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附录F 混凝土结构无压管道渗水量测与评定方法
F.0.1 混凝土结构无压管道渗水量测与评定适用与下列条件:
1 大口径(Di≧1500mm)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无压管道;
2 地下水位高于管道顶部;
3 检查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的防水等级标准;无设计要求时,不得有滴漏、线流现象。
F.0.2 漏水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单位应提供管道工程的“管内表面的结构展开图”;
2 “管内表面的结构展开图”应详细标示:
1)检查中发现的裂缝,并标明其位置、宽度、长度和渗漏水程度;
2)经修补、堵漏的渗漏水部位;
3)有渗漏水,但满足设计防水等级标准允许渗漏要求而无需修补的部位;
3 经检查、核对标示好的“管内表面的结构展开图”应纳入竣工验收资料。
F.0.3 渗漏水程度描述使用的术语、定义和标识符号,可按表F.0.3采用。
1 大口径(Di≧1500mm)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无压管道;
2 地下水位高于管道顶部;
3 检查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的防水等级标准;无设计要求时,不得有滴漏、线流现象。
F.0.2 漏水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单位应提供管道工程的“管内表面的结构展开图”;
2 “管内表面的结构展开图”应详细标示:
1)检查中发现的裂缝,并标明其位置、宽度、长度和渗漏水程度;
2)经修补、堵漏的渗漏水部位;
3)有渗漏水,但满足设计防水等级标准允许渗漏要求而无需修补的部位;
3 经检查、核对标示好的“管内表面的结构展开图”应纳入竣工验收资料。
F.0.3 渗漏水程度描述使用的术语、定义和标识符号,可按表F.0.3采用。
表F.0.3 渗漏水程度描述使用的术语、定义和标识符号
术语 | 定义 | 标识符号 |
湿渍 | 混凝土管道内壁,呈现明显色泽变化的潮湿斑;在通风条件下潮湿斑可消失,即蒸发量大于渗入量的状态 | # |
渗水 | 水从混凝土管道内壁渗出,在内壁上可观察到明显的流挂水膜范围;在通风条件下水膜也不会消失,即渗入量大于蒸发量的状态 | ○ |
水珠 | 悬挂在混凝土管道内壁顶部的水珠、管道内侧壁渗漏水用细短棒引流并悬挂在其底部的水珠,其滴落间隔时间超过1min;渗漏水用干棉纱能够拭干,但短时间内可观察到擦拭部位从湿润至水渗出的变化 | ◇ |
滴漏 | 悬挂在混凝土管道内壁顶部的水珠、管道内侧壁渗漏水用细短棒引流并悬挂在其底部的水珠,其滴落速度每min至少1滴;渗漏水用干棉纱不易拭干,且短时间内可明显观察到擦拭部位有水渗出和集聚的变化。 | ▽ |
线流 | 指渗漏水呈线流、流淌或喷水状态。 | ↓ |
F.0.4 管道内有结露现象时,不宜进行渗漏水检测。
F.0.5 管道内壁表面渗漏水程度宜采用下列检测方法:
1 湿渍点:用手触摸湿斑,无水分浸润感觉;用吸墨纸或报纸贴附,纸不变颜色;检查时,用粉笔构划出施渍范围,然后用钢尺测量长宽并计算面积,标示在“管内表面的结构展开图”;
2 渗水点:用手触摸可感觉到水分浸润,手上会沾有水分;用吸墨纸或报纸贴附,纸会浸润变颜色;检查时,要用粉笔构划出渗水范围,然后用钢尺测量长宽并计算面积,标示在“管内表面的结构展开图”;
3 水珠、滴漏、线流等漏水点宜采用下列方法检测:
1)管道顶部可直接用有刻度的容器收集测量;侧壁或底部可用带有密封缘口的规定尺寸方框,安装在测量的部位,将渗漏水导入量测容器内或直接量测方框内的水位;计算单位时间的渗漏水量(单位为L/min或L/h等),并将每个漏水点位置、单位时间的渗漏水量标示在“管内表面的结构展开图”;
2)直接检测有困难时,允许通过目测计取每分钟或数分钟内的滴落数目,计算出该点的渗漏量;据实践经验:漏水每分钟滴落速度3~4滴时,24h的渗漏水量为1L;如果滴落速度每分钟大于300滴,则形成连续细流;
3)应采用国际上通用的L/(㎡·d)标准单位;
4)管道内壁表面积等于管道内周长与管道沿长的乘积。
F.0.6 管道总渗漏水量的量测可采用下列方法,并应通过计算换算成L/(㎡·d)标准单位:
1 集水井积水量测法:测量在设定时间内的集水井水位上升数值,通过计算得出渗漏水量;
2 管道最低处积水量测法:测量在设定时间内的最低处水位上升数值,通过计算得出渗漏水量;
3 有流动水的管道内设量水堰法:量测水堰上开设的V形槽口水流量,然后计算得出渗漏水量;
4 通过专用排水泵的运转,计算专用排水泵的工作时间、排水量,并将排水量换算成渗漏量。
F.0.5 管道内壁表面渗漏水程度宜采用下列检测方法:
1 湿渍点:用手触摸湿斑,无水分浸润感觉;用吸墨纸或报纸贴附,纸不变颜色;检查时,用粉笔构划出施渍范围,然后用钢尺测量长宽并计算面积,标示在“管内表面的结构展开图”;
2 渗水点:用手触摸可感觉到水分浸润,手上会沾有水分;用吸墨纸或报纸贴附,纸会浸润变颜色;检查时,要用粉笔构划出渗水范围,然后用钢尺测量长宽并计算面积,标示在“管内表面的结构展开图”;
3 水珠、滴漏、线流等漏水点宜采用下列方法检测:
1)管道顶部可直接用有刻度的容器收集测量;侧壁或底部可用带有密封缘口的规定尺寸方框,安装在测量的部位,将渗漏水导入量测容器内或直接量测方框内的水位;计算单位时间的渗漏水量(单位为L/min或L/h等),并将每个漏水点位置、单位时间的渗漏水量标示在“管内表面的结构展开图”;
2)直接检测有困难时,允许通过目测计取每分钟或数分钟内的滴落数目,计算出该点的渗漏量;据实践经验:漏水每分钟滴落速度3~4滴时,24h的渗漏水量为1L;如果滴落速度每分钟大于300滴,则形成连续细流;
3)应采用国际上通用的L/(㎡·d)标准单位;
4)管道内壁表面积等于管道内周长与管道沿长的乘积。
F.0.6 管道总渗漏水量的量测可采用下列方法,并应通过计算换算成L/(㎡·d)标准单位:
1 集水井积水量测法:测量在设定时间内的集水井水位上升数值,通过计算得出渗漏水量;
2 管道最低处积水量测法:测量在设定时间内的最低处水位上升数值,通过计算得出渗漏水量;
3 有流动水的管道内设量水堰法:量测水堰上开设的V形槽口水流量,然后计算得出渗漏水量;
4 通过专用排水泵的运转,计算专用排水泵的工作时间、排水量,并将排水量换算成渗漏量。
条文说明
附录F较详细地介绍了混凝土结构无压管道渗漏水调查、量测方法、计算公式,主要内容来自各地工程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附录C的规定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区的工程建设标准。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附录E 闭气法试验
- 下一节:附录G 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评定方法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施工基本规定
- 3.2 质量验收基本规定
- 4 土石方与地基处理
- 4.1 一般规定
- 4.2 施工降排水
- 4.3 沟槽开挖与支护
- 4.4 地基处理
- 4.5 沟槽回填
- 4.6 质量验收标准
- 5 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
- 5.1 一般规定
- 5.2 管道基础
- 5.3 钢管安装
- 5.4 钢管内外防腐
- 5.5 球墨铸铁管安装
- 5.6 钢筋混凝土管及预(自)应力混凝土管安装
- 5.7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安装
- 5.8 玻璃钢管安装
- 5.9 硬聚氯乙烯、聚乙烯管及其复合管安装
- 5.10 质量验收标准
- 6 不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
- 6.1 一般规定
- 6.2 工作井
- 6.3 顶管
- 6.4 盾构
- 6.5 浅埋暗挖
- 6.6 定向钻及夯管
- 6.7 质量验收标准
- 7 沉管和桥管施工主体结构
- 7.1 一般规定
- 7.2 沉管
- 7.3 桥管
- 7.4 质量验收标准
- 8 管道附属构筑物
- 8.1一般规定
- 8.2 井室
- 8.3 支墩
- 8.4 雨水口
- 8.5 质量验收标准
- 9 管道功能性试验
- 9.1 一般规定
- 9.2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
- 9.3 无压管道的闭水试验
- 9.4 无压管道的闭气试验
- 9.5 给水管道冲洗与消毒
- 附录A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划分
- 附录B 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 附录C 注水法试验
- 附录D 闭水法试验
- 附录E 闭气法试验
- 附录F 混凝土结构无压管道渗水量测与评定方法
- 附录G 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评定方法
- 附录H 聚氨酯(PU)涂层
- H.1 聚氨酯涂料
- H.2 涂敷工艺
- H.3 涂层质量检验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