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3室内管道敷设及安装
5.3.1室内给水塑料管道敷设应待土建结构工程完工后进行,明装管道应在建筑饰面工程完工后进行,室内埋地管道应在地面混凝土面层施工前进行。管道安装宜先装立管,后装横管。
5.3.2进户埋地管道应分两次安装。当室内管道安装结束、伸出外墙500mm~700mm时,应暂停施工并及时封堵管口,待室外管道施工时再进行镶接。
5.3.3室内埋地管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敷设应在地面夯实后重新开挖管槽敷管;
2 管槽回填时,管道周边不得含有尖硬的物体和大颗粒的石块,并应填充厚度不小于7mm的砂层;
3 管顶覆土深度不应小于300mm;
4 管道穿出室内底层地坪时,立管根部应护套金属管,套管顶部离地坪完成面不宜小于100mm,套管内径不应大于管材外径15mm,套管底部应在地面施工时坐落在地面的面层内;
5 安装结束,管道周围不得受外力作用或堆放重物;
6 当室内有可能产生冰冻时,应敷设在冰冻线以下。
5.3.4穿越楼层的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检查预留孔洞及套管位置、孔径及顺通情况;
2 立管安装宜自下而上逐层进行;
3 管道穿过孔洞或金属套管时不得损坏管材表面,当发现管材表面有明显的刻痕、划伤应及时进行更换管段;
4 应复测横管与立管的连接部位的标高,并应在立管上作出标记,确定横管的甩口方向;
5 管材、管件连接可制作预制件分段安装;
6 管道就位时,应用木楔作临时固定,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设置固定支架或滑动支架;
7 孔洞封堵时应符合本规程第5.1.7条的规定;
8 明敷于公共区域的立管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保护管。
5.3.5管径大于40mm的非埋设横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建筑构造和设计要求进行布管,并在墙面作出标记;
2 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固定支架和滑动支架的位置,并在墙上作出标记;
3 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坡度,安装固定支架和滑动支架;
4 当采用预制组合管道安装时,应及时用支架固定管道;
5 对弹性密封圈连接的管道,应正确量出承口位置并安装固定支架,再在固定支架间安装滑动支架;管道转弯位置应设挡墩,挡墩应承受推力;
6 管道抱箍宜采用内表面光洁的金属制品。
5.3.6墙体埋设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径不宜大于25mm,且应采用整支管段;
2 聚烯烃类热水管和铝塑复合管,表面宜有护套管;
3 管槽内应设置管卡,管卡间距不宜大于1200mm,在转弯管段两端均应设置管卡;
4 管道应通过水压试验及隐蔽工程验收;
5 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填补管槽。管槽填补应采用M10水泥砂浆,填实过程宜分2次进行,第一次应先填管件、管卡和转弯管段,再填至管材表面,待水泥砂浆达到50%强度后进行第二次填补,填补后应与墙面或地面齐平。
5.3.7管径小于40mm明敷的支管或配水管,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完成后的支架应保证管道与装饰面净距离不大于20mm;
2 管道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3.8室外明露管道应按设计要求采取绝热保温措施,绝热保温应采用轻质发泡材料,表面保护层应采用耐候性能优良的材料。
5.3.2进户管分2段施工安装,可防止室外施工交叉作业时损坏已敷设的管道,有利于埋地管的成品保护,同时也可防止建筑物在施工阶段产生沉降对管道产生影响。
5.3.5管道的金属管箍或管卡,采用机械冲压,冲压件周边较粗糙,常带毛刺,卡在管材上会损伤管材表面,产生刻痕效应,影响管材强度,因此应采用内表面光洁的周边向外起翘的金属管卡。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5.2管道连接
- 下一节:5.4分水器供水管道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