行小时数最少的设备);③ 满足用户侧低负荷运行的需求。
由于制冷机运行时,一定要保证它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有足够的水量流过。为达到这一目的,制冷机水系统中其他设备,包括电动水阀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等应先于制冷机开机运行,停机则应按相反顺序进行。通常通过水流开关检测与冷机相连锁的水泵状态,即确认水流开关接通后才允许制冷机启动。
9.5.4 冰蓄冷系统二次冷媒侧换热器的防冻保护。
一般空调系统夜间负荷往往很小,甚至处在停运状态,而冰蓄冷系统主要在夜间电网低谷期进行蓄冰。因此,在二者进行换热的板换处,由于空调系统的水侧冷水基本不流动,如果乙二醇侧的制冰低温传递过来,易引起另一侧水的冻结,造成板换的冻裂破坏。因此,必须随时观察板换处乙二醇侧的溶液温度,调节好有关电动调节阀的开度,防止事故发生。
9.5.6 水泵运行台数及变速控制。
二级泵和多级泵空调水系统中二级泵等负荷侧各级水泵运行台数宜采用流量控制方式;水泵变速宜根据系统压差变化控制,系统压差测点宜设在最不利环路干管靠近末端处;负荷侧多级泵变速宜根据用户侧压差变化控制,压差测点宜设在用户侧支管靠近末端处。
9.5.7 变流量一级泵系统水泵变流量运行时,空调水系统的控制。
精确控制流量和降低水流量变化速率的控制措施包括:
1)应采用高精度的流量或压差测定装置;
2)冷水机组的电动隔断阀应选择“慢开”型;
3)旁通阀的流量特性应选择线性;
4)负荷侧多台设备的启停时间宜错开,设备盘管的水阀应选择“慢开”型。
9.5.8 空调冷却水系统基本的控制要求。
从节能的观点来看,较低的冷却水进水温度有利于提高冷水机组的能效比,因此尽可能降低冷却水温对于节能是有利的。但为了保证冷水机组能够正常运行,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通常冷却水进水温度有最低水温限制的要求。为此,必须采取一定的冷却水水温控制措施。通常有三种做法:① 调节冷却塔风机运行台数;② 调节冷却塔风机转速;③ 当室外气温很低,即使停开风机也不能满足最低水温要求时,可在供、回水总管上设置旁通电动阀,通过调节旁通流量保证进入冷水机组的冷却水温高于最低限值。在①、②两种方式中,冷却塔风机的运行总能耗也得以降低。而③方式可控制进入冷水机组的冷却水温度在设定范围内,是冷水机组的一种保护措施。
冷却水系统在使用时,由于水分的不断蒸发,水中的离子浓度会越来越大。为了防止由于高离子浓度带来的结垢等种种弊病,必须及时排污。排污方法通常有定期排污和控制离子浓度排污。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采用自动控制方法,其中控制离子浓度排污方法在使用效果与节能方面具有明显优点。
9.5.9 集中监控系统与冷水机组控制器之间的通信要求。
冷水机组控制器通信接口的设立,可使集中监控系统的中央主机系统能够监控冷水机组的运行参数以及使冷水系统能量管理更加合理。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9.4 空调系统的检测与监控
- 下一节:10 消声与隔振
目录导航
- 前 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 4 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 4.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 4.2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 5 供暖
- 5.1 一般规定
- 5.2 热负荷
- 5.3 散热器供暖
- 5.4 热水辐射供暖
- 5.5 电加热供暖
- 5.6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
- 5.7 户式燃气炉和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
- 5.8 热空气幕
- 5.9 供暖管道设计及水力计算
- 5.10 集中供暖系统热计量与室温调控
- 6 通 风
- 6.1 一般规定
- 6.2 自然通风
- 6.3 机械通风
- 6.4 复合通风
- 6.5 设备选择与布置
- 6.6 风管设计
- 7 空气调节
- 7.1 一般规定
- 7.2 空调负荷计算
- 7.3 空调系统
- 7.4 气流组织
- 7.5 空气处理
- 8 冷源与热源
- 8.1 一般规定
- 8.2 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
- 8.3 热 泵
- 8.4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
- 8.5 空调冷热水及冷凝水系统
- 8.6 冷却水系统
- 8.7 蓄冷与蓄热
- 8.8 区域供冷
- 8.9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
- 8.10 制冷机房
- 8.11 锅炉房及换热机房
- 9 检测与监控
- 9.1 一般规定
- 9.2 传感器和执行器
- 9.3 供暖通风系统的检测与监控
- 9.4 空调系统的检测与监控
- 9.5 空调冷热源及其水系统的检测与监控
- 10 消声与隔振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消声与隔声
- 10.3 隔振
- 11 绝热与防腐
- 11.1 绝热
- 11.2 防腐
- 附录A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 附录B 室外空气计算温度简化方法
- 附录C 夏季太阳总辐射照度
- 附录D 夏季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
- 附录E 夏季空气调节大气透明度分布图
- 附录F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 附录G 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n值
- 附录H 夏季空凋冷负荷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系数表
- 附录J 蓄冰装置容量与双工况制冷机的空调标准制冷量
- 附录K 设备与管道最小保温、保冷厚度及冷凝水管防结露厚度选用表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