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7 架空隔热层
5.7.1 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应按屋面宽度或坡度大小确定。设计无要求时,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宜为180mm~300mm。
5.7.2 当屋面宽度大于10m时,应在屋面中部设置通风屋脊,通风口处应设置通风箅子。
5.7.3 架空隔热制品支座底面的卷材、涂膜防水层,应采取加强措施。
5.7.4 架空隔热制品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非上人屋面的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上人屋面的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
2 混凝土板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板厚及配筋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材料或构件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
5.7.6 架空隔热制品的铺设应平整、稳固,缝隙勾填应密实。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5.7.8 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及通风屋脊、变形缝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5.7.9 架空隔热制品接缝高低差的允许偏差为3mm。
检验方法:直尺和塞尺检查。
5.7.2 当屋面宽度大于10m时,应在屋面中部设置通风屋脊,通风口处应设置通风箅子。
5.7.3 架空隔热制品支座底面的卷材、涂膜防水层,应采取加强措施。
5.7.4 架空隔热制品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非上人屋面的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上人屋面的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
2 混凝土板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板厚及配筋应符合设计要求。
Ⅰ 主控项目
5.7.5 架空隔热制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材料或构件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
5.7.6 架空隔热制品的铺设应平整、稳固,缝隙勾填应密实。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Ⅱ 一般项目
5.7.7 架空隔热制品距山墙或女儿墙不得小于250mm。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5.7.8 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及通风屋脊、变形缝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5.7.9 架空隔热制品接缝高低差的允许偏差为3mm。
检验方法:直尺和塞尺检查。
条文说明
5.7.1 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应根据屋面宽度和坡度大小来决定。屋面较宽时,风道中阻力增大,宜采用较高的架空层,反之,可采用较低的架空层。根据调研情况有关架空高度相差较大,如广东用的混凝土“板凳”仅90mm,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地有的高达400mm。考虑到太低了隔热效果不好,太高了通风效果并不能提高多少且稳定性不好。本条规定设计无要求时,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宜为180mm~300mm。
5.7.2 为了保证通风效果,本条规定当屋面宽度大于10m时,在屋面中部设置通风屋脊,通风口处应设置通风箅子。
5.7.3 考虑架空隔热制品支座部位负荷增大,支座底面的卷材、涂膜防水层应采取加强措施,避免损坏防水层。
5.7.4 本条规定架空隔热制品的强度等级,主要考虑施工及上人时不易损坏。
5.7.5 架空隔热层是采用隔热制品覆盖在屋面防水层上,并架设一定高度的空间,利用空气流动加快散热起到隔热作用。架空隔热制品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使用有断裂和露筋等缺陷,日长月久后会使隔热层受到破坏,对隔热效果带来不良影响。
5. 7. 6 考虑到屋面在使用中要上人清扫等情况,要求架空隔热制品的铺设应做到平整和稳固,板缝应填密实,使板的刚度增大并形成一个整体。
5.7.7 架空隔热制品与山墙或女儿墙的距离不应小于250mm,主要是考虑在保证屋面膨胀变形的同时,防止堵塞和便于清理。当然间距也不应过大,太宽了将会降低架空隔热的作用。
5.7.8 为了保证架空隔热层的隔热效果,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及通风屋脊、变形缝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5.7.9 隔热制品接缝高低差的允许偏差为3mm,是为了不使架空隔热层表面有积水。
5.7.2 为了保证通风效果,本条规定当屋面宽度大于10m时,在屋面中部设置通风屋脊,通风口处应设置通风箅子。
5.7.3 考虑架空隔热制品支座部位负荷增大,支座底面的卷材、涂膜防水层应采取加强措施,避免损坏防水层。
5.7.4 本条规定架空隔热制品的强度等级,主要考虑施工及上人时不易损坏。
5.7.5 架空隔热层是采用隔热制品覆盖在屋面防水层上,并架设一定高度的空间,利用空气流动加快散热起到隔热作用。架空隔热制品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使用有断裂和露筋等缺陷,日长月久后会使隔热层受到破坏,对隔热效果带来不良影响。
5. 7. 6 考虑到屋面在使用中要上人清扫等情况,要求架空隔热制品的铺设应做到平整和稳固,板缝应填密实,使板的刚度增大并形成一个整体。
5.7.7 架空隔热制品与山墙或女儿墙的距离不应小于250mm,主要是考虑在保证屋面膨胀变形的同时,防止堵塞和便于清理。当然间距也不应过大,太宽了将会降低架空隔热的作用。
5.7.8 为了保证架空隔热层的隔热效果,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及通风屋脊、变形缝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5.7.9 隔热制品接缝高低差的允许偏差为3mm,是为了不使架空隔热层表面有积水。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基层与保护工程
- 4.1 一般规定
- 4.2 找坡层和找平层
- 4.3 隔汽层
- 4.4 隔离层
- 4.5 保护层
- 5 保温与隔热工程
- 5.1 一般规定
- 5.2 板状材料保温层
- 5.3 纤维材料保温层
- 5.4 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
- 5.5 现浇泡沫混凝土保温层
- 5.6 种植隔热层
- 5.7 架空隔热层
- 5.8 蓄水隔热层
- 6 防水与密封工程
- 6.1 一般规定
- 6.2 卷材防水层
- 6.3 涂膜防水层
- 6.4 复合防水层
- 6.5 接缝密封防水
- 7 瓦面与板面工程
- 7.1 一般规定
- 7.2 烧结瓦和混凝土瓦铺装
- 7.3 沥青瓦铺装
- 7.4 金属板铺装
- 7.5 玻璃采光顶铺装
- 8 细部构造工程
- 8.1 一般规定
- 8.2 檐口
- 8.3 檐沟和天沟
- 8.4 女儿墙和山墙
- 8.5 水落口
- 8.6 变形缝
- 8.7 伸出屋面管道
- 8.8 屋面出入口
- 8.9 反梁过水孔
- 8.10 设施基座
- 8.11 屋脊
- 8.12 屋顶窗
- 9 屋面工程验收
- 附录A 屋面防水材料进场检验项目及材料标准
- 附录B 屋面保温材料进场检验项目及材料标准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