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2 横断面设计
8.2.1 高架快速路的横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布置应按高架快速路的形式、设计车速、匝道布置、高架桥墩布置、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
2 在交叉口范围内有上、下匝道布置的路段,宜在匝道外侧设地面右转车道。
8.2.2 高架快速路的横断面形式可分为整体式高架无匝道和有匝道断面、分离式高架无匝道和有匝道断面。
8.2.3 当高架快速路为单向2车道及以上,机动车道宽度应至少采用1条3.75m宽的大型车道,其余可根据小汽车的比例,采用小汽车道。单车道匝道的机动车道应为3.50m宽,另外应设2.50m宽的紧急停车带;两车道匝道机动车道均应为3.50m宽。
8.2.4 高架快速路中央分隔带可采用50cm宽的防撞墩(图8.2.4)。
图8.2.4 高架快速路中央防撞墩(cm)
8.2.5 高架快速路主线左、右侧路缘带宽度应采用0.50m,匝道左、右侧路缘带宽度应采用0.25m。高架快速路和匝道两侧的防撞栏杆宽度可采用0.50m。
8.2.6 高架快速路和匝道的横坡宜采用直线坡度,路拱设计坡度宜采用1.5%~2%。
8.2.1 高架快速路一般在建成后难以再拓宽,因此应充分论证横断面的宽度。如需分期修建,不宜在横断面上分期,应在纵向路段上分期。
高架道路与地面道路是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的,因此,墩位布置、匝道布置,宽度等对地面道路交通组织以及地下管线均有影响,必须上、下统一考虑。
8.2.3 道路宽度可根据车辆类型、行车速度、车道条数来确定,但大型车道不应少于一条。
8.2.4 单层式高架道路双向行驶时,必须设中央分隔带,并具有防撞功能。为减小高架道路的宽度,可采用0.5m宽的防撞墩。
8.2.5 路侧防撞栏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应有一定的承载力,防止车辆翻向地面,根据已使用的设计数值,其宽度可不大于0.5m,防撞栏的承载力还要考虑到在其上设置照明、交通标志杆件以及隔声墙。
8.2.6 直线路拱便于摊铺机施工,路拱横坡可结合半径大小一并考虑,但不宜大于4%。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 4.1 分 类
- 4.2 基本路段
- 5 横断面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横断面布置
- 5.3 车 行 道
- 5.4 分车带
- 5.5 路肩和路面横坡
- 5.6 侧石、缘石
- 6 线形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平面设计
- 6.3 纵断面设计
- 7 出入口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出入口间距
- 7.3 变速车道、集散车道
- 7.4 辅助车道
- 7.5 主辅路间出入口的几何设计
- 8 高架快速路
- 8.1 一般规定
- 8.2 横断面设计
- 8.3 平面设计
- 8.4 纵断面设计
- 8.5 匝道
- 9 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 9.1 交通标志
- 9.2 交通标识
- 9.3 交通防护设施
- 9.4 监控设施
- 10 景观与环境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景观距离
- 10.3 噪声要求
- 10.4 绿化设计要求与标准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