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2 出入口间距
7.2.1 出入口间距应能保证主线交通不受分合流交通的干扰,并应为分合流交通加减速及转换车道提供安全、可靠的条件。
7.2.2 快速路路段上相邻两出入口端部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表7.2.2规定的值。
表7.2.2 出入口最小间距(m)
7.2.1 《北京市二、三环交通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二、三环路改造前出入口间距过近是形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出入口间距过近,交织段短,进出的车辆一多便形成拥堵。针对这一情况,二、三环改造中的主要措施就是减少快速环线主路的进出口数量。三环路全线的进出口数,改造前内环为127个(平均间距270m)、外环为133个(平均间距260m),改造后内环为69个(平均间距500m)、外环为62个(平均间距560m)。改造后,主路上平均行驶速度由39.7km/h提高到45.4km/h。同期改造的二环路采用同样措施,平均行驶速度由38.4km/h提高到42.9km/h。由此可知,合理的出入口间距是交通通畅的可靠保障。
7.2.2 出入口间距根据出入口的布置位置分为四种情况:出一出、出—入、入—入、入—出。如图1。
图一 出口类型
根据交通流流入、流出主路的交通特征,车辆通过出入口时,要经过加速、减速、交织等过程,整个过程中将产生紊流,根据美国《通行能力手册》,以及上海市的研究结果,以紊流交通不重叠要求确定各类型出入口的最小间距。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7.1 一般规定
- 下一节:7.3 变速车道、集散车道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 4.1 分 类
- 4.2 基本路段
- 5 横断面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横断面布置
- 5.3 车 行 道
- 5.4 分车带
- 5.5 路肩和路面横坡
- 5.6 侧石、缘石
- 6 线形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平面设计
- 6.3 纵断面设计
- 7 出入口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出入口间距
- 7.3 变速车道、集散车道
- 7.4 辅助车道
- 7.5 主辅路间出入口的几何设计
- 8 高架快速路
- 8.1 一般规定
- 8.2 横断面设计
- 8.3 平面设计
- 8.4 纵断面设计
- 8.5 匝道
- 9 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 9.1 交通标志
- 9.2 交通标识
- 9.3 交通防护设施
- 9.4 监控设施
- 10 景观与环境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景观距离
- 10.3 噪声要求
- 10.4 绿化设计要求与标准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